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每日新聞快訊

涡阳县标里镇:家门口创业带乡邻就业

4月10日,在涡阳县标里镇一家服饰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一台台电动缝纫机前,忙于加工生产口罩、手套。一名中年妇女正在车间里不停查看和指导工作。她叫王丽,是这个工厂的负责人,也是当地返乡创业的女能人。


多年前,王丽就外出务工,在浙江一家工厂学会掌握了各种口罩、手套等加工技术。如今家里父母年事已高,需要照料,去年王丽回家孝敬老人。生活中,王丽发现和她一样的农村妇女不在少数,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大都想就近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增加收入。随即,一个在家门口创业的想法在王丽的心中产生了。


创业难创业苦,但也没有阻挡住王丽在家门口办厂的脚步。经过多天的奔波和操劳,2019年3月,一家名叫辉煌服饰的公司成立了。王丽投资10万元,租了一处600多平方米的厂房,安装了30多台机械。工人不会技术,王丽就免费培训:裁剪、缝制、检测、包装……她对每一名工人进行手把手教,直至工人掌握了每一道工序和作业流程。“只要工人肯学,我再苦再累也要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大家。”


“多劳多得,我每月能拿到3000块钱的工资,在这里打工很开心。”今年32岁的工人张娜娜说,外出务工虽然工资高,但消费也高,拿回家的所剩无几,在家门口打工挣多少就是多少。她是第一批招聘来的工人,技术娴熟,日产高收入高。“在家消费低,平时也开支不了多少,工资拿回家就能整存。”


女工田莉家里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初中,丈夫双腿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收入微薄,全家被村里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复工复产让她就近进厂务工挣钱,生活有了保障。”边学边干,在家门口打工能挣钱补贴家用,挣钱顾家两不误。”田莉说,同她一样在厂里打工的还有5户贫困户。


受疫情影响,王丽的服饰加工厂停工两个多月,有订单不能做,有货快递不了,损失20多万元。但王丽仍向镇里捐赠了3000个口罩。“没有想到家门口办厂还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也没有想到疫情影响这么厉害,下一步还要增加30台机械,带动更多家门口的人就业,把‘疫’失的损失夺回来。”复工复产,王丽干劲满满。


标里镇利用好本地人员、土地等资源优势,发展家门口企业,增加就业。“镇政府对王丽的公司已经减税,今后对所有家门口创业者给予大力帮扶,实行保姆式服务,吸引更多的能人,带着资金、技术在家门口创业,让家门口的企业越来越多,为乡村振兴增加后劲。”标里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接收爱心企业捐赠助力开学疫情防控

4月16日,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收到来自爱心企业捐赠的200公斤消毒液,助力开学疫情防控工作。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根据省、市关于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复学工作相关安排,中职学校毕业年级要于4月21日做好返校复课准备。爱心企业表示,学校对于防疫物资需求量大,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共同抗击疫情。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对爱心企业的善举表示衷心的感谢,学校将会对这批防疫物资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爱心之举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蒙城特校:春满校园 等你归来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人间四月春意浓,正是少年读书时。今年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却让蒙城特校的孩子们一直宅在家中,至今不能返校上课。好在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眼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伴随着各级各类学校和年级的学生错峰复学时间的陆续发布,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春意盎然的特校校园正张开双臂等待300余名孩子的安全归来。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郁郁葱葱的校园里,每一草一木、一花一枝、一石一径都洋溢着春天的喜悦,等待孩子们走进它们中间,一起嬉戏、玩耍。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升级改造后的运动场,也充满着绿色的期待,等待孩子们进来开展体育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刚刚布置一新的校园文化围墙,等待着孩子们一起来围观、书写新的篇章。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室正虚位以待,期盼重现昔日师生热络互动的课堂。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为迎接孩子们早日复学返校,学校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开学工作预案,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开学演练活动,专门安装了一套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系统;值班老师坚持每天对校园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保障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健康舒心,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快了,快了,孩子们返校上课的日子快到了!特校的孩子们,你们是否已经急不可待了?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让我们一起开启返校倒计时,一起共克时艰,不负韶华!

庄子故里的印记

1992年,黄山书社出版了《蒙城名人史迹》一书。该书收录历史人物231位,时间跨度2500余年。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玉美和副主任熊克岐等一批热心蒙城历史人文的同志从浩繁的史籍中钩沉、检索,经过认真编纂而成。二十余年过去了,每当人们谈及此事总会津津乐道,这既体现广大读者对编纂者的褒奖,又是对本书问世后产生良好反响及所发挥出的资政育人效果的肯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演进,每当人们捧读《蒙城名人史迹》之时,或有待考究某个人物的生平功过之时,每每产生不能满足之感。这大概受制于有些篇幅过短,收录时限于当时条件未能做出更进一步挖掘,只能粗线条描述。有些人物或是传说,深究起来不能确认故乡何处?还有的属于人物自身存在诟病,不具备可供传扬的条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次借助几位年富力强同志的得力条件,集中精力,历时三年攻关,多次研讨,体例结构几多权衡,入选人物一般以每篇2000字为宜,生平事迹基本交待清楚。该书拟名《星光照耀》——蒙城历史名人史迹一书即将由黄山书社出版。有了这些把握之后,先贤大儒、兵家名流、贤令垂范、清廉丰碑、杏坛风华、妙笔丹青、巧匠名医、兴利为民、除弊兴蒙、英武雄风、浩然正气和功过人物十二个部分,共收录125个事迹真实、情节感人、个性鲜明,经得起检验的人物。视为先贤名流,彰显风骨特点,有待基因传承,激励影响后人。

蒙城人文荟萃,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陈亢,从十二岁投奔孔门,学成之后任单父宰,后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在极端困厄的时候,不改其节,弦歌不止,适卫国,按孔子“进而不作”的旨意,陈亢与他的同窗也是老师子贡一起共同完成《论语》的编纂。

思想家、文学家庄周著《庄子》十万言。道法自然、气象万千。北宋朝王安石临县境题“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传扬后世。大文豪苏轼应县令王竞之邀亲书《庄子祠堂记》绝非易事,思想家、文学家是有风骨的。一品当朝时的马玉昆、以国礼葬之的马毓宝和毛泽东关注过的丁树本……这些可圈可点,可赞可颂的人物,有的哲思、有的神勇、有的才情、有的公正、有的灵动、有的巧艺……是他们以有血有肉的身躯,组成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人物画廊,值得我们传承传扬光大。

以人兴文、以人化人。人民创造历史,历史书写人民。蒙城是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融合交汇区。在历史长河的碰撞中兼收并蓄,开放包容。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宽广胸襟,开放包容。尊崇自然,尊尚规律,和而不同。

以庄子、陈亢为代表的蒙城先贤,为人类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社会治理、经济组织、公民发展分别从各自不同需要出发,采取不同方式从汪洋恣肆、博大精深的营养库里汲取天人合一、道发自然的哲学思考;逍遥至圣、收放自如的文学原理;以民为本、人权至上的治世之道;敬畏守法、公平正大的盛世思维。

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慧支持,推动蒙城在打造“君子之乡、好人蒙城”活动中更加得心应手。

当今一批驰骋在政坛、军界、学界、商界的精英名流,可以说他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打上了庄子故里的印记,他们的血管里就流淌着一代代延续下来的智慧基因。他们无论走多远,无论攀多高都会心怀故土,感恩乡亲,怀恋乡愁。故乡一直为他们的发展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故乡儒道释融汇的独特文化积淀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从“被别人帮扶”到“帮扶别人” 昔日贫困户今成扶贫小组长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心怀感激成为“扶贫人”

24岁的黄继豪也是黄庄村人。2019年7月,听说村里要招聘扶贫小组长,他第一个报了名,经层层选拔,光荣地加入了扶贫队伍,实现了从“被别人帮扶”到主动“帮扶别人”的身份转变。

“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家走出困境,顺利脱贫,我不但要用双手托起自己的家,还要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黄继豪深情地说,在村里干扶贫工作虽然远不如干贴瓷砖活收入高,“但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在能帮助别人脱贫,正是我报恩的时候。”

“他现在是我们村扶贫线上的业务骨干了。”华佗镇黄庄村党委书记黄曙高兴地说,黄继豪自参加扶贫工作以来,工作认真细致,其整理的扶贫台账规范整齐、清楚明了,方便查阅;对待每一个贫困户都像自己家的亲人一样,不厌其烦、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们,受到贫困群众的称赞。

吃苦耐劳摘掉“贫困帽”

黄继豪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过去因没有一技之长,加上黄继豪还在上学,家里家外都由年近八旬的爷爷操持。而爷爷的突然离世,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2014年,镇村干部根据黄继豪的家庭状况,把他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按照有关扶贫政策对他家进行了精准帮扶,一家三口生活总算有了好转。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继豪在亲友邻居的帮助下开始学手艺,打工养家,并最终掌握了贴瓷砖手艺。活多的时候,他还会带着父亲一起去帮人贴瓷砖。由于爷俩干活仔细,能吃苦,很多业主都替他们做起了“活广告”。手里常年有活干,家里也渐渐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加上政府各项补助政策的落实,黄继豪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2016年全家顺利脱了贫。

脱贫后的黄继豪没有忘记党和政府对他家的精准帮扶。最终,他通过选拔成为前黄庄扶贫小组长,开始了对其他贫困户的帮扶路。

扶贫工作干到“门儿清”

因父母都是聋哑人,黄继豪过去与人沟通较少,性格比较内向,刚开始接触扶贫工作,还真是有些不适应。“但他没有退缩,从简单的打印、复印材料学起,不懂就问,自己一个人也经常拿着扶贫政策、扶贫台账材料反复研读,直到弄懂为止,进步很快。”华佗镇黄庄村扶贫专干丁欢欢介绍说。

黄庄村前黄庄贫困户乔四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直没能外出务工。了解情况后,黄继豪给其申报了村庄保洁的公益岗位。如今,乔四海每月有500元固定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安排了公益岗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通过不断学习摸索,黄继豪从整理扶贫台账、记录会议资料、解决贫困户需求,到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及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做到了“门儿清”,各项工作都已经干得得心应手。“我家在精准帮扶下脱贫了,我也要竭尽所能,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黄继豪说。 

守护一方碧水清流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碧空如洗,白云悠悠,清澈见底的坑塘静静地依在村庄的一角,孩子们在坑塘边嬉戏打闹,大人们在一旁悠闲散步,大家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黑臭水体和坑塘治理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做好黑臭水体和坑塘治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连日来,亳州高新区第八社区管理中心以最坚定的决心、最细致的工作、最严格的措施,下大力气对辖区内的黑臭水体、坑塘进行治理,通过因地制宜的治理,以往臭气熏天、垃圾遍布的黑臭水体、坑塘,村民唯恐避之不及,如今却成了村民们最爱的休憩之地。

废弃坑塘 焕发新机

来到位于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的车埠口村,只见道路干净,房屋错落有致,饭后的村民正在坑塘边悠闲散步。

村民许展光告诉记者,看到家门口的坑塘变清变绿了,他的心情格外舒畅。他从小就在这个坑塘边长大,早些年坑塘里还算碧水清清,夏天人们都爱在这乘凉避暑。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变得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污水都向坑塘内倾倒,导致这座坑塘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坑。

“原来这坑里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晚上在门口乘凉,蚊子能叮一身。”村民赵燕芳告诉记者,自从这个月以来,原先“老大难”的坑塘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都清运了,坑边装上了漂亮的围栏,蚊蝇都没有了。”现在的赵燕芳饭后带着家人在坑塘边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心里比蜜还甜。

车埠口村党总支书记张峰告诉记者,车埠口行政村车埠口村中心坑治理前,坑内多年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水面生活垃圾漂浮物连片,村里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对中心坑进行治理。坑边周围环境方面,村里采用开采、挖掩、埋垫的方式,对堤坝重新翻修,给周围群众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下一步,村里还打算对中心坑岸边进行绿化,岸上种上绿植,水里种上荷花,并保持长期卫生清洁,做好门前三包,共同维护优质的环境卫生。

除了车埠口村的坑塘,在石大营村的一处坑塘内,机器声轰鸣,几辆挖掘机正在对坑塘内的淤泥进行开挖,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石大营村党委书记石继豪指着正在施工的机械告诉记者,位于石大营的这座坑塘名为太极潭,自从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掀起了黑臭水体与坑塘治理热潮起,太极潭的治理工作也提上了日程。4月5日起,太极潭的治理工作正式启动,先期投入16万余元,预计建设公厕沉淀池、截污纳管沉淀池等。待到沉淀池建设完成后,还将在坑塘周边建设一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供周边居民茶余饭后休闲之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车埠口村和石大营村太极潭的坑塘治理只是第八社区管理中心黑臭水体和坑塘治理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今,全管理中心的黑臭水体和坑塘治理工作都正在全力推进中,很多废弃的坑塘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亳州市每日新闻快讯

综合施策 多方发力

农村坑塘是多年来村民集中倾倒垃圾的场所,雨季一到,大雨冲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绕不开、躲不过且非常不容易解决的难点问题。连日来,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把黑臭水体和坑塘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首场硬仗来打,结合每个坑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并逐步对沿岸进行绿化、亮化,让昔日人人避而远之的黑臭坑塘变为群众健身休闲的乐园。

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社会事业办主任张猛告诉记者,目前,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正在治理的坑塘有5处,分别为大鞠庄中间坑、明家湾庄中间坑、明家湾北坑、车埠口庄中间坑以及石大营太极潭坑,其中4处已整改完毕,石大营太极潭坑治理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进度,预计5天后完工,为了响应人居环境整治号召,第八社区管理中心紧紧围绕乡村治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谋划,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据了解,为了科学地解决黑臭水体,本次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对每个黑臭水坑进行了整体的治理规划,大鞠庄中间坑前期投入9万多元,进行了截污纳管,修建了沉淀池,对存在的黑臭水体整体抽离,集中处理,并且把大坑进行了填埋,下一步将继续追加投入6万元,修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场所,广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周边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明家湾庄中间大坑黑臭水塘问题由来已久,第八社区管理中心一直想治理但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本次通过和高新区规划局联合治理,已初步取得成效,目前,大坑整体已被填埋完毕,污水横流问题得到解决,下一步,将在全村铺设雨污管道,建设专业沉淀池,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在整治好明家湾黑臭水塘的同时,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车埠口庄中间大坑,水体水质总体较好,第八社区管理中心采取了人工打捞的办法,对坑塘中水草进行了人工清理作业,恢复了水质,保护了塘中芦苇和周边湿地环境,种植了莲藕以增加美化效果。针对坑塘周边存在的秸秆垃圾乱堆现象,动员了扶贫公益岗位和周边群众50多人参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积极成效,切实改变车埠口大坑的面貌。同时,群众关心的旱厕问题也得到了根本解决,修建了无公害化卫生公共厕所,解决了影响农村美观的旱厕问题。

石大营太极潭污水坑,历史悠久,但由于近些年来,群众生活污水和垃圾越来越多地往里倾倒,该大坑变得臭味难闻,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本次的初步治理中,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先期投入资金16万元,截污纳管,部分填埋,部分抽污,修建无害化公厕,把污水引入到沉淀池中,定期进行抽污处理,后期将追加投资10万元,增加绿化面积,更新水体,新增加的填埋面积,同时将建设篮球场和新时代文明创建文化活动广场,彻底改变太极潭的面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介绍,第八社区管理中心本次黑臭水体、坑塘治理直接受益人口达到6000多人,管理中心整体规划投入50多万元,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保障。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水系环境的治理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第八社区管理中心将综合施策,多方发力,持续推进黑臭水体和坑塘整治工作,维护一方碧水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