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奢望孩子自己“自覺”,父母教育才是關鍵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在孩子的言行上表現的一清二楚。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

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孩子在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

不要奢望孩子自己“自覺”,父母教育才是關鍵
/
/
/

其實,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單純指望孩子能“自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覺呢?

第一,陪伴孩子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尤其是要求父母為其聽寫生字、判數學題或檢查背誦時,父母要放下手裡的活計與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校通過留作業的方法調動家長參與,是培養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安排好時間和空間。

一份關於美國兒童的調查表顯示:把上課的時間都加起來,一人一年用於上課的時間只有51天,而且要假設這51天是晝夜不分地上課,不睡覺、不吃飯、也不玩耍,其餘的時間都跑到哪裡去了?

不要奢望孩子自己“自覺”,父母教育才是關鍵
/
/
/

我國的兒童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到處是時間浪費的現象。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安排好時間和空間。孩子應該有一個作息時間表,平時的作息時間應與週六和週日有所不同。在家裡孩子應該有一個使他感到舒服的學習地方。

第三,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要有所行動,制定學習計劃是行動之一。家長要幫助孩子確定重點和目標。

除了制定學習計劃,家長還可以建議孩子邀請同學到家裡共同做作業,這樣可以互相幫助,有些孩子不聽自己家長的話,但願意聽同學家長的話。

第四,懲罰孩子要適度。

獎勵與懲罰是樹立行為規範的手段。在是否懲罰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可以施加不是太過分的懲罰辦法。

但是,懲罰不應該是家長感情用事時的行為。只有當孩子有錯誤行為,或者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時,懲罰才是有意義的。

不要奢望孩子自己“自覺”,父母教育才是關鍵
/
/
/

第五,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強弱,對於孩子今後各種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制約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