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必要学习怎样写作文吗?

宜人宜宾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非常有必要也学习怎样写作文。

01

在学校一个学期下来,关于作文的指导课太少了,把这些可是分摊到不同体裁作文的指导上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时,要想在这么短时间里教会学生学会一种写作方法,并用这种写作方法去实践,然后再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修改,直至学生掌握,几乎不大可能。所以课堂上老师也只能讲基本的方法,即使学生都能听懂,但是要学会用,还需要进行反复的练习,但是上课要赶进度,几乎没有这么多训练时间,只能靠学生个人的悟性和自觉性了。

02

对很多孩子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写作方法非常正确,但是很难落实到孩子的实践中。比如,写一篇植物的作文,老师会教大家先仔细观察一种植物,然后再开始动笔写。先不说有多少孩子会真的去观察吧,就是去观察的孩子真的知道怎么才算仔细观察吗?可能看了半天还是只知道那棵植物叫什么名,而不会说成另外一种植物而已。这种时候,家长必须也学会写作,才能引导孩子怎么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不只是靠眼睛看,还要通过五官如何去感触这棵植物的每个部位,这样才能真的教会孩子观察。

03

再说阅读,都说要有大量的输入,才有好的输出,但不是说你读的书多就一定能写出好作文了。我们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就发现,大量阅读在低年级时对孩子的写作是有一定帮助,可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作文水平都不见提高。经过观察发现孩子的阅读一直像看故事一样泛泛地看,没有深入阅读。这时我们开始跟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探讨书中的故事情节为什么那么吸引人。比如读《老人与海》时,书中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让故事一波三折,我们具体写某篇作文时要怎么像作者那样描述才吸人眼球,通过这样的读写引导,才真正从阅读中掌握一种写作方法。

总的来说,要辅导孩子写好作文,家长不仅要自己学习写作文,孩子提前熟悉孩子每个阶段的作文要求,并提前做好部署。


洋葱粿


家长有必要学习怎么样写作文嘛?我觉得没必要。原因如下:

第一、写作不是学出来的

不得不说,语文课上的作文篇是大多数孩子比较头疼的事情,进而引发大部分家长也比较头疼,以致于现在教培市场上有开设“作文辅导班”等等怪现象,也有家长萌发了自己是不是也报个班学习一下的念头,这种方式其实我不太认同。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能从培训机构里出来的,这些机构顶要么就是给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孩子背,要么就是一些固定套路让孩子往进钻,乍一看如获至宝,细思极恐,这样的做法大大遏制了孩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就只剩下生搬硬套的外壳和没有思想深度的“华丽辞藻”。

第二、每个人都是作家,孩子是,家长也是

基本上写作难只存在于小学初中阶段,到了高中,花力气靠作文提升分数的已经是事倍功半了,还不如把力气花在数学外语上面提升分数性价比高。而小学初中阶段的作文,基本上接触不到议论文,相信为人父母多年的阅读积累,大部分还是记叙文为主,偶尔冒几篇散文出来。父母的水平足以判断孩子作文水平,也足以帮孩子讲好一个故事了,所以也没有必要报班。

那么改如何辅导孩子作文呢?

第一、大量阅读

写作好的孩子,总是缺少不了大量的阅读。小一些的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大点儿的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封神演义》等历史或者神话故事,名著其实不用过早接触,因为毕竟中外文化差异,太早接触孩子收货不大。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

第二、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让孩子的文笔有个好的输出训练,我从小学开始,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甚至痛苦的是,暑假,每天一篇,那个时候也有投机取巧的时候,抄抄作文书,流流水账,但是不得不说,就算流水账也是一种叙事方式的训练,坚持就会有好的结果。

第三、适当借鉴一下《作文选集》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这个东西偶尔点给孩子就行,不能教太多,比方说,描述主人公心情好的时候,可以描述下主人公周围的花花草草心情好来衬托;开头可以用点儿排比句;偶尔借助一两句名人名言;对付小学老师的审美,足够了~

第四、让孩子学会修改作文

好文章也是改出来的,让孩子学会修改作文,会发现,改完以后,风格大变样,慢慢的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框架就会掌握更好,也能知道自己第一次写文章哪里是凑的数,哪里是妙笔,孩子也会更自信。

本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顺其自然,每个孩子都能写好的作文。


贤儿强


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写作文是再好不过的了,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家长学习写作文可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如果孩子写的作文不如家长写的好,就会暗下决心去多读多练,如果比家长写的强,更会增强其信心,下次写的会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