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诸侯王的广陵王玺

文献表明,刘荆有才能且喜好法律,但生性刻薄。光武帝去世后,他假冒东海王刘强的舅舅郭况,写信给刘强煽动叛乱,刘强告发了此事。汉明帝刘庄念刘荆是同母兄弟,便打发他回到河南的王宫。后来西羌叛乱,刘荆又想谋反,消息又走漏了,他因此被改封为广陵王,甘泉二号汉墓出土的印玺就是他的封印。当了广陵王后,刘荆又叫来看相的人说:“我长得很像先帝。先帝30岁得天下,我现在也30岁了,可以起兵了吗?”看相的人也告发了他,刘荆吓得把自己关进牢里,向朝廷请罪,汉明帝再一次原谅了他,并派国相、中尉小心“护卫”他。后来刘荆派巫师于祭祀时诅咒朝廷,又一次被告发,刘荆畏罪自杀,死后被赐谥号“思王”。

汉代是中国印章制度的鼎盛时期,而广陵王玺是汉印精品中的精品,可被视作文物断代的标准器物。印文是篆书,但隶书的意味明显,转折和收笔很方正,字迹苍劲古朴,端庄凝重。同时,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汉代诸侯王的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都有严格规定,广陵王玺的发现印证了典籍的记载。另外,它对“汉委奴国王”印的证实,以及作为中日交往最早的实物证据,起到了“证史”和“补史”的作用。

1784年2月23日,日本福冈东郊志贺岛农民甚兵卫在修整水田沟渠时发现一枚方形金印,上缀蛇钮,印面阴刻篆文“汉委奴国王”五字。日本有学者认为,《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予印绶,这颗金印很可能就是这一记载中所赐之物。不过,很多人对此持异议,其中最主要的是私印说,即金印不是汉朝所赐,而是委奴国王铸造的“私印”,甚至可能是甚兵卫等人预谋的大骗局,是江户时代的伪作。

近两百年间两种观点相持不下,广陵王玺一出,有力地支持了第一种说法。两颗金印在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上如出一辙,并且前后只相差一年,以至有学者怀疑二者出自同一工匠之手。按照通行的解释,“委”通“倭”,“委奴”即倭国下一个叫“奴”的地方政权。但是从江户时代起,就有日本学者认为,“委奴”是音译,这两个字在汉代的发音类似“ITO”,而金印出土地福冈县直到现在仍有个地方叫“怡土”,也读“ITO”。当年委奴这个小国的使节冒险横渡朝鲜海峡,抵达汉朝在朝鲜半岛直辖的乐浪郡(今朝鲜平壤),再由当地政府安排行程抵达洛阳,向东汉王朝进贡,并得到紫绶金印的赏赐。

汉朝的册封对于委奴国王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时的日本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用石器种植水稻,没有文字。九州岛上一百多个部落群雄逐鹿。汉朝是一个被敬畏且服膺的强大王朝,有了这颗金印,就等于得到了汉朝的承认,“委奴国王”就可以号令甚至讨伐其他部落,称霸九州。为此,“广陵王玺”的发现,不仅是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实物证据,也是解开“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谜案的一把钥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