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現金存款,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30歲的旅行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知道這個道理,財富自由不再難。

  • 首先說什麼是財富自由?

財富自由是擁有可以創造長期現金流入的淨資產並可代替勞動收入滿足各項支出。

通俗點就是穩定賺的收益能滿足支出,所以要是想財富自由,不能以多少現金存款來衡量,因為沒有增值,存款只會越花越少。

  • 其次,關於各項支出的理解。

可能一聽就感覺要花很多錢,現實點,要是說變成那種百萬富翁不容易,過那種生活的財富自由更不容易,這裡我們所說的各項支出是日常生活開銷,就是出門不用擠公交,買菜不用斤斤計較,每年能規劃幾次國內外旅行所需要的支出。

在利率下行的趨勢下,鎖定利率,安全確定的以複利(利滾利)穩定增值,然後每年都能以增值的錢來過生活,本金不動甚至還能翻幾倍(不同年限倍數不同),這就是財富自由了吧?!

歡迎私信,瞭解更多安全鎖利的產品!願平安喜樂,閃閃發光~✨


愛寫作的憨憨


如果你有財產性收入,並且全部存入銀行,當的財產性收入永遠超過家庭總支出時,你就實現了家庭的“財務自由”。而且這和當地物價水平、你的財產性收入佔比、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等因素有直接關聯。

從這一次世界傳播的新冠病毒,就看出不同的國家的家庭財務狀況是不一樣的。美國很多家庭是靠著“月薪”甚至靠“週薪”維持生活的,一旦不工作,生活馬上陷入困境。而中國很多家庭儲蓄率比美國高的多,不會像美國家庭一樣堅持不了1個月甚至2周3周。


要說“財務自由”,必須要說“財產性收入”。那什麼是財產性收入?就是不需工作,沒有工資性收入時,你依然可以靠著“非工資收收入”保持正常的生活水平,這個“非工資性收入”就是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存款利息、房子租金、養老金和長期投資的收益等。


從收入的角度來看,存款和利息是不同的,存款是一種資產,而利息是一種“財產性收入”,它和養老金、租金等一樣。不需人們工作,與長期天天報到天天上班才有的工資不同,工資屬於主動性收入,利息屬於被動性收入,也就是財產性收入。


家庭總收入和家庭總支出有3種關係,這3種有關係定義了家庭財務的3種狀態,分別是:財務自由家庭、財務安全家庭、財務危機家庭。


家庭總收入小於總家庭支出,就是財務危機;家庭總收入等於總家庭支出,就是財務安全;而財產性收入超過家庭總支出時,就是財務自由;顯然財務自由能給我們更大的安全感,財務安全只是安全的起步,財務危機根本沒有安全感可言。


一、財產性收入大於家庭總支出,是財務自由。


普通家庭的收入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工資性收入,一類是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包括:工資、獎金、佣金、銷售提層等,主要是要依靠人力、時間和健康換來的收入。

而財產性收入是不依靠人力,而是依靠財產的一種收入,也可以叫做被動性收入,比如上面提到的銀行的存款利息、出租房的租金、長期投資的收益等等。


如果家庭年收入是工資15萬,財產性收入20萬,家庭總收入是35萬,比家庭總支出25萬多出了10萬,而且年年是有多,這時家庭就是在“財務自由”階段了。


財務自由是比財務安全和財務危機更好的一種財富階段,安全感也是最多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階段的家庭財產性收入就已經超過了家庭總支出,意味著就算是家長你失業了,沒有工資了,你家人的生活品質也不會有什麼影響,生活品質也不會下降。


財務自由下的安全感,才是真正的安全感,不管是意外、生病,又或者是失業失能,孩子還是要以繼續讀書,老人可以繼續正常養老,家庭生活照舊,一個人的困難不會成為整個家庭的困難。


二、家庭總收入等於家庭總支出,是財務安全。

當家庭年收入不僅有工資性收入15萬,還有財產性收入10萬,家庭總收入是25萬,這時家庭總收入是25萬,家庭總支出也是25萬,這種情況,就是“財務安全”。


當家庭處於“財務安全”的時候,家人的安全感比“財務危機”的時候要強,但是安全感卻是比“財務自由"帶來的安全感要少很多。其實財務安全只是一條安全線,很容易就會退回到財務危機的困境,比較危險。


三、家庭總收入小於家庭總支出,是財務危機。

家庭的總收入如果小於家庭總支出,這就是家庭的財政危機。比如家人是30歲左右的成長期家庭,年收入15萬,而這時家庭總支出如果是25萬,則家庭是處在“財務危機”之中,這時家人不會有安全感的,這種情況下,家庭很難有存款,因此很難有安全感。


財務危機是家庭財務3種財務狀況中最差的一種,是應該時刻想著要避免的。


影響財務自由有3大原因,1)是家庭財產性收入情況;2)是所在地的物價水平;3)現金資產和非現金資產比例。

在我國,大多數是老公負責賺錢,老婆負責管錢,小孩子負責花錢。工資性收入主要是由老公這個家庭頂樑柱來決定,財產性收入主要是由管錢的老婆來決定。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均工資,是比小城市、城鎮和農村要高很多的。2019年80年北京平均工資是21411元,上海平均工資是21255元,深圳平均資是17217元,杭州平均工資是12654元。


“管錢的”每個月拿出多少錢來存,拿了多少錢來買保險,拿出多少錢來投資,就決定了今後“財產性收入的多少?”,財產性收入越早開始,積累地越多,你家的財務自由也就越早實現。


建議每月工資中拿出30%用於生活開支,留出70%用於“存錢、買保險和長期投資”。工資中用於“現在生活的錢”越少,那用於“將來生活的錢”就會越多,因為“利息、租金和長期投資收益”等財產性收入會積累得越快越多,實現“財務自由”就越快。


關注、轉發、評論


白話家庭理財


我的觀點是:理解了“財務自由”的概念,根據所處城市,個人消費習慣就很容易知道有多少存款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作為國內較早接觸財商教育的創業者,我從定義,城市和消費三個角度給大家解析有多少存款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第一、財務自由的定義

百萬富翁教父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中提到“賬務自由”不是有很多錢,真正的財富是當你停止工作還能活多久。真正的財富不是用金錢的數量來衡量,而是用時間來衡量。金錢的單位是“元”,財富的單位是“天“。真正的財富不是你想幹啥就幹啥,而是你不想幹啥就不幹啥。

賬務自由有一個公式,即: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支出。

如果你有100億,但你仍必須要工作,那麼你仍然沒有財務自由。這也就不難理解,在大城市,有些有錢人過的比窮人還痛苦,他們根本停不下來,因為他們已經被錢綁架,被事業擁有,被財富擁有。

第二、不同城市與財務自由的標準

在中國,不同城市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不同。在一線城市(包括新一線)。如果我們每一年的被動收入大於人均GDP(記住!是被動收入,不是主動收入!)我們就可以說實現了財務自由。以在深圳生活舉例:按照深圳2019年人均GDP為20.5萬計算。假設今年30歲,壽命80歲。一共需要:50年×20.5萬/年=1025萬元。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匯率和物價水平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存款擁有1025萬元,就實現了賬務自由。

(一線城市1025萬)

再比如,我們以生活在二線城市在石家莊舉例:2019年人均GDP為6萬,假設今年30歲,到80歲一共需要50年×6萬/年=300萬元。在不考慮匯率和物價水平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存款擁有300萬元,就實現了賬務自由。

(二線城市300萬)

再比如,我們以生活在三線城市蕪湖舉例:2019年人均GDP為4.5萬,假設今年30歲,到80歲,一共需要50年×4.5萬/年=225萬元。在不考慮匯率和物價水平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存款擁有225萬元,就實現了賬務自由。

(三線城市225萬)

第三,不同消費支出與財務自由的標準

大家可能看完第二點會感覺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出入。沒錯,那就是個人要求和消費不同帶給我們不同的財務自由標準。有的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要孩子在一線城市讀書,或者報名參加各種特長班。又或者有的家庭每年都會安排國外度假,或者喜歡購買奢侈品、豪華汽車、藝術品......這些都會給財務自由增加預算。所以因人而異。

綜上所述

理解了賬務自由,根據所在城市和自己的生活消費標準,就會有不同的財務自由標準。

數據表明,大約有5%的人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

大家對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有什麼觀點?歡迎參與討論!!

說不定下一個財務自由的就是屏幕前的你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