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城房价为什么炒不起来呢?

美国小城罗彻斯特房价不高,而且听来这里定居的老居民说这里的房子在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升值。这个小城地广人稀,环境宜居,以闻名世界的梅奥诊所而闻名,有11万人,约一半是梅奥诊所的员工。全世界富人和政要争相来此看病,有国内的富豪,也有国外的富豪及政要,据说沙特王室是这家医院的常客。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也蜂拥而来梅奥镀金。医院的医生是这里的高收入群体,年薪约四万十万美金。按理说,这样一个富豪云集之地,房价怎么可能炒不起来呢?但事实是,市中心的独栋也就20万到30万之间,距市中心车程5分钟的一套八九十平米的公寓约10万美金左右,五六十平米的小一居才5万美金。这些公寓都是大草坪,环境好,设施物业管理水平都很高,配有健身房,室内室外游泳池等,小松鼠,小兔子,小鹿是小区里的常客。

美国小城房价为什么炒不起来呢?

初来乍到,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房价一直静止不动。后来随着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慢慢了解到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当地人的炒房意愿。

首先,本地居民偏安一隅,大都安于现状,没有像我们那种积极奋发,日夜向前的进取心,也没有拥有多套房产的欲望和野心。他们的日常就是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挣点小钱,业余时间健身,画画,钓鱼,野营,好好陪伴家人,反而是华人手里的房子都不止一套。

其次,高昂的持有成本阻止了大多数人的购房意愿。以一套公寓和一套独栋别墅为例,第一套是公寓,第二套是single house(小独栋别墅)。第一套公寓是约80平米的一居,房东是移居多年的华人,据说有三套房子出租。我所居住的公寓有两套,每套房子每月的物业费加税费共约400多美金。公寓物业管理很周到,家里各项维修几乎全包,因此公寓的持有成本相对偏低。这是正常情况下,每套房子都有租客时,房东每月能赚取税前600块租金。但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加重,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或者看病的患者都无法到来,房子租不出去,房东的负担一下加重。三套房子都空着的情况下,每月净支出至少1200美金。我朋友是一套小独栋,位于梅奥诊所附近。房东刚接手的房子,26万美金。这套房子税费加草坪管理费用,各种维护费用加暖气费每月需要净支出1600美金。正常情况下出租能够转到2400美金左右,也是受疫情影响,本来打算做民宿或租给国外访问学者或病患的也无法出租。最后只能按成本价出租给人。如果实在找不到租户,房主需要每月支付1600美金的费用。而在国内,没有税费,物业费也极低,房主的持有成本几乎为零。甚至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房租成为一些房东的主要经济来源。尤其是早年炒房或拆迁分房的人,都不用工作,直接坐收房租就悠哉乐哉了。国内的房东相对于租客来说是强势,租客则为弱势,想赶人就赶人,没什么约束。而在美国,高昂的持有费用是一般收入承受者所承受不了的。房东相对于租客来说,有些弱势。所以,好多老美宁可租房子也不买房,甚至有许多穷人赖在房子里不走,也不交房租,房东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报警让警察叔叔来赶人。高昂的持有成本和新冠疫情的袭击,房子无法出租,已有房主承受不了,要卖房了。我们原来租住的房东已经打算要把同小区的另一套公寓卖掉了,90平米9万9千美金。


美国小城房价为什么炒不起来呢?


第三,美国高昂的遗产税,使得他们没有多买房子以留子孙后代的愿望。美国遗产税只针对死者的子女,其妻子和父母是不需要支付的。遗产税是在100万美元开始征收,征收百分比在18%-50%之间,金额越大,征收比例越高。所以,这项政策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最后,小城人数少,流重通慢也是重要的原因。小城总共才十多万人,流动人口虽多,但不是购房主力。同时,流通成本高。房主卖方找中介所付的佣金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都由房主承担,而国内这些中介佣金及税费是由买方承担的,这在无形中也是鼓励房主买卖的积极性。

若一座城市房子售价和租价都不高,那便是宜居之地。所以这里有好多人专门从纽约,华盛顿等大都市来到这里工作,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