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020-06期)

CGCA |「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020-06期)

主编寄语

CGCA |「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020-06期)

张嵘

欢迎大家来到《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020年第六期。本期从Pubmed检索到7月发表的胃癌影像相关文献共7篇,其中6篇为论著,1篇为综述。

论著包括:1)影像组学文章3篇。内容涉及结合脾脏影像组学特征以预测胃癌生存率、以胃癌术前CT图像预测胃癌DFS及化疗疗效。2)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相关文章1篇,主要内容是基于ME-NBI图像建立一个AI辅助CNN系统,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3)PET/CT相关文章一篇,其内容主要是应用一种新型分子探针68Ga-NOTA-MAL-MZHER2以进行PET/CT显像,评估其价值。4)CT分形分析相关文章1篇,其内容主要是根据CT分形分析量化肿瘤异质性从而预测肿瘤预后。综述1篇:评估了东亚地区MDCT对胃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

本期文献速递涵盖了影像组学及CT分形分析预测胃癌预后、胃癌术前N分期等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希望大家能从本期速递中得到一些启发。

张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

论著1

HiroyaUeyama, Yusuke Kato, Yoichi Akazawa1,et al.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based on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基于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的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应用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20 Jul 17doi: 10.1111/jgh.15190.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消化科,日本东京

目的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为临床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掌握ME-NBI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技能需要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DL)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人工智能在许多医学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基于ME-NBI图像,我们构建出一个AI辅助CNN计算机辅助诊断(CNN-CAD)系统,旨在对早期胃癌作出诊断,并且将评估该系统的诊断准确度。

方法

使用包含5574张ME-NBI图像(其中有3797张早期胃癌和1777张非癌性粘膜病变图像)的数据集对CNN-CAD系统进行了训练和验证。为了评估其诊断准确度,使用一个包含2300张ME-NBI图像(其中有1430张早期胃癌和870张非癌性粘膜病变图像)的单独数据集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评价。

结果

该系统对2300张测试图像进行分析仅需60秒。总体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8.7%、98%、100%、100%和96.8%。所有漏诊的图像或是质量低下,或是浅表凹陷型、肠型粘膜内癌图像,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很难将此与胃炎图像相鉴别。

结论

采用AI辅助CNN-CAD系统对ME-NBI图像中早期胃癌病灶进行诊断,其能在短时间内识别ME-NBI图像,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该系统能够提高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望未来在临床展开应用。

简评

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得到发现,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临床上认为早期胃癌发生时,胃黏膜表面形态和血管形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能将胃粘膜表面各结构共放大100倍,能精确观察黏膜微血管形态和表面微观结构,明确划分正常与病变组织界限,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本文紧扣主题,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出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NN-CAD),旨在对ME-NBI图像中的早期胃癌病灶进行识别,并对该系统的诊断精度进行评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AUC达0.99)。本文亮点在于采用浸水观察法获得了更为清晰的最大倍率ME-NBI图像,这也是该模型准确率高于既往相关研究的原因之一。研究思路清晰,模型结果与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有良好的观察一致性,若继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有望在临床中开展应用;但早期胃癌的诊断不能只依据内镜检查结果,故今后可以充分结合多维医学数据包含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影像等,开发更先进的AI模型,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李震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论著2

Nina Zhou, Hua Zhu, Zhi Yang, et al

Impact of 68Ga-NOTA-MAL-MZHER2 PET Imaging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nd therapeutic response monitoring

68Ga-NOTA-MAL-MZHER2 PET显像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疗效监测的价值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20 Jun 20. doi: 10.1007/s00259-020-04898-5.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消化肿瘤内科,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目的

靶向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 PET显像可无创检测病灶中HER2的过表达。本研究应用一种新型分子探针 68Ga-HER2 Affibody(68Ga-NOTA-MAL-MZHER2)进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PET/CT 显像,对其安全性、组织吸收剂量、对HER2阳性病灶的检测能力以及对HER2靶向治疗疗效监测的价值进行了评价。

材料和方法

入组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23例原发病灶HER2阳性,11 例HER2阴性)进行68Ga-HER2 Affibody PET/CT显像。13例患者(8例HER2阳性,5例HER2阴性)在注射后1、2、3h进行扫描,以确定最佳显像时间,其余患者在最佳时间点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在7日内接受标准18F-FDG PET/CT检查以确定活性病灶。测量大于1.0cm病变的SUVmax值。每个器官的病灶数目限制在5个。

结果

(1)68Ga-HER2 Affibody安全有效,注射后2h图像对比度最佳,平均有效吸收剂量为0.0215msv/MBq。

(2) HER2阳性组68Ga-HER2 Affibody 摄取值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SUVmax 10.7±12.5 vs 3.8±1.7,p=0.005)。SUVmax界值为6.6时,对HER2阳性病灶检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55.4%。HER2阳性患者病灶的SUVmax范围在1.6~73.0之间,提示HER2表达的异质性。

(3)在HER2阳性表达的患者中,68Ga-HER2 Affibody的摄取存在器官差异。骨转移瘤的摄取最高(SUVmax 40.5±24.9),其次是肝转移瘤(SUVmax 11.9±3.9)和淋巴结转移(SUVmax 5.6±3.7),其他病变的摄取值相对较低(SUVmax 7.3±3.7)。

(4)接受治疗的患者SUVmax低于未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Vmax 8.8±4.9 vs 11.8±15.2)(p=0.253)。另外,在原发灶为HER2阴性的胃癌患者中68Ga-HER2 Affibody检出阳性病变1例,并经二代基因测序证实。

(5)此外对10例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疗前病灶摄取高的(高于肝脏本底)患者较摄取低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4-9 m vs 2-3 m)。基于单个病灶的分析显示,靶向治疗2周期后,对治疗有反应的病变基线SUVmax高于无反应的病变(8.5±4.4 vs 3.7±1.7,p=0.0009)。

结论

68Ga-HER2 Affibody PET/CT是一种无创性检测胃癌患者HER2表达的可行方法,且辐射剂量低、显像时间早。正在进行的抗HER2治疗不影响显像,允许抗HER2治疗后的HER2状态再评估。该方法直观、无创的显示胃癌患者体内病灶的HER2状态,最终将帮助肿瘤医生改进个体化治疗计划。

简评

约12%-13%的胃癌患者存在HER2过表达,抗HER2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能明显延长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总生存期。胃镜活检标本或者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获得患者HER2状态的主要方法,因胃癌存在高度肿瘤异质性,样本的HER2状态不能代表全身所有肿瘤的HER2表达情况,且检测方法的有创性使其无法反复进行。靶向HER2的PET/CT分子显像,有望无创、直观的显示患者全身HER2表达情况。本研究开展小分子探针68Ga标记HER2 Affibody的胃癌显像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安全有效,对HER2阳性病灶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且具有显像时间早,图像对比度好,辐射剂量低,显像不受靶向治疗影响的优势。靶向HER2的PET/CT显像显示了很好的临床潜在应用价值,包括原发灶为HER2阴性的患者阳性转移灶的检出,HER2异质性监测,不宜活检部位病灶的HER2评估,监测靶向治疗初始疗效,对治疗中患者HER2状态的再评估,以及预测疗效等。本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靶向HER2的PET/CT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的有价值的胃癌病灶HER2监测手段,为HER2生物学提供了可视化研究方法,为胃癌靶向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手段,但尚需今后更大样本数据的验证。

王雪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论著3

Junmeng Li, MD1; Chao Zhang, MD1; Tao Qin, MD,PhD7等

Intratumoral and peritumoral radiomics of contrast-enhanced CT for prediction of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chemotherapy response in stage II/III gastric cancer

增强CT瘤内和瘤周放射组学对II/III期胃癌无瘤生存期和化疗疗效的预测

Preprintswith THE LANCET 8 Jun 2020

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眼科,等。该研究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目的

评估胃癌术前增强CT成像的瘤内和瘤周放射组学分析预测Ⅱ/Ⅲ期胃癌的疾病无病生存期(DFS)和化疗疗效的能力。

材料和方法

该研究包括739名连续的II/III期胃癌患者。在CT图像的瘤内和瘤周区域内,共计算了584个门静脉期的放射学特征。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生成放射组学签名。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分析来确定放射组学特征和临床病理变量与DFS的关系。结合放射组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结果构建放射组学诺模图,用于个体化DFS评估。

结果

放射组学特征由26个特征组成,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均与DFS显著相关(均P<0.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放射组学特征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该征象较TNM分期、单一放射组学特征和临床病理因素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进一步分析显示,评分高的II和III期胃癌患者很可能从辅助化疗中受益。

结论

新开发的放射组学特征是DFS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它可以预测哪些II期和III期胃癌患者从化疗中受益。

简评

胃癌是一种临床异质性疾病,即使在分期相同的患者中,治疗结果也有很大差异,CT成像可以提供比病灶组织样本更全面的肿瘤异质性信息,放射组学在这方面更是具有巨大的潜力。本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放射组学特征,可以有效地预测胃癌的无病生存期(DFS),还证实其可能是预测患者从化疗中获益的一种有用的预测工具。

研究者们应用一种新的联合瘤内和瘤周放射组学方法来预测DFS。为了捕捉病灶侵袭边缘的信息,应用软件在原发肿瘤周边创建了一个将肿瘤边界外部扩张2毫米,内部收缩1毫米,厚度为3毫米的环。瘤周放射组学可能反映瘤周免疫细胞的浸润。在这项研究中,结合了瘤内和瘤周的放射组学特征,研究者发现术后辅助化疗对被归类为低RS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益处,而高RS患者没有从辅助化疗中获得好处;进一步使用放射组学签名可更好地识别最有可能从辅助治疗中受益的患者。因此,研究者们建议低RS患者应该辅以更易耐受的药物进行新的联合治疗,以增强系统治疗的有效性。

这些结果需要在未来的随机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以测试影像学征象结合临床病理标准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实用性。

张洁/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

论著4

Siwen Wang,Caizhen Feng, Di Dong,et al.

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disease-free survival prediction in gastric

cancer: a multicenter radiomics study

术前CT主导预测胃癌无病生存期:多中心影像组学研究

MedicalPhysics . 2020 Jun 26. doi: 10.1002/mp.14350.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CAS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目的

术前无创性评价胃癌预后仍具有挑战性。应研究新的术前预测标记物。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多排螺旋CT(MDCT)主导下的预测模型,指导随访策略和改善预后。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收集两个中心的353例胃癌患者,分为3个队列:训练组(n = 166)、内部验证组(n = 83)和外部验证组(n = 104)。从MDCT图像中提取量化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ASSO 惩罚 Cox 回归创建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整合影像组学特征和有意义的临床危险因子得到影像组学列线图。我们还建立了术前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模型用来对照。评价所有模型的危险分层能力、识别力、校准力和临床应用。

结果

在两个验证组中,建立的4-联影像组学特征显示了稳健的危险分层能力(P = 0.0260 and 0.0003, log-rank 检验)。影像组学列线图包括影像组学特征、壁外血管侵犯、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优于所有其它模型(一致性指数= 0.720 和 0.727),具有很好的校准力和决策获益。而且2-年无病生存期(DFS)预测结果最好(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 0.771 and 0.765)。更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影像组学特征在临床进展期T/N分期分层患者中更敏感。

结论

提出的MDCT主导下的影像组学特征被证实是胃癌预测指标。影像组学列线图是术前个体化预测DFS的无创辅助模型。对改变治疗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有潜在价值。

简评

确诊胃癌后,患者经常会问到预后问题,预后如何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治疗决策的选择,因此准确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以CT为主导,以影像组学为工具,建立影像组学列线图,并通过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证实其有效,能在术前无创性预测胃癌预后,而且通过对比研究认为该方法优于单一模式的其他预测方法。

胃癌预后由患者-肿瘤-治疗三者决定,术前风险模型只能通过前两者建立,影像组学列线图由从MDCT检查显示的肿瘤大体表现中掘取反应肿瘤内部异质性的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分期信息组成,这种结合模式能更全面反映胃癌特征,因此在亚组分层时在相对更晚的临床分期中(ctT3-4,ctN+,新辅助治疗组),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的DFS也有显著差异,进一步说明影像组学特征的危险分层能力,与影像组学能提取肉眼不能分辨的肿瘤的异质性和侵袭性特征有关。本研究影像组学列线图与以前的胃癌术后风险模型取得了相似的预测效果,因此可以作为有效的无创性工具包,使患者在初始治疗即获得个体化治疗方案,使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又迈进了一大步。希望尽早开发出这样的人工智能软件,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让患者获益的决策。

本文研究方法先进,研究步骤详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原文。如作者所言,样本量略显不足,希望作者继续努力,扩大样本量及外部验证组,早日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让广大患者受益。

李雪丹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论著5

Hiroki Watanabe1 · Koichi Hayano1 ·Gaku Ohira1 · Shunsuke Imanishi1 · Toshiharu Hanaoka1 · Atsushi Hirata1 · Masayuki Kano1 · Hisahiro Matsubara1

Qua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Using Fractal Analysis of Contrast‑Enhanced CT Image to Predict Survival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基于CT增强图像的分形分析量化的肿瘤结构异质性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Digestive Diseasesand Sciences . 2020 Jul 20. doi: 10.1007/s10620-020-06479-w.

千叶大学医学研究生院

背景

恶性肿瘤本质上意味着结构的异质性。影像图像的分形分析具有量化肿瘤结构异质性的潜能。

目的

通过增强CT(CE-CT)的图像分形分析来量化肿瘤的结构异质性,评估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在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了108例胃癌患者(男性77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69.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性手术,且没有接受过任何新辅助治疗。利用插件工具ImageJ(NIH,Bethesda,USA)对门脉期CT图像进行分析。采用特异性的盒计数法计算肿瘤的分形维度(FD),从而量化肿瘤的结构异质性,再将肿瘤的FD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进行比较。

结果

肿瘤FD的增高与T分期及病理分期的增高相关(P = 0.009,0.007)。Kaplan-Meier分析显示,FD较高的患者(FD > 0.9746)DSS较差(P = 0.009,log rank)。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FD、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DS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淋巴结阳性的胃癌亚群中,只有肿瘤的FD是DS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CT分形分析可作为反映胃癌患者生存期和临床病理特征的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简评

胃癌的预后一直是临床关心的重点。肿瘤的异质性是公认的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影像图像的纹理分析,如直方图、分形分析,可以得到肿瘤结构异质性的相关参数,从而对肿瘤的病理及预后进行预测,这也是近年来影像学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采用了CT分形分析,分析比较了胃癌病灶的分形维度(FD)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FD与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信息,结果发现FD、T分期和N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在淋巴结阳性的胃癌亚群中,只有FD是影响DSS的独立预后因素。该研究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虽然研究工具相比Radiomics的参数要单一,但作者通过结合病理信息来拓展研究维度,也达到了相对满意的研究结果。

作为一项初步的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还存在着单中心、样本量偏小、缺乏验证等共性问题。对于胃肠道的影像组学研究而言,如何更标准化地进行图像采集和病灶勾画也一直是有待攻克的难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影像学医生们共同的努力来逐步解决。

何健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论著6

Xiang Wang, Jing Sun, Weiteng Zhang, Xinxin Yang, Ce Zhu, Bujian Pan, Yunpeng Zeng, Jingxuan Xu, Xiaodong Chen, Xian Shen

Use of radiomics to extract splenic features to predict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利用脾脏放射组学特征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2020 Jun 27;S0748-7983(20)30545-X.doi:10.1016/j.ejso.2020.06.021.

温州市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

放射组学可以挖掘影像数据,进行非侵入性提取组织特征,用于预测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用影像学技术评估脾脏组织学特征用于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收集胃癌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然后将训练集提取的脾脏组学特征随机分为两组。选择P值小于0.1的组学特征进行lasso回归,分别构建高危生存风险模型和低危生存风险模型。在生存相关因素分析中,患者被分为高危和低危人群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可视化的诺模图预后模型。

结果

脾脏组学特征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表现一致(分别为p<0.001和p=0.016)。除了肿瘤-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p=0.007)外,脾脏组学特征有差异的两组其他的基础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脾脏组学特征(p=0.042)、年龄(p<0.001)、肿瘤位置(p=0.002)和pTNM分期(p<0.001)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合了脾脏组学特征的预后预测模型能显著地提高预测准确性,以及提高预测一年和三年生存率的准确率。

结论

从影像中提取的脾脏组学特征可以准确地预测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脾脏组学特征分组可以有效提高生存预测和胃癌预后的准确率。

简评

放射组学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捕获正常及异常组织内的异质性,并使用自动高通量特征数据提取算法将图像数据转换为海量定量数据。同时,放射组学可以呈现肿瘤在不同维度上的异质性,并对肿瘤的检出、诊断、治疗、预后和分期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往对胃癌的影像组学研究都是靶向在胃癌组织本身、肝脏及其转移灶、转移淋巴结、腹腔转移灶,以及腹水等。而本研究立意新颖,从脾脏影像组学特征研究胃癌的预后。

文章作者从肿瘤微环境角度出发,提出原发肿瘤可诱导其他器官的炎症、免疫反应和其他促癌机制的发生,用以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同时提出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被认为能够调节人体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控制抗原耐受性,保护宿主,所以脾脏作为原发肿瘤组织外的重要免疫器官,在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和肿瘤发展过程中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因此文章作者提出利用脾脏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并且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既脾脏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不仅可以有效预测胃癌的预后,而且可以作为术前评估胃癌TNM分期的工具;同时,脾脏影像组学模型不受原发胃癌组织体积的影响,也适用于原发病灶比较难以测量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研究。

但是正如作者所述,该研究存在以下研究制限:第一,放化疗可以改变脾脏影像组学特征,可能导致预后模型出现错误,因此要排除此类患者。第二,目前该研究只是单中心研究,还需要进行多中心验证。

刘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论著7

L Xu, X Gao, J Zhang

Accuracy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N Staging of Gastric Cancer in Eastern Asia: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东亚地区多排探测器CT对胃癌N分期的准确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09 Jul 2020 - researchsquare.comDOI: https://doi.org/10.21203/rs.3.rs-38420/v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背景

东亚地区是胃癌(GC)的高发地区,近年来,早期胃癌(EGC)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发展及其适应症的范围逐渐扩大,EGC的治疗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其中便涉及到术前的准确评估。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东亚地区多排探测器CT(MDCT)对胃癌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

方法

全面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所有已发表的关于MDCT评估东亚地区胃癌N分期的研究。根据纳入研究的原始数据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评价MDCT的评估效果。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以评价对MDCT敏感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14篇文献(5119例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在东亚地区,MDCT对N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67%(95%可信区间[CI]0.62-0.72,I=90.1%)。通过亚组分析,淋巴结转移(LNM)的参考直径和肿瘤侵袭程度(DTI)与N分期的敏感性相关。EGC淋巴结阳性的总体敏感性相对较低。

结论

在东亚地区,受LNM参考直径和DTI的影响,MDCT对GC的N分期敏感性不高,会导致术前分期不准确,使GC患者过度治疗或淋巴结清扫不完全。分级评估的方式可显著提高MDCT对EGC对阳性淋巴结检出的敏感度,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简评

EGC是指局限于胃的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癌,淋巴结转移是ECG多见的转移方式,其转移主要与脉管内癌栓及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CT检查为胃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影像检查技术。随着CT扫描设备、技术的进步,MDCT对组织结构的显示越来越精细,CT检查能够明确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目,为ECG分期、治疗、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MDCT对EGC术前淋巴结受累情况的评估存在局限性,CT在预测胃壁的浸润深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方面不够准确。当胃壁粘膜下层低密度带消失时,提示肿瘤累及粘膜下层(T1b),但此时难以判断肌层(T2)是否受侵。EGC转移淋巴结体积往往较小,多数不足1 cm,CT即便检出,也较难提取有价值的影像特征,进行确诊。对小淋巴结转移的评价尚缺乏可靠的标准。

尽管目前CT对EGC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是临床用于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最主要的手段。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能量CT应用于临床工作,通过提高组织对比分辨率及定量分析,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和研究提供新方法。同时也呼吁广大影像工作者积极了解临床需求,努力钻研业务,探索、开发新的影像学手段应用于早期胃癌诊断领域,不断推动胃癌影像学的发展。

王健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编评语

感谢参与本期文献点评的各位专家的精彩解读。

本期涉及文献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胃癌预后预测,准确的预后评估对于风险分层和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而胃癌本身具有高度异质性,导致不同患者对治疗方法所得效果不尽相同。胃癌的准确分期、精准化、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CT图像有可能提供的信息远远超过目前我们肉眼所见,故影像组学仍是目前影像研究的热点,在胃癌的分期、预后等方面有多种切入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从脾脏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胃癌的预后,虽然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从免疫相关的原理来解释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在在临床取得不错疗效的免疫治疗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深入探讨。

本期另外一篇有关ME-NBI的文章则主要针对胃癌早期诊断,由于AI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影像的数据量大,因此影像已成为AI与医学结合的切入点,本文基于ME-NBI图像建立了一个AI辅助CNN系统,从而可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唯一一篇有关PET的文章报道的结果也让人振奋,临床实用性强,新型分子探针68Ga-NOTA-MAL-MZHER2可以无创地得到胃癌病灶全貌的HER2表达情况,如果能得到更大样本数据的验证,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麦芷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CGCA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CGCA |「影像专栏」胃癌影像进展速递(2020-0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