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有哪些情節是成年後才能看懂的?有何分享?

妞爸_Shanghai


金老爺子的小說真真是武俠童話和人生寓言的結合體,很多內容都是年少初看時不知其精髓,等到經歷了一些事情才能漸漸感悟到其中意味。隨便舉幾個印象深刻的:


1. 《射鵰英雄傳》

黃蓉側過頭想了一陣,道:“唉,忘了也好。咱倆武功越練越強,心中卻越來越不快活,反不如小時候甚麼也不會,倒是沒牽沒掛,無憂無慮。”她哪想到一個人年紀大了,總有許多煩惱,有許多愁苦,與武功高低,殊不相干。

黃蓉此言,像不像我們小時候,上小學那會兒,覺得上了中學好,上中學那會兒,又覺得上了大學好,到了大學想工作,施展一番人生抱負,可是進入社會、步入職場、組建家庭才知道有那麼多煩惱和愁苦,又開始羨慕其兒時的無憂無慮。

同樣的,當你的年紀越大、能力越大、地位越高、金錢越多,你本以為你會比從前快樂,沒想到思慮的反而更多,憂心不快活的時候更多。就像黃蓉所說,愁苦和煩惱與武功高低無關。各個層次的人都有各自的煩惱,沒錢的時候覺得有錢一切都好了,有了錢又可能為別的東西煩惱,這也是隻有成年人才能領悟到的成長的負擔。

2. 《倚天屠龍記》

周芷若冷笑道:“咱們從前曾有婚姻之約,我丈夫此刻卻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沒傷你性命,旁人定然說我對你舊情猶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罵我不知廉恥、水性楊花。”張無忌急道:“咱們只須問心無愧,旁人言語,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問心有愧呢?”


“倘若我問心有愧呢?”說出這句話的周芷若像不像一個忘不了前任的普通人。沒有談過一段刻骨銘心戀愛的人是不會明白這樣的感受的。有時候真的做不到完全拋棄過去的種種,不是所有人都那麼瀟灑,即便是再無愛的感覺,也很難把對一個人的感覺徹底抹除。


3. 《射鵰英雄傳》

黃蓉道:“一定是她。早就聽說赤練仙子李莫愁武功高強,陰毒無比,不亞於當年的西毒。她駕臨江南,咱們正好跟她鬥鬥。”郭靖點點頭,道:“武林朋友都說這女魔頭難纏得緊,咱們若是找到岳父,那就好了。”黃蓉笑道:“年紀越大,越是膽小。”郭靖道:“這話一點不錯。越是練武,越是知道自己不行。”黃蓉笑道:“郭大爺好謙!我卻覺得自己愈練愈了不起呢。”


黃蓉這話,只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才講得出。小時候大家的志願都很宏大,什麼當科學家、當醫生、當宇航員,愁苦大學究竟是選清華還是北大,知道的東西越少越不知道天高地厚,越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自命不凡覺得那些了不起的人也不過如此。然而,很多年後,當你經歷了太多困難,接受了社會太多吊打後,回首才大悟,甚至你小時候不以為意或者看不上眼的人、職業、崗位,都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企及的。“年紀越大,越是膽小。”,見得多了,才知道自己的斤兩,書讀得越多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我們看郭靖的回答只是覺得他謙虛恭謹,卻不知金庸以讓他說出了社會的真諦。

4. 《笑傲江湖》

任我行喝道:“進殿!”只見十餘條漢子走進殿來,一排跪下。任我行以前當日月神教教主,與教下部屬兄弟相稱,相見時只是抱拳拱手而已,突見眾人跪下,當即站起,將手一擺,道:“不必……”心下忽想:“無威不足以服眾。當年我教主之位為奸人篡奪,便因待人太過仁善之故。這跪拜之禮既是東方不敗定下了,我也不必取消。”當下將‘多禮’二字縮住了不說,跟著坐了下來。不多時,又有一批人入殿參見,向他跪拜時,任我行便不再站起,只點了點頭。

令狐沖這時已退到殿口,與教主的座位相距已遙,燈光又暗,遠遠望去,任我行的容貌已頗為朦朧,心下忽想:“坐在這位子上的,是任我行還是東方不敗,卻有什麼分別?”


這裡是諷刺權力對人的腐蝕。本來能與教下部屬兄弟相稱的任我行,對東方不敗鎖定下的規矩禮節嗤之以鼻,可當他坐到那個位置感受到權力所帶來的快樂後,也淪為了和東方不敗一樣的人。沒有權力的時候,覺得濫用權力的人都是惡龍,可當自己身處高位,卻很難堅守住昔日勇者的本心,而是也漸漸變成了惡龍。看看我們自己,有多少人終極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樣子?


5. 《倚天屠龍記》

趙敏微微一笑,說道:“我有幾句話跟張教主說,說畢便去,容日再行叨擾。”楊逍道:“趙姑娘有甚麼話,待行禮之後再說不遲。”趙敏道:“行禮之後,已經遲了。”楊逍和範遙對望一眼,知她今日是存心前來攪局,無論如何要立時阻止,免得將一場喜慶大事鬧得尷尬狼狽,滿堂不歡。楊逍踏上兩步,說道:“咱們今日賓主盡禮,趙姑娘務請自重。”他已打定了主意,趙敏若要搗亂,只有迅速出手點她穴道,制住她再說。趙敏向範遙道:“苦大師,人家要對我動手,你幫不幫我?”範遙眉頭一皺,說道:“郡主,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強不來了。”
趙敏道:“我偏要勉強。”


年少時看,只覺得趙敏一句“我偏要勉強”是女孩子家的痴情,現在才明白,“偏要勉強”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人生處處都有不如意的是,可人不是遇到不如意和困難就要退縮的,有多少人“勉強”自己去奮鬥、去拼博,不是放不下自己的執念,而是不能接受輕言放棄的自己。不“勉強”自己一下,怎麼就知道幹不成呢?



老仙女手記


《笑傲江湖》第二十回《探獄》,中有一大段令狐沖的心理描寫,堪稱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意識流”的描寫手法,現在看來依然令我拍案叫絕。

小時候看書,總覺得人物對話、沒有打鬥的情節很是枯燥乏味,現在隨著年紀增長更喜歡那些細節的和旁白的、對話的描寫,金庸的語言功底真的太強了。

《笑傲江湖》是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原著,很多年前了,不過在此之前更新小的時候都是看的電視劇。後來陸陸續續又把金庸十五部小說都詳細的看了一遍,像《笑傲江湖》這樣的經典,武俠頂峰上的頂峰,我看了十遍也不止了。

一些老生常談的就不多贅述了,比如開頭是林平之出場,高帥富,又行俠仗義,結果好心沒好報被滅門,普通小說肯定都是主人公如何如何拜師學藝,如何如何報仇雪恨,大快人心。可是,金庸不是一般作家,不會這麼淺顯,林平之只是引子,是一個活脫脫的“偽主角”,是用來引出主要情節和人物,難怪後來林平之會黑化。令狐沖是主角,他的出場全都是側面描寫,通過小尼姑伊琳一步步交代他的俠義行為和不羈的性格。

重點說一下那段心理描寫,我把相關情節的文字截圖在下面:

因為故事早就通過電視劇瞭解了,那時候已經開了“上帝視角”了。令狐沖和向問天到梅莊,令狐沖從頭到尾都被向問天矇在鼓裡,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甘心被其“利用”。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一步步地去猜測每個人的意圖。文章到處都是“令狐沖心想……”之類的設置懸念的寫法,一直是心理的意識在“流動”,所以才叫“意識流”——

從一開始,令狐沖以為向問天是單純找梅莊四友治病,並猜測向問天和梅莊四友有嫌隙,所以才不肯明說,但隱忍不發,一切聽指揮;

然後,又懷疑江南四友的品行,不禁擔心起自己的安危,害怕他們得知真相後對自己偷襲,自己此時內裡全失,如果讓別人知道肯定敵不過對方,所以自己被動地處處“防範”(雖然以他的智商和性格也無法防範);

再然後,跟著四友進了內室,以為“最後的高手”是為閨閣中的女子,猜她可能是大莊主的夫人或姬妾。這時令狐沖(包括不瞭解情節的讀者)的好奇心已經達到頂點,可又不能去詢問,只好繼續猜測,向問天是不是和這位女子有私情,不得不說令狐沖的腦洞真的很大,順著自己的思路一直瞎猜,這段描寫不得不說是吊足了讀者的胃口,做足了鋪墊;

再然後,到佩服向問天的智商和計謀,安排得絲絲入扣,與此同時,又聯想到自己失戀的“悲苦”,羨慕起向問天的“膽大心細”,甚至與神教決裂也是“因為愛情”,在晚年還想方設法地見一見“老情人”。後來在讀這一段的時候,很是感動,既為令狐沖感到同情,又頗有共鳴,曾經愛著對方,對方卻不知道,只能單戀著。令狐沖的轉折點還沒到來,這時候的命運還是坎坷的。

接著,等令狐沖進入地牢,又擔心起來,開始徹底懷疑江南四友的人品,居然道貌岸然,囚禁女子或江湖豪俠,心中憤憤不平,但他更擔心自己的安危,萬一自己也被囚禁了怎麼辦,自己毫無還手之力;

最後,原來,牢裡的是個“粗俗”的老男人,這才真相“小”白(因為最後逃出地牢見到任我行才算“真相大白”),之前一切的猜測和心理預期全是錯的,全部煙消雲散,不得不說這一大段描寫確實讓讀者感動酣暢淋漓。

這段情節描寫一步步扣人心絃,引人入勝,可謂小說寫作手法的巔峰,建議大家去讀一讀這一回,絕了!


花間漫聊


有一個情節,蕭遠山鐵掌擊殺玄苦大師後,(包括喬三槐夫婦等),江湖都指認兇手是喬峰,蕭氏父子樣貌身材是都一樣,蕭遠山基本出行都黑衣蒙面,且武功高,不會留下痕跡的,江湖人怎知道是喬峰,肯定是蕭遠山扮作喬峰之模樣,包括服裝,鬍子也得弄一樣,畢竟年齡不一樣,也不蒙面,估意讓人看見,遷嫁喬峰頭上。他們是親爺們,為什麼這樣做。

知子莫如父,喬峰為人光明磊落,義薄雲天,從小生在大宋,對宋有很深感情,即使“馬大元事件"賴在喬峰頭上,他也沒反惱為仇。(這讓蕭遠山非常氣憤。)。喬峰授業恩師是玄苦大師,更是情同父子。這對蕭遠山頭疼,毀他全家的主責是帶頭大哥少林玄慈,他想讓玄慈以及少林名譽掃地,(要殺玄慈,屬小菜一碟,不夠玩的),不想讓兒子對“仇人"如親人,所以蠻勁發作製造事件,讓天下人聲討喬峰,好逼喬峰與少林等決裂,認清形勢,拋開仁義,練就殺心,以備下一步父子同報雁門之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