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读张爱玲的小说总有一种感觉,她就像坐在屏风后面的尘外人,轻摇着手中的香扇,冷情地窥视人类的繁华与荒凉,每一寸目光都能刺穿皮囊,直接抚触灵魂。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张爱玲

《花凋》写了短命女子郑川娥昙花一现的人生,她在拮据又虚荣的家庭里忍耐长大,好不容易熬到姐姐们出嫁,一切期待刚刚绽放的那一刹,她淬不及防患上肺痨,命运开始走向枯凋,爱人、父母、姐妹在付出有限的情感后,任由她被病痛折磨,香消玉损。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父母不再出钱给她买药,姐妹们也从她的生活里消失,爱人不再谈等她病好了怎样,悄悄找了新女友。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止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还有“久卧病榻无人问”。爱人也不只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还有“大难临头各自飞”。

作家野夫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亲情故事,每个墓碑下都埋藏着一部残酷长篇。”

不管是父母、兄妹还是爱人,再亲密的关系里,能提供给我们的爱都有限:亲情要看亲人手里的余额,爱情要看自己手里的储蓄。

01 父母手里的结余是父母情

郑川娥的父亲郑先生是个落魄贵族,花钱没个久计,有钱时对孩子们也算慷慨大方,要什么给什么,没钱时就会优先管顾自己。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兜里有钱时孩子们围着他,捶肩捏腿讨零花钱,郑先生总会笑骂着解囊。

这点从郑先生对最小的儿子也能看出来,最小的儿子是川娥同父异母的弟弟,是个下堂妾所生。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全家人一起用餐,郑夫人看小儿子碍眼,指使下人把他抱出去玩。

郑先生看到郑夫人的区别对待很恼火,自己掏腰包买了饼干给小儿子吃。

所以,若说郑先生是个顶自私歹毒的父母,那也谈不上,只是手里没钱时,再亲又能亲如几何?

川娥卧病在床两年,吃药打针一直是章云藩供应,章云藩算是多方默认川娥的未婚夫,曾经的。章云藩开出来一种药医院没有,需要另外购买,他把药品的名字写出来,让川娥父母想办法。

郑夫人让郑先生把钱给下人,让下人们去买,郑先生拒绝了。

郑先生睁眼诧异道:“现在西药是什么价钱,你是喜欢买药厂股票的,你该有数呀。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

这话已经够直白,他还觉得意思没表达清楚,接着诉苦说,他觉得自己对女儿已经仁至义尽,作为老子他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还给川娥吃过肥鸡大鸭,吃过苹果,他的牺牲已经到了极限,再买药是万万不能。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川娥生病时,若是父亲手头宽裕,应该不至于不给她看病。实际情况是他的钱也紧张,所以父亲觉得自己没去养姨太太,只想自己风流快活,而是把钱省出来给生病的女儿改善伙食,已经是大大的父爱了。

郑夫人呢?她是受了郑先生“药厂股票”四个字的刺激。郑先生花钱无度还时常哄骗她的财产挥霍,郑夫人害怕暴露自己存私房钱的底细,也不敢买药给川娥。

母亲也是,如果不是担心自己的私房钱被挥霍无度的丈夫惦记,捂盖得严严实实,也不至于一毛不拔,眼睁睁看女儿病死卧榻。

川娥死后她的父母发了一笔小财,他们也还能念及川娥这个早逝的孩子,给川娥修葺坟茔,妆点墓碑,体面又温情。

当父母的爱需要用金钱来体现时,那要看他们手中有多少余钱。

张爱玲对人性的洞察笼罩着悲情色彩,从她冷厉的目光里体察的真相是:不是富有的父母更爱孩子,是他们手里的余钱比较多,也不是拮据的父母不爱孩子,只是跟孩子比起来,他们更需要钱。

舍得为孩子倾家荡产的父母不是没有,只是从某种视角望去,评判父母有多爱孩子,就要考虑他们手中有多少余钱。

02 姐妹手里的余物是姐妹情

川娥的父母没钱穷阔绰,虽然住在一幢小洋房里、呼奴使婢,其实家里只有两张床,孩子们每晚要在客厅打地铺。

孩子又多,川娥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吃穿用度压根儿顾不过来。再加上父母要面子不要里子,全家人出门坐汽车去看电影,蛀了牙却没钱看牙医。

面对有限的资源,川娥的姐姐们练就一身争抢本领。

川娥脑子没有姐姐们好使,说话又慢吞,时常在这种争抢中败下阵来。

为了优先占有有限的新衣服,姐姐们一致认为川娥穿衣服越素净越好看,难得有人能撑起蓝布褂子的神韵,川娥是其中之一。

姐姐们紧跟时尚,是时尚的代表,川娥就在时尚代表指导下常年穿着蓝布长衫,夏天浅蓝,冬天深蓝,姐姐们拿到各种流行服装,再不用担心被川娥争抢。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资源有限时只有竞争,哪里还有姐妹情分。

是不是说川娥的姐姐们只会跟她抢衣服?也不是,她们不愿穿的衣服还是会优先给川娥,而不是别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姐姐不穿的呢大衣让给了川娥,姐姐们嫁出去了,遇到不错的男人也会想着帮川娥张罗。

体现姐妹情深的时候不能在资源紧张时,只能在资源富足时。

血浓于水的亲情联结打底,让亲人间的交往不会像陌生人一样赤裸,太露骨的自私做不出来,但自私的底色又抹除不去。

所以在张爱玲笔下,亲情是有限的爱,至于限额多少要看对方手里的资源结构。

03 你手里的储蓄是爱情

既然亲情要看亲人手里的结余,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歌颂亲情?

因为剥去情感这件温暖的外衣,让亲情和爱情赤裸相向,爱情会更残酷。爱情它不看自己手中有多少余额,要看你手里有多少储蓄。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川娥初见章云藩时,她是看不上眼的。

这时候的川娥年轻、健康、姿容出色,川娥一家的颜值都很好命,一个比一个相貌脱俗。

川娥第一次见章云藩,觉得他:

“不够高,不够黑,他说话不够爽利,一个字一个字谨慎地吐出来,像在隆重的宴会里吃洋枣,把核子徐徐吐在小银匙里,然后偷偷倾在盘子的一边,一个不小心,核子从嘴角里直接滑到盘子里,叮一声,就失仪了。”

川娥喜欢的是体育明星那种款,阳光、健硕有活力,章云藩各方面都不符合她的理想型。但章云藩终究是第一个,第一个以男友身份正是介绍给她的男人,虽然不大乐意,川娥还是勉为其难接受了。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等到川娥生病卧床不起,整个人被肺痨缠得一寸一寸失去润泽,一点一点变得干枯时,她爱极了章云藩。

川娥刚生病时,章云藩也是爱着她的,还曾深情表白:“我总是等着你的。”川娥两年久病不起,章云藩等不及了,誓言被岁月洗刷得干干净净,他暗暗找了新女友,而且是样貌比川娥逊色很多的女人。

见到章云藩的新女友,川娥第一感觉心里堵得慌,章云藩怎么选一个这种货色的女人,简直是对她的极大羞辱;接着又感到愤懑不平,章云藩是她心中至爱,只有风华绝代的女人才能配得上他,而新女友不仅姿色平平还没有自知之明,总爱挑章云藩的毛病。

川娥忘了,那些毛病有的没的,她也曾挑剔过。

为什么川娥一开始看不上章云藩?因为以初次见面时川娥手里的储蓄值衡量,她可以找到更好的男人,她是下嫁了。

为什么章云藩换了新女友她情绪起伏那么大?因为以川娥将死之身来匹配,章云藩已经是顶好的男人,她是高攀了。

这时候她再觉得章云藩好,章云藩也不归属于她。因为病魔已经耗尽了她的储蓄,章云藩宁愿把爱情的橄榄枝投给一个更低等的女人,也不能把光阴耗在她身上。

很多人会说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以配得上一份更好的爱情,道理是一样的。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储蓄,储蓄自己以期价值最大化,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异性,一起披上爱情的外衣,建立一段貌似情投意合的感情。

04 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是储蓄自己

张爱玲的目光够锋利,人性的任何卑劣和阴暗在她眼里一览无遗,但是看人不能只盯着晦暗的一面,张爱玲自己也在暖明和冷暗之间挣扎,不得不屈服于现实。

她早年和母亲关系糟糕,母亲觉得张爱玲行动愚笨,调教不出名媛佳丽的风韵,时常羞辱她。虽然后来母亲出钱供她读书,但在母女间种种情感纠葛之下,她心里不曾泛起感激之情。

赚钱之后,张爱玲攒够了母亲资助她的所有花费,她换成两根金条还给母亲,意思要和母亲两不相欠,恩断义绝。

中年之后张爱玲和母亲渐渐和解,当母亲在英国生命垂危时,母亲很想见她一面。张爱玲也很想去看看母亲,可是她凑不够路费,只能寄过去一张百元支票,那是她所有的储蓄。

哪怕是洞察人性的张爱玲,也依然逃不出这个局限。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在考验我们的储蓄,如此,我们能不能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可不可以尽量扩大自己的储蓄?

如果储蓄值太低,异位而处时,我们也未必会做得更有人情味。自己都朝不保夕的时候,能做出舍己救亲义举的叫圣人,圣人不是普通人,他们是被道德开过光的人。

不仅仅是我们陷入灾难的时候,在考验亲人爱人;当亲人爱人陷入灾难时,同样在考验我们。

张爱玲《花凋》:爱情看自己手里的储蓄,亲情看亲人手里的余额

与其让自己陷入困境窥看人性,或者亲人爱人陷入困境时自己被人性折磨,都不如扩大自己人生的储蓄,既有能力拯救自己,又有余力救赎亲人。

扩大自己人生的储蓄,才能让爱情看起来更像爱情,亲情看起来更像亲情,我们只用享受情感外衣的温暖,不必剥去外衣去感受寒风的刺骨。

我想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意义之一。

作者:晓鹤,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不喜岁月静好,独慕码字奔波。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