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驾崩,辽主闻讯,嚎啕大哭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劳伦斯602


在宋朝皇帝死后会通知外邦的国君,而外邦国王去世以后,也会派使者到宋朝来通知。当宋仁宗赵祯去世以后,派使者到契丹(辽国),当时辽国的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宋仁宗驾崩以后的确哭了,不仅仅他哭了,连北边的老百姓也都哭了。这件事被记录在宋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当中:

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宋仁宗驾崩以后,派遣使者讣告契丹,燕地百姓听说以后,都聚在一起哭泣。辽国的皇帝牵着宋朝使节的手嚎啕大哭说:“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都没有打仗啊!”辽道宗耶律洪基埋葬了宋仁宗所赐的衣冠,其陵墓的规格和辽国皇帝陵墓的埋葬待遇一样。

《宋史》里面虽然没有记载宋仁宗驾崩以后,辽国皇帝嚎啕大哭的事情。但是在《宋史》当中记载了宋朝开封老百姓哭泣的记载。

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宋仁宗驾崩以后,开封开始罢市,大街小巷都听得到哭声,好多天都没有停,连乞丐和小孩子都为宋仁宗烧纸钱哭泣。可想而知,宋仁宗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而辽国的人哭泣,只存在于野史当中,《邵氏闻见后录》属于回忆录,后世将其收录在小说类目当中,辽国皇帝有没有哭,还是优待考证。当然,当时有人哭肯定是有的。如果辽国的皇帝真哭了,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宋仁宗在位期间没有和辽国打仗,尤其是北边的老百姓没有遭受兵革之苦,而耶律洪基也多年没有和北宋打仗,做了几年的太平皇帝,所以他觉得仁宗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为他哭泣以示哀悼。


谋士说


这事货真价实,毋庸置疑。宋仁宗驾崩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嚎啕大哭。有史料可查:

“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后录》记载

宋朝派使者到契丹发讣告,燕境民众都聚集在一起痛哭。辽国皇帝拉着使者的手,放声恸哭说:“我有四十二年已经不认识兵器和甲冑”。辽国以宋 朝赠予的仁宗的龙袍举行了安葬仪式,造了一座衣冠冡,表达悼念之情。气氛庄重肃穆,就像为自己的祖宗下葬一样。

耶律洪基原名“耶律弘基”,因避宋宗室先人赵弘殷之名讳,才改名“洪基”,以示尊重。宋辽双方互避名讳,是当时的礼仪,也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重视。如辽圣宗曾

“欲迁一官,见本名犯真宗讳,因怒曰:汝充教坊首领,岂不知我兄皇讳字?”

辽圣宗称宋真宗为“我兄”,彰显了亲切感。又如天圣四年,宋朝派韩亿祝贺辽圣宗皇后生辰,因辽太祖阿保机汉名带“亿”字,宋仁宗便让韩亿暂时改名韩意。从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两国为睦邻友好,都在小心翼翼地经营着双边关系。

耶律洪基当太子时,曾混入辽国使团中来到 大宋以观察宋国。宋朝边境早得知消息,飞报朝廷,仁宗知道此事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单独地接见了他。与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俾见皇后,待以厚礼。临归,抚之曰:‘与汝一家也,异日惟盟好是念,唯生灵是爱。’”

告诉他,我们 是一家人,为了双方百姓,我们要发展为联盟关系。耶律洪基早领略到仁宗的国计民生情怀。

耶律洪基继位之初,请仁宗赏赐一幅画像给自己。在当时,这是很奇怪和独特的要求,宋朝大臣们劝阻仁宗说:您不要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辽人,辽人如果使用“厌胜之术”,诅咒您,就危险了。仁宗却心平气和:我诚心待辽人,他们必不会这么做。于是,派人将自己的画像送到辽国。耶律洪基

“盛仪卫亲出迎,一见惊肃,再拜”。仁宗是以心换心,用真诚道义征服辽国,此举让耶律洪基为之倾倒。耶律洪基随后说:“真圣主也。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候耳。”。

在耶律洪基的心里,似乎有一个挥之不去的仁宗情结。直到元祐年间————距仁宗逝世已过去多年,他对仁宗“追慕犹不忘”,跟当时出使辽国的宋臣说:“寡人年少时,事大国之礼或未至,蒙仁宗加意优容,念无以为报。自仁宗升遐,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说着,忍不住又哭了。虔诚,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也印证了仁宗有超人的个人魅力。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金人攻陷宋国后,立汉奸刘豫为皇帝。这个刘豫,是个骄奢淫欲的流氓,为了一己之私,竟效仿曹操,开始盗墓,还设立一个盗墓机构——“淘沙官”。

《宋史·刘豫传》“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

盗墓活动非常猖狂,连北宋诸帝的陵寝也被盗挖、焚毁。惟独宋仁宗的昭陵安好无恙,金人与刘豫都不敢下手。连敌国也表达出对仁宗的由衷尊敬。这样的君主,在历史上是凤毛麟角,确实值得颂扬和怀念。

宋仁宗庙号为“仁”,在他执政期间,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都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他的宽仁让属下名臣都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籍此也成就了自己治世明君的形象。大宋的繁荣让耶律洪基倾慕不已。《宋史》给宋仁宗的评价是: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

因而,宋仁宗驾崩后,耶律洪基大哭一场,是感恩、怀念、钦佩之情的自然流露。无作秀成分。


希望星晨58298869


敌国之主去世而自己为其嚎啕大哭,这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场面。哭的人是大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而被哭的就是中国历史有名的仁君——宋仁宗赵祯

历史有庙号的皇帝不少,唐朝之前庙号还管得挺紧的,比如四百年大汉,有庙号的皇帝却寥寥无几。不过高祖李渊开国后,庙号就贬值了,因为后代的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不过即便如此,以“仁”为庙号的,历史就只有宋仁宗等少数几人了。而且宋仁宗的庙号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个

史书记载,仁宗皇帝13岁(公元1022年)即位,初年由太后摄政,后亲政。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对下属友爱,对长辈孝顺,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明也得到了很大的开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公元1063年,仁宗驾崩。史书中记载:“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

为何耶律洪基会为仁宗的去世而十分悲伤,笔者认为还是因为耶律洪基的执政理念,他是辽国中少有的支持汉化的皇帝,不仅在位期间坚持与北宋通商,避免军事斗争,而且还叮嘱子孙后代切勿生事,深爱汉文化的他应该是挺佩服仁宗皇帝的,因此为其流泪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