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7.6濟南專場概記(二)

第一個節目“全德報”。當很多觀眾還在揣測”全德報”是個什麼相聲段子的時候,隨著一對相聲演員的入活深入,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他們曾經說過很多次並留下諸多經典的傳統相聲段子“竇公訓女“。

這次,張雲雷扮演竇夫人,沒有像以往那樣耳帶鮮花,就這樣憑藉不簪花,不執扇,只用一方手絹便演繹出了竇夫人的萬種風情。他具有細膩真切的舞臺交流能力,靠他傳神的眼睛,豐富的表情,優美靈動的肢體展現,以及富有魅力的舞臺語言,他就把作品在舞臺上創作成深深打動人的優秀之作。

在這段相聲裡,他極盡所能的為大家展現的輕鬆自如的腿腳動作,想告訴關心的他的觀眾,他身體恢復得很好,讓大家對他放心。他能搬桌子了,他能自己拿椅子了,他能扭了,他能跪了,甚至他還能爬桌子了。為了配合劇情的需要,他連續做了四次下跪的動作,每一次,臺下無比喜愛他關心他的觀眾都發出被嚇壞了的驚叫聲。其實,很多人也看得出,他跪下時身體在晃動,他跪下時偷偷的扶了下身旁的椅子。畢竟,他的體裡還是帶著60多個鋼釘鋼板。畢竟,他至今僅僅是拆除部分鋼板後才修養了三個月時間。可是大家明白,他就是這麼熱愛舞臺,他就是透支自己搏命於舞臺。他就是在流言飛語中不辯駁一句,只把全身心的氣力都附著於小小的四方臺上。

他寡言,但心中有他的大海。他努力,故頭上有他的藍天。經歷了這麼多,我們看到的他,依然堅強,依然純淨,依然痴愛他的藝術。對於他,經歷了種種都沒有改變的,可能以後也不會改變了。他,痛不言,笑不語,迷不失,驚不亂。立則臨風不移,動則行事前鋒,愛則深沉如海,望則高山鴻遠。

這段全德報的揮汗演繹,讓大家看到了他對自己有多狠,他對舞臺有多拼,他永遠不會讓大家對他的相聲現場失望。他如偉岸峻山,如浩蕩深海,他將張雲雷活成了頂天立地的三個字。演出後,與他同臺演出的師叔劉喆由衷的說“濟南站太不容易了,見證了他對觀眾的責任!” 是的,觀眾都看到了,觀眾都記下了。他,張雲雷,一個真正對舞臺,對藝術,對非遺傳承任重道遠,披肝瀝膽的孤勇壯士。

濟南場的第二個,第三個節目分別是“買賣論”和“羊上樹”,這些都是他在以往的專場中表演過的傳統段子。但是,他每次的演繹都會不斷的給人驚喜,不斷的加入他的創新,讓每次現場觀看的觀眾都感到賞心悅目,氣氛燃爆。

這次的兩個作品,都有肉眼可見,雙耳可聽的很大的進步,明顯看出了經過打磨的痕跡。在修辭細節和表達方法上處處有修改,處處有欣喜。這次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場次,對他的控場能力提出了考驗,事實驗證,他給大家交出了優異的答卷。

在萬千觀眾面前,他氣度從容,將風初顯,控場穩健,風采不凡。他用他的作品告訴了大家,只要你能來,他就不會辜負大家的信任,他能做到你期待看到的,也能做到超乎你預期的張雲雷。現場還能有些小驚喜,比如砸掛粉絲的奶茶梗,這也是他和粉絲之間的點滴趣事。他也會讓你意外的聽到他的低音炮等等的小環節都讓現場爆燃。張雲雷一直在努力踐行他的目標,就是要把他的相聲做到上品,堅定他相聲演員的初心,守護著他的舞臺與夢想。

山河輪轉乾坤替,功過史論自分明。

他這一路,走的是步步血印的三寶巡演,走的是一腔孤勇的南京一戰,走的聲聲燦口的雲響雷鳴,走的一腔熱忱交換的臺下一心,走的是不懈傳承的各種曲藝撒播。

在這次專場前,網絡上的”非遺在身邊” 活動廣泛舉行,張雲雷做為非遺傳承人,他的宣傳視頻三天時間內達到了1000多萬的播放量和18萬多的轉發量,獲得了活動的最佳傳播獎。

張雲雷個人的七個粉絲個站 聯合發起“跟張雲雷學曲藝”活動中,48小時中達到3000多萬潛在粉絲影響力的數據。活動中,男女老少各種類型的粉絲悉數參加,參賽形式涵蓋京劇、評劇、京韻大鼓、蓮花落、太平歌詞、地方曲藝、小曲小調而、快板等多元傳統藝術形式,發帖量幾十萬,閱讀量幾個億。

這些種種都是張雲雷通過相聲的舞臺,兢兢業業的將他掌握的所有東西傳播開來,推廣到民間大眾身邊。

濟南站的返場時間,他站在話筒前,吸了一口氣,顯然,他已經很累了,在相聲大會的表演時間裡他拼著全力為大家展示了他最好的狀態。他溫溫柔柔的給大家講一些相聲規矩,告訴觀眾們什麼是返場。他輕輕的說“謝謝大家,把熒光棒先收一下。”“唱京劇就不要打熒光棒,請尊重國粹,謝謝”他深鞠一躬,起身時不到兩秒鐘,臺下的觀眾配合一致齊齊的關掉的熒光棒。這就是他的感召力,這就是他的影響力。

因為嗓子啞了,唱不了小嗓,他說“我今天不帶伴奏了,挑鎖麟囊其中的一段,你們會不會啊?”在他還沒有說明是其中的哪一段時,觀眾們就齊聲回應“會”。張雲雷,他知道嗎?只要是他曾經表演過的唱段,哪怕只表演過一次的,他的粉絲都會認真的學習練習。只要他點,他的粉絲都敢接,都能接得住。

張雲雷起頭唱起了鎖麟囊的片段“聽薛良一語來相告”,觀眾們立刻隨後合唱,他聽到很多人都會唱,就鼓勵大家大點聲,臺下的合唱聲音提高了,後來他瀟灑的一揮手,偌大的體育場館裡,響徹京劇大合唱的壯觀場面。這種場景,只有在張雲雷的相聲專場才能看得到,這種曲藝傳承的帶動力只有張雲雷做到了。

張雲雷,他在舞臺上努力帶動觀眾一起來關注曲藝,關注傳統文化,全力的秉持著非遺傳承人的責任與使命。他把很多曲藝知識在表演間隙由淺入深的一點點告訴看他相聲的觀眾,也由這些人傳播到更廣大的群眾中去。

張雲雷在一路成長,他的粉絲也在跟從著他的腳步,一步一趨,緊隨前行。

最後,在綠海的輝映中,張雲雷以毓貞和秦淮景的演唱,結束了整場的演出,雲起雷鳴濟南站圓滿結束。

“聽薛良一語來相告

滿腹驕矜頓雪消,

人情冷暖憑天造,

誰能移動它半分毫。”

張雲雷,他用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書寫一番對理想不斷追求,對夢想不斷實現的現實佳話。

山河雋待雲雷出,後生無畏策前程。

張雲雷,7.6濟南專場概記(二)

張雲雷,7.6濟南專場概記(二)

張雲雷,7.6濟南專場概記(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