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一劇得到觀眾們的喜愛和讚賞,也都紛紛感慨是中國原生態家庭的表現。劇中父母重男輕女,母親的強勢和父親的軟弱,同一環境下造就了三個不同性格的子女。

這不經讓人想起,前一段時間在網絡走紅的新詞彙“巨嬰”!看了《都挺好》後,感覺“巨嬰”已經不是個別現象,已經成社會常態,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在新聞中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巨嬰”,網絡時代誕生的新詞彙新含義,指的是那些成年人到了該承擔的年紀,但是無法自立,還想像嬰兒一樣依靠父母來養活自己。

前一段時間,一男子衝向一名正在散步的老阿姨,瘋狂抱甩,其動作之大,動作之粗魯,絲毫不顧及這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

老人在年輕男子懷中試圖掙扎,男子卻更瘋狂的將老阿姨抱起轉圈甩動,導致阿姨頭暈,重心不穩跌倒在地。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老阿姨體力不支,依靠在階梯旁休息,但是這名男子依舊不依不饒,用衣物鞭打老阿姨,抓住其衣領還強行拖走。

雖然保安隨後趕來,但是男子變本加厲,拿著棍棒想毆打阿姨。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男子如此遷怒於這位老阿姨?

隨後調查得知,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兩者是母子關係。男子找這位老阿姨要錢,卻被阿姨拒絕,進而做出這種暴行!

還有這一位碩士“海歸”,老母親身患尿毒症,他卻天天在家打遊戲,靠著啃食老母親的生活費度日,還抱怨是老母親毀了他的前途。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這位碩士海歸,理應擔起家庭重任,反而不工作,繼續啃老,就像一個抱著大奶瓶的巨型嬰兒。想象得到,這位海歸應該從小被家長保護著,這也安排好了,那也規劃好了,導致他現在一點自理能力都沒有,就是一個心智未熟的成年小孩。

《都挺好》電視劇裡,蘇明哲說:“養兒不就是為了防老嗎?”

上面這些“巨嬰”豈是為了防老,簡直就是養虎為患啊!

兩孩子因教育的方式不一樣,前者像是“放養”出來的孩子,暴力,不講道理,後者像是“圈養”,心智不熟,永遠是一個小孩。

什麼是“圈養”和“放養”教育?

而劇中蘇明成和蘇明玉兩者性格為何也是截然相反?

蘇明玉,聰明、獨立、堅強是中國現代女性完美代表,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相信她也是我們心目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典型標杆。

而二兒子蘇明成,大家也都給貼上了“沒有斷完奶的孩子”的標籤,啃老,一事無成,最後也是破產離婚,失蹤了。

為何同一父母,2個孩子的性格和人生軌跡截然相反?

蘇明玉從小得不到母親的待見,家裡有好吃好穿都是2個哥哥包辦了,最後連她容身之處都沒有,她恨蘇母的偏袒,恨蘇父的不作為,18歲的她毅然決然的和家裡斷絕往來,依靠自己經濟獨立!

而蘇明成,最受母親的喜愛,所以“理所當然”的從這個家裡得到最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開頭幾集中,蘇明成故意玩“電腦遊戲”來影響明玉複習,他的電腦比大哥明哲的“磚頭機”還要好,而明玉什麼都沒有。蘇明成要旅遊和蘇母“借”2000,到後來買房換車,都是蘇母將老宅房子賣了,把錢“借”給他。

而明玉連想要複習資料“1000”塊錢,蘇母都藉口推脫。蘇明成有著典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被母親“圈養”的性格,而蘇明玉看透了家裡的一切之後,獨立自主,也算是被蘇母被迫“放養”的結果。

“圈養”指的是將動物圈起來,集體餵養。而我們人類“圈養”指的是將孩子放在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內進行教育,讓孩子在規矩中成長。家長和老師管理制度,對於孩子的未來“模型”起著決定作用。

電視劇《都挺好》蘇家為中國式家庭,蘇明成是典型“圈養”出來的結果,遇上什麼事情都由蘇母寵著,慣著,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筆筆皆是!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誰敢說“巨嬰”們的產生,不就是“圈養”的結果?他們的共同點不就是從小父母寵溺他們,為他們披荊斬棘,什麼事情都替他們想好,為他們做好,掃盡了成長過程中所有挫折和困難!最後的出來的就是“狼心狗肺”的結果!

其實電視劇中的蘇明成已經是很不錯了。雖然他啃老,但是他工作認真、對蘇父也孝順。他認錯啃老,更是按月給蘇父還錢。

即便蘇父在其家百般刁難,也是任勞任怨,好生伺候著蘇父。比起生活中這些“巨嬰”,蘇明成已經是蘇母“圈養”出的一個優秀結果。但是他毆打蘇明玉至住院,說明他的內向也是極度不承受的,就像網友們說的“未斷奶的”成年嬰兒。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視頻截圖

“放養”指的是我們不以條條框框來干預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自由生長,迴歸大自然,讓孩子具有更本質的生存狀態。

那麼毫無控制的“放養”孩子的結果是什麼呢?

“孩子抽菸,母親制止,卻被孩子連捅13刀”、“孩子將母親用錘子錘死,原因不給網費!”這些新聞,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而近日,一13歲小孩子,母親平日沉迷賭博,而父親在外工作,父母對他不管不顧,放任他“野蠻生長”,他也一直處在父母親的“放養”狀態!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由於平日懶散慣了,這天他不想上學在家玩手機,其母親見狀很著急,變勸其去上學。可是由於平日疏於管教,孩子根本對她不理會。於是她上前去奪下兒子的手機。

母親的這種行為,卻激起了兒子的逆反心理,隨手拿上剪刀,威脅母親說:“在不給我手機,就捅死你!”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後由其丈夫報警,危機才得以解除。

民警在詢問過程中,平常父母都沒有空去管他,有些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想得到他們的幫助,都無處可尋。即使他生病了,母親也是對他惘然不顧,於是他自己也放棄自己,不想上學,每日玩手機為樂。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最後,父母恍然大悟,也覺得自己這麼多年愧對孩子,決定以後加強對孩子的關係,而孩子也寫下一份保證書,好好改正自己。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網絡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對於孩子不管不理的“放養”,也是不行的!孩子的成長漫漫長途中,難免會遇見十字路口使他們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會遇見狂風暴雨讓他們停滯前進,這時候需要我們做父母和老師給他們做出正確指引。

對於教育孩子選擇“圈養”還是“放養”呢?

有人說“圈養”的孩子乖,懂禮貌,有規矩,有秩序,更能適應社會生存法則。“放養”的孩子,更具有野性、果敢、堅強,面對挫折不慌不亂。

當然也有人持反面觀點,“圈養”的孩子長不大,心智不成熟,例如蘇明成就是個明顯長不大的“巨嬰”,“放養”的孩子,太野不懂規矩,讓人討厭。

其實我們沒法完全否定或贊同到底“圈養”還是“放養”好,它們都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

那是我們為何不先“圈養”後“放養”呢?

以蘇明玉為例,18歲前,蘇明玉是受蘇母“圈養”的,蘇母也將蘇明玉培養的不錯熱愛學習,有志向要考清華和大哥蘇明哲一樣想出國留學。

18歲後,雖說蘇母不是有意“不養”她,但是恰巧因為被動的被蘇家“放養”,讓她人生走向另一個軌跡,成為一個出色的女強人!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視頻截圖

同樣是大哥蘇明哲,清華畢業的佼佼者,2年後,依靠父母賣房去了斯坦福。以他18歲清華畢業來算,2年考斯坦福,外加3年斯坦福畢業,那是也就是23歲。也就是說蘇明哲23歲之前還是靠蘇母“圈養”。

按常理來說本該大哥的水平和能力遠遠高於明玉,但是從事實來看,卻混的和明玉相差甚遠。

只能說教育方式和環境,真的影響孩子的未來,並不是空穴來風!不同的方式,得出來的孩子最後也是畫出兩條背道而馳的人生軌跡。

“巨嬰”喪心病狂要錢不成甩打母親,這類人和蘇明成有共同點!

圖片源於視頻截圖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不要過於“圈養”或“放養”孩子,我們應該兩者相結合,張弛有度的去教育孩子的結論呢!

“圈養”適合學齡期的孩子。

學齡期的孩子,辨別是非和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時候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助孩子做好學習和生活規劃。

當孩子有了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時,我們就不能採取繼續“圈養”的模式,這樣必然會扼殺他的積極性,獨立自主的能力。

適時適當的“放養”孩子,讓他不再一味的按照家長和老師設定的成長軌跡成長,讓他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按照他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向前走。

我們做家長的“圈”和“放”結合起來,既不放任也不嚴加看管,也許這才是教育孩子最棒的方式!

是否我們目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即使有時候覺得這樣不對,但是是否只要孩子“一鬧二哭三躺地板”,我們也就妥協了呢?您擔心小孩子也成為下一個“巨嬰”蘇明成嗎?

在平常生活中,您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有沒有一些很實用的教育方式可以和我們分享呢?歡迎評論分享!

我是嬰貝坊,高級育嬰師、有著廈門15年母嬰用品連鎖經驗,歡迎關注我們,和你一起分享育兒知識和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