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因疫情原因,目前有很多车企的海外生产线都已经停工。从国外爆发的疫情规模来看,停工的时间不会短。为了应对产能不足,部分外资车企已经开始准备增加国内生产线的产能,以便满足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需求。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一番操作,会给中国车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部分外强内弱型合资车企或得以喘息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在疫情比较严重的西欧和北美地区,密密麻麻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和生产线。在瘟疫的冲击下,它们或减产或停工,让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车企为了赚钱,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另谋出路,通过利用中国工厂方面的产能优势,为因疫情停工地区的市场需求空缺做出填补。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以法系品牌雷诺为例,它在欧洲的主要生产线几乎已经陷入停滞,部分开工工厂也因为供应商无法提供货源而被迫停工待料,PSA集团目前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唐唯实,你不到一月前说PSA的优势在于不依赖中国供应商,现在呢?)但它们在中国的工厂早已产能过剩并出现危机,这次正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解决商品车短缺困境的同时让中国工厂得以喘息。

强势车企需求走俏,价格或水涨船高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如果说外强内弱型车企的日子,会因为西方国家的停摆而好过一些。那么在海内外皆处于强势状态的车企又会如何呢?以丰田和本田为例,它们在中国的生产线常年处于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的状态,多余的产能几乎已经挤不出来。但随着这些品牌在海外的部分工厂停工,全球其余工厂都要想办法腾出一部分额度并让渡给停工所在地区。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那么,问题就来了。强势车企的部分车型,在国内早已需要排队等车甚至加价等车。当供应量进一步走低后,市场上也许会把"加价"行为搞得更猖獗。水涨船高的售价,可能会打消部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抑或倒逼消费者去选择竞品车型。但总得来看,好车永远抢手,消费者在这时候买强势车企的车还真是不容易。

自主品牌能够收益,具体规模有待观望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既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部分车型紧俏的情景,自主车企按理来说应该也能分得一杯羹。首先是自主品牌会获得一部分从强势合资车企那里转投过来的消费者。另外,在供应商方面,由于外资海外工厂的停工,会不可避免地让出巨大的需求空间。在中国的供应商可以直接把货物提供给中国工厂,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增加了零部件的销量。

海外车企停工,部分品牌或增加中国工厂产能,这里面有何玄机?

当然,这只是直观上的自主主机厂和供应商所能收获的利益。在看不见的领域,例如海外紧缺的负压救护车、工程车辆(建设医院等等),都可以由自主品牌生产并直接出口。目前自主品牌刚刚完成抗疫救灾工作,生产线处在非常熟练和高效的水平上,因此可以马上行动,见效同样很快。而这样做,还能为品牌打响知名度,增进市场好感,为之后的乘用车出口奠定基础。只不过现在我们还不好判断自主品牌能拿到多大规模的收益,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语:外需真的找上门了

不常见,不常见!我们一直在说如何才能拯救产能过剩的中国车企(包括自主品牌和外资在中国设立的合资或独资工厂),没想到一次疫情竟然让外需找上了门。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在疫情面前再一次发挥出了作用!虽然我们不愿意看到疫情继续肆虐,但这次疫情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会,请务必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