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诞生了很多英雄人物,老一辈的人们,吃苦耐劳,却又不好大喜功,低调做人,今天的主人公,便是拥有这样品质的人——刘祚坤

01

刘祚坤出生于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庄,在他五岁的时候,父母惨死于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因此他变成了一个孤儿。父老乡亲不忍看他一个孩子孤苦无依,便一人一口饭拉扯他,吃百家饭长大。刘祚坤也是一个很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他长大了一点便跟村里的木匠学手艺,拥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领。等到他成年,便跟村里的一个姑娘结了婚,还生了三个孩子,男耕女织,日子平淡幸福。

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直到美国向朝鲜发起攻击,打到了祖国的大门口——鸭绿江。刘祚坤想起了自己惨死的父母,想起了自己能平安长大,并过上幸福生活多亏了党的领导。于是说服并安抚还在怀孕的妻子,放下了家中的事宜,舍小家为大家,带着爱国精神的责任感使命感踏上了参军的路途

进入军队后,他更是不怕吃苦,作战骁勇,任劳任怨,并且发挥自己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不要的物资,他去整理,又收拾出几车能用的旧物资;没油,他到野外去找,还真让他捡回了几桶油。除了这些,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不怕死的勇敢精神。

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02

在一次作战中,装有苏联送来的300多桶油的物资车被美国的炸弹击中,火焰猛然一跃几丈高。眼看着熊熊烈火吞噬着军队需要的物资,身为军人哪能坐以待毙。强烈的使命感使刘祚坤等人不顾浓烟的呛咳,不顾烈火的灼烧,忘记了自身的安危,忘记了身后等待的家人,忘记了自己还是血肉之躯。

那一刻他们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在烈火中不断往返抢救着还没被烧坏的物资。一趟,两趟,三趟,脸被熏黑了,嗓子说不出来话,胳膊酸的快要抬不起来,他们还在坚持着一次次冲进大火里。终于,在大火吞噬全部物资之前,他们凭借血肉之躯留下了200多桶油。而在清点时,惊人的发现仅刘祚坤一人就救回来85桶油!

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03

战争平息后,诸如刘祚坤这样有突出贡献的战士都得到了表彰,刘祚坤更是被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然而无论是军队里面的谁,无论功劳高低,他们都认为“到战场上,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立功。我们要戴着光荣花回国,不要提着鞋子回国”

战争也结束了,英雄们也该返航了,回到旷别已久的家乡,见到思念甚久的亲人。然而身为一等功臣的刘祚坤,却并没有向任何人宣扬此事,无论是家人还是乡亲,都只是知道他是从朝鲜打仗回来的士兵而已。

刘祚坤回到家里,当年离家时妻子肚子里的小女儿已经不幸夭折了,他悲痛的对妻子说,是他对不起妻儿,安心在家务农陪伴妻子儿女,捡起了当年的木匠手艺。当组织上派人慰问他生活上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他却说一切都好,“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天堂了。”

一等功臣隐姓埋名44年,孙子参军被拒无奈表明身份,惊动高层

结语

刘祚坤“不摆功、不伸手、不争名利”就这样瞒着所有人。直到他的孙子想参军却体检不合格时,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了他的子孙能继续报效祖国,继承他的意志,只好无奈拿出了当年的一等功臣证书和军人证。 一等功臣证书一出,立马惊动了县城的领导们。

当年的一等功臣一共仅99个人,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县城里,竟然还藏着这样一位英雄。随后在1999年,刘祚坤更是在国家领导的邀请下,前往北京作为功臣代表参加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直到2003年,刘祚坤逝世,一代英雄人物的传奇一生,就此落下了帷幕。然而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并继承!

参考文献:《我们跨过鸭绿江》、《今古传奇(人物版)》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