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清末重臣李鸿章,你怎么看?

超自然研究所


对李鸿章没必要特意贬低或者抬高,总体而言他就是晚清一个忠于清室、能力比较强的大臣而已。

李鸿章不是卖国贼

在早期的历史研究中,李鸿章往往是一个反派人物,很多人把他当成了卖国贼。不过平心而论,李鸿章虽然签署的卖国条约确实不少,但是他权力最大时也不过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而已,远远算不上权臣,更谈不上卖国。

以甲午战争时的《马关条约》为例,虽然签字的是李鸿章。但是从拿到日本起草的合约底稿以后,李鸿章立刻就全文发回了国内,认为辽南位置重要,不宜割让,并要求光绪定夺。

光绪召集重臣进行朝议,虽然大家也赞同李鸿章的意见,但是最后却因为实力不如人,担心日本兵进北京,所以光绪下诏,令李鸿章签字,李鸿章才最终签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李鸿章显然并没有卖国的权力,最多也就是一个负责签字的人而已。

此外在甲午战争以后和俄国的一些外交谈判中,在俄方资料中有试图贿赂李鸿章,以争取有利条件的记载,这也往往成为李鸿章是卖国贼的铁证。

不过并没有证据证明俄方确实进行了贿赂,而且当时联俄抗日也是朝野上下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张之洞等人甚至提出必要时可以以领土相酬。李鸿章和俄国达成的协议比张之洞等人的意见显然更对中国有利,因此也不能武断的认为李鸿章受到俄国收买下出卖了国家利益。

而在庚子事变时,俄国趁机出兵东北。在事后的谈判中俄国有意在东北获取大量利益。俄国外交大臣维特也提出可以给李鸿章50万卢布的好处费,以便达成协议。然而李鸿章在拿到俄方的草案以后拒绝了俄国大部分条件,并故意将合约草案泄露给了其他国家。

英国、美国、日本纷纷给俄国施加了外交压力,日本甚至露骨的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将协助中国驱逐俄军。在压力下俄国不得不放弃了大部分不合理要求,将俄军撤出东北。

所以李鸿章显然不能简单的以卖国贼来定义。


李鸿章也有其缺点

不过在不要贬低李鸿章的同时,也不用把他抬得太高。李鸿章在晚清的大臣中是一个比较精通洋务的人,引进西方顾问练兵,建设了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军工厂,开办西式学堂,有利地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

但是这也仅仅是相对清政府的官员而已。李鸿章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文人,对于洋务和国际形势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他打交道的一些外国人,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就导致了他在处理对外事务时往往有所偏差。

比如像英国原本有意扶持中国在远东牵制俄国。但是李鸿章始终想着“以夷制夷”,在英俄之间搞平衡。结果最终导致英国转而支持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站在了日本以一边。

还有像甲午战争前,李鸿章始终对于英、俄进行调停抱有幻想。没有意识到英日达成的《通商协议》背后的意义。结果在战前一直战和不定,一定程度上影响战争准备。

这些问题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上下的通病,不能怪罪于李鸿章一人。但是作为清政府处理对外事务最重要的角色,李鸿章难辞其咎。

此外李鸿章对洋务的一知半解也体现在了他在编练北洋防军、练军和北洋水师上。北洋防军、练军是参照西式操典训练的陆军,而北洋水师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但是因为李鸿章对西方知识了解有限,因此这些参照西方训练的海陆军存在不少问题。

像陆军仅仅是在原来淮军的基础上更换了西方武器,并没有进一步的改革。而北洋水师虽然因为是全新产物,所以相对好一些,但是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导致了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止步不前,最终被日本反超。

所以综合看,对李鸿章的评价其实以他自己的总结最为合适,他只是大清的裱糊匠而已。他不能决定和改变大清的命运,只能勉力维持一下表面上的光鲜。


不沉的经远


做为晚清的中兴名臣李鸿章一直是近代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对于熟悉清史的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晚清的腐朽,都是靠四位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全力支撑才晚灭亡了几十年。

做为晚清重臣的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也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继曾国藩之后最重要的人物!

年轻时代的李鸿章在曾国藩门下学习时

期,雄心勃勃,准备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为此愿望还曾做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候。

由此诗意境可以看到李鸿章的报负。随着在曾国藩门下学习经验,慢慢的李鸿章在官场中不甘心屈居与人下,对于多年来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李鸿章,不仅仅经验得到升华,而其眼光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面对现实中的战争,西方的利器在战争中给他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令其影响十分深刻。

正是即与这个情况,掌握了权力之后的李鸿章,一心想要改变晚清积弱腐朽的面貌;然而朝廷上的利益集团对李鸿章的夺权争利相当的不满,在满族人的思想里汉人属于低等人,只可利用不可重用,而李鸿章做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人,只能忍辱负重徐徐图之。

李鸿章的奋发图强,被统治者慈禧太后的欣赏,得到才能的展示,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处理得当两边欢喜,失之双方厌恶。

李鸿章早年对待国内太平天国与捻军的起义,为稳定晚清政府血腥镇压,对于起义人员毫不留情;为晚清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而对于侵略的外邦国家,常常迫于对方武力压力委屈求全,签订岀不平等条约,对于侵略者完全看不到对国内起义人员时的坚决与无情。从尔判若两人!甚至于与侵略者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收取好处。

随着官场上的经验,李鸿章变得圆滑起来,早以失去了当年雄心勃勃的愿望;变得势利而保守,对待功利得失看得相当严重,为达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晚年与左宗棠争功到白热化成度,与洋人相勾结搞垮了胡雪岩的商业;从而使洋人与己得利,丝毫己不记得自己当年发下的誓言。

李鸿章做为晚清的重臣,其个人报负与当时的环境,使其形成了两个矛盾体的性格。一个想要建功立业不枉一身才学,一个又想面面俱全让双方满意,结果让自己使终活在两头受气的局面下。


总结:

做为近代中国非常有影响的人物,至今李鸿章的所做所为被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今天的我们站在历史上的角度看问题,李鸿章对于近代中国的出路和发展功大于过。处在腐朽的晚清政府,他的某些治国之道如果执行就会伤害了朝廷中某些贵族的利益,而这些贵族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从未有忧患意识;而心存侥幸心理,而李鸿章最大的痛苦来源于他的忧患意识清醒;从而想报国求变强,奈何手里权力有时的缺陷和功利心态的变化,对事情的处理难免带上个人感情;不被人理解而自己忍气吞声的性格。晚清许多不平等条约亦为朝廷上层所决定,而李鸿章有所参与能拿决定寥寥无几,从而成为背锅侠;当然李鸿章身处其中,他的态度与处理不当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不能脱身事外。

用近代思想大家梁启超,来评价李鸿章很适合:“敬李鸿章之才,情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必为十九世纪历史上一人物。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人是好人,不过生不逢时,在那种大环境下,背了很多黑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