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一些評書稱康熙為千古一帝,請談談你的看法?

豔夜讀錦書


這就叫矬子裡頭拔高枝兒,還是很典型的那種。

在清朝的十二個皇帝裡,康麻子排在前三不會有太大爭議,也許數一數二。有能力競爭的包括努爾哈赤,雍正,看重視哪一方面。

但這三個滿清人擺到幾千年歷史長河裡,和四百多位帝王比,真是跟三個小泥點一樣。僥倖的話,大概能蹭進前二十里一個。這就是整個滿清韃子朝二百七十年在華夏的歷史地位。

別拿打下什麼多少地盤兒來說事,元朝頂多也就一個兩個。除了地盤這個,清朝基本就沒幹過一件對華夏有真正有深遠意義的正事。別說臺灣,從荷蘭人手裡拿回臺灣的鄭成功是漢人!

千古一帝,這個稱號公認是稱頌秦始皇的。

如果把千古一帝當個榮譽排名的話,前五秦始皇、隋文帝、明太祖,漢武帝,元太祖。這些人大概有機會競爭一下怎麼排。唐太宗、漢高祖、漢光武、宋太祖、周武王。估計為前十都要擠上好一陣子。


竹史鐵吏


稱康熙為千古一帝,有點誇張,但要說歷史地位而言,不可小缺,因康熙在位其間,做了一般帝王所不能做的事蹟,除鱉拜,撤三番,平葛爾丹,收復臺灣,剿滅反清復明的朱三太子,治理天下有獨到之處,為康乾盛世,打下堅石基礎,試問所有過往君王,幾人能有如此才能與精力,在封建王朝,康熙的豐功偉績,值的後人傳頌,至於千古一帝的說法,較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待商雀!


用戶2658166601440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一點拙見,歡迎討論。


在中國古代帝王這一行業中,康熙皇帝是不可多見的優秀帝王,從康熙一生的政績來看,完全是有實力配得上“千古一帝”這個稱號的。


康熙作為清朝第四位、入關後第二皇帝,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在位時間長達六十一年零十個月,在其執政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始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康熙8歲時,接過父親順治的接力棒登上大清皇帝的寶座,14歲時剷除了大權臣鰲拜,開始了親政的一生。


18歲時,康熙開始決定削藩,這個年齡的我們好像還在校園中當著花瓶呢。26歲時,康熙撲滅了三藩之亂,鞏固了大清的統治。

平定叛亂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27歲時,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最終統一了臺灣,加強了國家的統一,也擴大了疆域,這位現今我國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增添了更多的史實依據。

32歲時,為了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康熙派遣軍隊抵制沙俄對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並且先後取得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勝利。36歲時,康熙與沙俄簽訂了可以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的《尼布楚條約》,從條約法理上確定了中國在東段疆域上統治的合理合法性。雖然後世子孫喪失了大多數領土主權,但是不可否認,康熙在維護中國國家主權完整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一段歷史。


同時,在康熙執政期間,還特別重視農業發展,重視民生,比如:“停止圈地,開墾荒蕪”、“永不加賦”等;除此之外,康熙還很重視教育文化的發展,典型的像《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等都是在康熙年間主持編纂的。

正是由於其在位期間的這一系列政績,稱得上文治武功,翻看古代帝王史,都是不可多見的壯舉,也因此被一些學者稱其為“千古一帝”,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人無完人,如果放在父親這一方面來看,康熙又是失敗的。在位期間,兩立兩廢太子胤礽,造成著名的“九龍奪嫡”這一家庭悲劇,導致眾多皇子為了皇帝寶座,兄弟之間紛爭不斷,父子之間猜疑防範,成為了其一生最大的黑筆。


縱觀康熙的一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是精彩紛呈的一生,當然也是譭譽參半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