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电影《少年的你》一经上映,便掀起了票房热潮。电影的质量毋庸置疑,但是在这部电影之后反映出来的校园暴力问题再一次呈现在大众面前。很难想像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面对的是电影中男女主角这样的境地,我们又会怎么办?是奋起反抗还是教育孩子息事宁人?无论是哪一种都注定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但是校园暴力并不仅仅存在于电影当中,而做为家长的我们也不能只有在孩子真的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才有所作为,这个对孩子的伤害已经酿成,再补救为时晚矣。只有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和面对校园暴力时正确的态度,才能让校园暴力远离我们的孩子。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家长真的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着校园暴力,毕竟有些孩子在遭受校园暴力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明显的不同。而家长对校园暴力的忽略主要有两点原因。

1.孩子的虚荣心在作祟。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当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暴力之后,觉得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他不愿意将自己受到欺负的事情告诉自己的父母,因为这会显得自己更弱更无能。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2. 孩子的害怕家长的处理方式将自己置于更不利的地位。如果孩子受到校园暴力,家长会怎么办,找老师。而找老师的后果就是全校都知道自己被欺负了,而且找老师还不一定管用,自己将要面临是更残酷的欺负。

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所以孩子对自己受到校园暴力的事情选择了沉默,可是沉默的结果往往遭受的暴力越来越严重。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既然孩子不愿意说,难道家长就无能为力了么?当然不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家长还是能发现孩子是否遭受校园暴力的蛛丝马迹的。

1. 孩子放学回家会情绪会反常。我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欺负了还会每天乐呵呵的跟没事人一样。也许孩子有意隐瞒自己爱欺负的事实,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能更好的隐藏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的反常情绪表现的非常明显时,比如回家以后会大哭或者没有原因的向父母撒脾气,这个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正在承受家庭暴力。

2.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孩子上学从来没有表现出厌学的迹象。但是突然突然间,学习成绩下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和父母表示自己不想上学了,这种异常行为也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3. 孩子的异常在言语上的表达。每天独自上下学孩子突然间对父母提出“明天你能来接我么”这样的问题时,作为父母就要想的多一些,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孩子此时正在经历校园暴力,他在变相的求助于父母给予自己安全感。

校园暴力是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那么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可能是不可挽回的。

1. 学习成绩的下降。校园暴力百分之百会带来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孩子每天处在担惊受怕之中,随时随地担心着自己什么时候会受到什么样的欺负,孩子的重心不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当然会下降。

2. 孩子生理上的伤害。正在上学的孩子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校园暴力的首要表现便是在孩子的身体上遭受一定的伤害,而这种伤害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会致残。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3. 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校园暴力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如果校园暴力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或者伤害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那么很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校园暴力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畸形,那么发现孩子面对暴力,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校园暴力,自己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校园暴力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帮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父母要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只教会孩子说没关系,让孩子成个“受气包”,父母别不重视

2. 其次,家长要到学校找老师和对方孩子的父母就校园暴力一事达成共识。如果孩子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就要到学校和老师和对方家长进行商谈如何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可以报警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3. 最后,决不姑息校园暴力,鼓励孩子坚强。家长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因为校园暴力而变得懦弱,对校园暴力零容忍,绝对不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