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那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考?

郑祎晗


1.就是想考研。很多人看见身边的人都准备考研,就会觉得我也考一下吧?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考研,完全就是从众的心理,对于这类的考生而言,考研的意义就是想考研。
2.提升学历,提高专业技能。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3.名校情结。 对于高考不满意的,对于自己现状不满意的,想通过考研来获得再次进入名校的机会。
4.想证明自己。 有一些人在本科学习的时候,觉得自己并不差,所以不少人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考研成功,想看看自己能够坚持过久。

我要追月去


很开心收到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无比亲切。因为我是2019年考研大军里的一员,现在我在211院校读研究生,今年研一。

考研那么难,为什么还有多人去考?

因为"卓越的学府在高处,心仪的城市在远方,渴望的生活在未来。"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去考研"的最好的回答。

最初决定考研,是因为自己读的本科院校就只是普通的二本院校,城市一般,离家还特别远,只有选择的专业还不错。

像所有刚进入大学的人一样,感觉自己一下子解放了,没有父母唠叨,没有老师督促,有的是自己可以支配的大把时间。

所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两年。

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考研的想法并决定去实践的呢?

大概是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

大二那年,和好多在高等院校朋友同学聊天大家都在规划未来;也去过好多985、211类院校参观,感受人家的学术氛围。才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我决定考研,想要去更好的学校去体验和感受,想拥有一个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考研后期是很难坚持的。

看着图书馆里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自己心里也很焦虑,时常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可转念一想,这么长时间都坚持下来了,可放弃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

坚持可比放弃难多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成功的可能。

既然决定去做,那么拼尽全力,结果注定不会太差。

考研越来越难,可考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大趋势,更是大家心里的一种追求。

考研,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精进的过程,这一路的辛苦付出,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慢热怪友Q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从这几年来看,考研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考研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因为涉及高数和英语,同时还涉及海量的专业课的知识点,这对于学生来说,更考察逻辑判断能力,既然考研那么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考?

1、人生规划不清晰。现在的学生一般进了大学之后,整个人都解脱了,考试是60分万岁,上课是一直瞌睡,还有谈不完的恋爱和入不完的学生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并不是很清晰,所以等到大三快结束,即将进入市场的时候,才开始慌起来,开始考研。

2、找工作不如意。找工作不如意的,第一个是还未毕业的学生,在找实习时,就发现并不顺畅,因为暂时又找不到提升自己的突破口,所以,就想通过提升学历,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比如国企和事业单位,一般会对研究生比较亲睐。

3、工作提升很难。毕业后工作了,但是发现进入职场,自己的工作并不顺畅,而且又没有提升的空间,整个人存在于迷惘期,这样,就促使自己想通过提升学历改变自己,这样可以继续进入校园,系统学习新知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4、教育和市场的脱节。现在大学生教育,总是不断存在扩招的现象,但是相应的师资配备并没有跟上。而且有些专业盲目扩招,还有些专业的就业率极低,这样就导致教育的质量下降,学生找工作也不容易了。

5、实习环节重视不够。目前在很多高校,对于学生实习环节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学生在学校期间,并没有进行足够实习。而很多学校,尤其是文科专业会进行划重点,老师也是照本宣科,学生成长不足。

当然,对于读研的意义,不同人却拥有不同的观点。

科林斯在《文凭社会》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样,他认为:当更多的人去读研、读博深造时,这些人便被留在了劳动力市场之外,缓解了就业不充分造成的社会矛盾。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深造时作为文化证书,以及社会流动的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