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宏观政策逆周期操作空间较大

中房报记者 苗野 北京报道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680亿元,下降5.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一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经济呈现快速复苏态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复工复产正在加快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从生产角度来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3%。


3月工业生产增加值降幅收窄明显,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疫情对工业生产的负面冲击也已得到很大缓解,基础原材料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增长。受疫情影响,服务业生产下滑,与之同时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企业对市场的发展信心逐渐增强。面对未来外需的不确定性,我国工业企业或遭更大挑战,还需及时调整结构,减轻在外部严峻形势下的中长期系统性风险。


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投资活动放缓,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抗疫相关行业投资也保持增长趋势。


“目前新基建的提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有助于修复一季度造成的冲击和损失。此外,还需更多的政策出台,通过逆周期调节刺激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盘和林说。


消费端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下降15.8%,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下降12.0%,降幅比1-2月份收窄5.6个百分点。市场销售减少,生活必需品销售和网上零售呈快速增长趋势,需求回暖的节奏不断加快。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已逐步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变,投资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应继续发挥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盘和林表示,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较为稳固,在应对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中表现出韧性好、潜力足的状态,发展空间应对外部冲击能力不断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内外部经济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在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外市场外需疲软,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和产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复工复产进程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带来一定的挑战。


他认为,随着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同发力,我国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得到激发,外部冲击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能够得到一定解决,我国经济会尽快走出至暗时刻。预计未来随着疫情的缓和,不确定因素的逐渐减少,我国受疫情冲击较小的行业和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二三四季度的GDP增速会进一步恢复。目前来看,宏观政策逆周期的操作空间还比较大,能够为我国经济复苏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实到位,顺利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