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前幾天,看了哥哥張國榮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一方面為哥哥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舊中國京劇花旦演員成長的辛酸過程與不容易。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這些京劇花旦原因,多是自幼就開始“男扮女裝”,在師傅的嚴厲管教和訓練下,無論是上臺演戲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刻意學女性的心態和神態,非常不容易。

不僅是在電影中,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因為各種原因,總是喜歡將兒子打扮成女孩模樣,甚至給兒子起個女孩名。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0歲兒子打扮成女孩

今年10歲的志民,長得帥氣端正,眉眼清秀,學習成績也非常好,是媽媽引以為傲的兒子。志民在學校也非常受歡迎,無論是上學路上還是放學後,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女孩子。

看見身在花叢中的兒子,志民媽卻有些擔心,想到再過兩年,兒子就要面臨升學考試了,這時可不能早戀。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為了預防兒子早戀,媽媽竟然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很好的妙招:將兒子打扮成女孩模樣,這樣兒子就不會早戀了。

從此以後,媽媽每天都讓兒子穿上蓬蓬裙、甚至留上了長髮。不得不說,穿上裙子的志民,真是一個美人胚子,比女孩還漂亮。一段時間後,圍繞在志民身邊的女孩確實少了,志民媽看著自己的“妙招”略見成效,不由得嘴角上揚。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志民媽的這招,雖然防止了兒子早戀,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先後有同學罵志民“偽娘”,班上的男生也都不太願意與志民一起玩,他們都覺得志民太“娘們”氣了,說話也奶聲奶氣的,而且還常常惡作劇地給兒子起各種綽號。

而志民呢,一開始還挺喜歡裝扮成女孩,但隨著同學們的疏遠與各種綽號的興起,志民也充滿了委屈和氣憤。上課也常常心不在焉,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甚至因為綽號,志民都不願意去學校上課,只想呆在家。看著如今的兒子,完全出乎志民媽的意料,跟她預想的完全不同。

男扮女裝,易導致孩子性別角色錯位

一般而言,2-3歲的孩子都能辨認男女。但面對長時間“男扮女裝”的孩子來說,很容易產生“性別自認”,也成為“性別角色錯位”。一旦產生性別自認的孩子,會極力模仿異性的衣著、打扮、動作、語言甚至生活習慣。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性別角色錯位是一種性心理變態。因此,父母應該注意對孩子性別角色的培養,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對孩子任意裝扮,這樣只會貽誤孩子終生。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止孩子性別角色錯位呢?

01、起名穿衣要符合性別特點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起名都要符合性別特點。比如男孩名字中多帶“剛、強、軍”等字,而女孩名字中則多帶“敏、柔、倩”等字。倘若取名時不注意性別特點,一個男生取名敏敏,而一個女生取名大強,勢必有些不妥。

除了姓名,在穿衣打扮上也需符合性別特點。男孩就不要穿裙子、留長髮了,女孩也不要穿男裝、剃平頭了。長時間的“反轉”裝扮,只會讓孩子在模糊自己的性別。

為了預防早戀,媽媽將12歲兒子打扮成女孩,結果卻出乎媽媽的意料

02、培養孩子應有的性別心理特徵

自古以來,男孩就應具有陽剛之氣,而女孩應具有陰柔之美。為此,父母應該針對男孩,多講述一些名人成才和見義勇為的故事,以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及勇敢頑強的意志,同時鼓勵和鍛鍊其吃苦耐勞的毅力。

而針對女孩,父母可以為孩子報一些跳舞、鋼琴等提升氣質的輔導班,以培養女孩高雅的氣質及文靜細緻的性格。

03、鼓勵孩子多參加群體活動

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擴大孩子的交際圈,以學習他人的處事與交友原則。比如,男孩喜歡打籃球,就可以加入籃球隊,通過打籃球以鍛鍊勇敢、堅強、大膽的性格。

而女孩同樣也可以加入學校的舞蹈隊,通過跳舞來提升自己的氣質與審美能力。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有意識地區分性別角色定位,這樣才能防止孩子性別角色錯位。

總而言之,男孩就該有男孩的樣子,不能像志民媽媽一樣,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顧及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危害。

END

今日話題:

大家怎麼看待志民媽媽的做法呢?

歡迎留言聊聊您的觀點。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