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如同各個城市組團扮演的不同角色,以灞河為紐帶,串聯起西安國際港務區和滻灞生態區的兩岸,已然是西安向東拓展城市空間的主要陣地。一條現代服務生態軸沿灞河南北縱向佈局,強化了國際港務區、滻灞生態區和曲江新區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以現代服務、文化、會展為主的職能,同時也是國際文化交流軸。

身處灞河東岸的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是從建設伊始,便聚焦了最多目光的“超級城市座標”。就在前不久,項目正式通過竣工驗收,並預計5月內啟動項目壓力測試,這標誌著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由歷時2年多的建設階段轉入運營籌備階段,也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在這個當下,用更清晰的目光去了解它所帶來的城市發展驅動力。


用鋼量等於7個埃菲爾鐵塔


平心而論,任何被冠以“地標性建築”之名的項目在建成之初,都無一例外通過外形設計的張力,讓公眾在短時間內就形成直觀印象,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當然不例外。

其中展覽中心的建築序列沿一條綠化軸線展開,軸線南北兩端設有兩座大型入口建築,其前方是寬闊的公共廣場,長達900多米的軸線兩側將佈置十二個展廳,其超高的大門也再現西安城門這一文化符號。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國際會議中心則以鐘樓為核心元素,形成兩百米見方的正方形造型,依託180根長短不一的鋼立柱的支撐感,來詮釋傳統大屋簷的空間造型,形成時尚與傳統的完美結合,內部的空間設計也遵循方正嚴整的佈局思想。

有趣的是,表面上“四平八穩”的建築外形,卻大有玄機,設計師沒有侷限於建築的整體色調、立柱的幾何線條和外立面的新材料運用,而是在此基礎上延伸不同設計細節,從空中看,會議中心和展覽中心形成均衡對稱的建築格局,在東方審美的視角下,一系列有關於西安的元素被嵌入其中。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作為中國西部地區硬件設施及建設規模都首屈一指的一號項目,其他同類項目無出其右,從設計圖紙到落地躍然於現實,在完成如此繁雜、高強度的集中施工作業,那些最基本的符號,同樣值得我們探究一二。

光是西安國際會展中心,其規劃用地面積為6.16km²、總佔地面積1235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20萬㎡,在西安建築史上屈指可數,尤其是主體建築的鋼結構總量達到6.6萬噸,用量相當於7個埃菲爾鐵塔,大大增加了整體施工的難度。

然而,項目從入場施工到封頂,僅僅用時90天,高峰期單日完成安裝鋼材達到2100噸,相當於用五分之一的時間完成了鳥巢的外部主鋼結構施工,而若按照這樣的速度推算,一天半就可以完成世園會長安塔的鋼結構施工。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空中視角下正在施工階段的會議會展中心 ©悅西安

除了用鋼量大,用時短之外,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還實現了國內跨度最大的鋼結構組合吊柱玻璃幕牆,作為國內首例主體與幕牆共用鋼吊柱,創造了全懸掛式幕牆的建築奇蹟。建築整體採用了“鋼框架支撐結構柱+正交桁架”結構體系,外立面為屋面懸挑桁架通過圓管下掛月牙桁架組成懸吊結構,結構最大跨度達63米,圓管吊柱最長為46.7米。

其中月牙懸掛結構、大跨度桁架施工、超長懸挑桁架施工是項目的重難點。

於項目而言,伴隨著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的交付驗收和即將到來的正式投用,項目帶動西安會議會展行業高速發展的期望,其兌現速度勢必加快。


會展板塊疊加國際文化交流軸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多年來,西安的會展活動大都集中在電視塔區域,然而近期曲江會展中心已經開始拆除,電視塔周邊區域有了其重新定位。如此,我們也捕獲到了強烈信號——城市會展功能的全部轉移。

伴隨著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的交付驗收,其區域屬性,顯然更能匹配國際會議會展業務的提升和發展,事實上,西安也需要這樣一個

大會展板塊,來承載日益繁榮的會展產業。那麼,西安對於會展板塊是如何定位打造的?

· 一核:以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區域;

· 三軸:以歐亞大道、世博大道、東三環世園段為集聚帶,建設會展三軸;

· 四區多點:文化交流體驗區、絲路商貿博覽區、國際交流服務區等功能區。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從地理角度看,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所處的大會展板塊,恰好疊加在西安國際文化交流軸之上,自然會承擔著現代服務、文化、會展等城市使命。

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便不聚焦於規劃細分領域中的“會展”二字,我們也能直觀的認識到,集聚人員、企業、文化等多種元素的互動、往來,是灞河沿岸頂層規劃中的城市定位。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灞河岸線與國際會議會展中心 ©悅西安

基於城市變遷的軌道,滻灞設區15年,是15年的深耕,也是15年的歷練。

無論是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灞橋生態溼地公園,還是各類森林公園、圩區田園以及河岸林木綠化率達到85%以上等獨到生態資源,灞河沿岸其實早已為會展業發展背後的各元素集聚打好了基礎,也讓滻灞休閒旅遊觀光的功能得到產業性延伸。

以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為座標的灞河沿岸,其綠色肌理已見成熟,並逐步描繪出北方城市中稀缺的生態水系,隨著城市用地關係的微妙變化和區劃的升級,西安市民的普遍情緒在經歷了陌生、接觸、觀望、熟悉之後,迎來了認同感,也不忘對初來西安的客居者說上一聲:去灞河邊看看西安未來城市的模樣


面對世界,面對聚焦


從國家政策層面給予的城市規劃上看,國際文化交流軸是一個既定的功能衍生詞,它給老西安人重申了向東發展的新思路,也給更多新西安人重新瞭解這座古老城市的契機。而此次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的交付,無疑是灞河沿岸區域價值全面兌現的契機。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滻灞航拍 ©悅西安

當灞河沿岸區域,作為西安最重要的會展產業板塊出現,那麼西部最大的會展載體,勢必對該區域進行不斷賦能,構建出灞河岸線經濟帶的底色,我們以會展業的發展為切口,可見其底層邏輯價值在於建立鏈接。

鏈接什麼?當然是包括人與人、人與產品及服務,乃至人與會展舉辦地的各種交匯,這也就意味著除去當下擁有的資源之外,能否構建出交通、酒店、商業等領域的完整生態,為會展業的發展補足功能拼圖,成為需要直面的命題。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錦堤六路灞河隧道示意 圖/崛起的東城

首先是交通路網的升級,地鐵3號線早已貫通,14號線即將通行,滻灞核心區域充分實現了與西安主城區的互通,加之正在搭建中的香槐六路跨灞河橋、歐亞一路跨滻河橋,多個跨河隧道等等,構建區域交通脈絡,對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環,提升區域交通路網通達度的意義不言而喻。

再看酒店佈局,滻灞生態區將在2021年底前,累計投運高品質酒店13家,2023年底累計投運16家,其中包括艾美、凱悅、英迪格、華邑、喜來登、悅苑、萬怡、假日、雅樂軒、華美達等11家酒店,其中多家為國際聯號品牌。而受政策影響,滻灞新增的國際知名酒店品牌大都匹配高端物業,這將是滻灞在第三產業中彎道逆襲的發力點。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滻灞高星酒店分佈詳圖 ©悅西安

商業方面,滻灞則早有佈局,與地鐵3號線務莊站無縫接駁的砂之船(西安)奧萊、地處滻灞半島大型社區環伺核心位置的Uplaza、滻灞凱德廣場等多個商業體之中,既有特色商業中心,亦不乏高品質社區商業樣板,為資本匹配商機之餘,為區域內全齡客群提供了一站式消費,更為市場提供了鮮活的商業數據。

憑藉上述跨領域的合力,以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為座標的灞河沿岸區域,將構建濱水生態風貌和清晰標識的生活場景,作為升級城市住區途徑,而上實城開的自然界·河山項目,恰好瞄準了這一契機。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項目地塊位於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正對岸,距離地鐵三號線也僅有一公里,波光粼粼的親水界面觸手可及,綠樹叢生的湖心島同樣近在咫尺,著名作家陳忠實先生曾為此項目題詞“崇實之心,取意自然”,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將滻灞未來生活畫像包羅其中。

就項目自身而言,大平層、濱河而居是其顯著的產品標籤,開發團隊引入的六大健康體系,從水、光、溫、靜、氣、溼六個關乎生活細節的維度,來打造科技宅的諸多細節,同時以玻璃搭配鋁板來呈現優質的公建外立面,對傳統住區的硬件要素進行全面升級,在統一結構與平衡室內外環境之間,簡約而不失現代感,甚至針對500㎡的頂躍空間提供定製化精裝設計,這在當前全城亦不多見。

西安速度:7個埃菲爾鐵塔“換來”國際會展地標

自然界·河山水岸建築群效果圖 / 平層空間:165㎡-310㎡

作為深耕滻灞的資深城市運營者,當面向此時此地打造會展經濟增長極的歷史機遇,離不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與國際化接軌的視野。

我們可以說,參與建設城市東部軸線的角色會越來越多,在可預見的未來,收穫的感觸也將愈豐富。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