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在閱讀中成為更好的自己,你好,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書是村上春樹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全書約8.4萬字,我將為你解讀:村上春樹把興趣成為職業,從默默寫手變為知名作者,活出了我們嚮往的灑脫。他以小說的形式,給自己和更多的人送去信念和力量,傳遞著溫暖。

作者,是一份愜意、自由自在的職業。沒有時間限制,任何時間都可以上班;沒有地點約束,不管身處何地,一支筆、一個本子或是一臺電腦便能工作;沒有工作服的硬性規定,可以穿任何想穿的衣服。“996”、“885”對他們來說更是空談。

今天,我為大家講述村上春樹著作的自傳《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從以下四個部分,帶大家瞭解作者裡小說家和他們令人嚮往的工作。

一、小說家是什麼樣的?

二、如何成為小說家?

三、小說家是如何創作小說的?

四、小說家的工作意義是什麼?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第一部分、

首先,讓我們來看第一個主題點:小說家是什麼樣的?

小說家是自私又寬容的人。

說他們自私,是村上有次參加巴黎的晚宴,看到小說文學界的兩個大佬同席而坐。大家都期待著兩位作者的言談盛宴,結果到宴會結束,兩人愣是一句話沒講。大師隨便一句話便是金玉良言,能讓大家受益匪淺,卻連半個字的影都沒有。這種自私是他們的自負:想著恭維對方,彼此都不屑這樣做;想直接聊作品中的不足,又會覺得對方在找麻煩。村上認為小說家的自私,來源於作者本身過強的自尊心和競爭意識旺盛的性格。

小說家又是最寬容的,他們歡迎任何人加入小說家這個行業。每個領域裡,成功的人都戴著主角光環,神聖不可侵犯。一個小說家,跳槽到歌手或畫家領域。短時間內,他的鋒芒蓋過這些前輩時,他們會容易心生不滿和嫉妒。但,歌手和畫家跳槽到小說領域,寫出受人追捧的小說,並不會受到同行的揶揄。至少,村上就沒聽到“門外漢任性妄為”之類的惡語,也沒有聽到故意使壞,給對方腳下使絆子的事。小說家反而會對他們產生好奇,對於好的作品更會不吝嗇地給予讚揚和高度評價。

作為小說家的村上更是怪異。

他大學時就讀戲劇專業,聽不進老師傳授的知識,更喜歡談談戀愛,泡泡圖書館,打打工。快要畢業的村上,有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公司”酒吧。基本沒上課的村上,卻順利畢業了。老師看他“公司”、學校兩頭跑,確實忙不過來,深覺這學生不容易,讓他順利畢了業。

畢業後,村上還不知道怎麼寫小說。有次棒球賽,他的腦海突然接到了神的指引,“你要當個小說家”。回家後,他便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寫稿,寫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便獲得了新人獎。從此,他多了一個“小說家”的身份。

那時村上自己當老闆。他的小店一直入不敷出,終於開始盈利。村上卻毅然裸辭,全力寫小說《尋羊冒險記》。當時他的親人朋友勸他,完全可以把小店租給別人經營,既有收益,又能寫作,兩全其美的事。可,村上春樹偏不,他毅然把店賣掉。村上認定一件事,便會全心全力地付出。小店相當他的孩子,租給別人經營,他會擔心,會牽掛。他選擇了專心寫稿,便當斷就斷,把小店處理掉,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的回頭路。這,便是村上,也是村上的寫作之道。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小說家看起來很自由,其實一點也不。

時間對小說家而言,不可被輕易打碎。一不小心打擾到他們,他們就會大發雷霆,和平時可親的樣子判若兩人。小說家按照腦海中游絲樣的靈感,創造著另一個世界。連綿的思緒指引著小說家一直寫稿,很少休息。有些小說家常常感冒生病,甚至是猝死。體制工作一天是八個小時,或是十個小時。小說家卻近乎不眠不休,尤其是在截稿前。自由時間反而是無休止的工作時間。他們一天24小時可以工作,一年365天可以無休。

小說家嘔心瀝血的作品還要經過編輯們的一雙雙“法眼”。編輯常常會反饋:“這個不行,沒有邏輯性”“那個不適合讀者口味”“這裡能不能改下,更符合市場的需求”。小說家根據編輯回饋的信息,繼續在數萬,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字裡再一次“翻山越嶺”。經過脫了一層皮的疲憊後,小說家的成果還要接受大眾讀者的檢閱。

每一個小說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讀者真心的喜歡。他們可能自私、寬容、怪異,但他們更勤奮、努力,勇敢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二部分、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主題點:如何成為小說家?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小說。村上形容說:“小說這東西,無論由誰來講、怎麼來講,無疑都是一種兼容廣納的表現形態。甚至可以說,這種兼容廣納的特性就是小說樸素而偉大的能量源泉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說的兼容性使得小說家門檻降低。寫出一兩部小說不算難事,但真的把寫小說當作事業,用它實現經濟自由,卻是不容易的。唐家三少日更萬字,八年時間才榮登富豪榜首。小說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僅腹有詩書氣自華,還要善於抓住機遇的運氣,更擁有某種類似“資格”的東西。

“資格”,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而且,它還分天生和後天。

“資格”的第一種解釋為“寫作技能”。寫作的人有,不寫作的人沒有;寫作可以是一種先天天賦,也可以後天培養。“寫作技能”,需要作者獨自一個人面對筆下的文字。每一個字、詞、句,都需要絞盡腦汁,冥思苦想。他們往往需要花上一整天,讓某句話的文意更加貼切。此刻,沒有任何掌聲,也沒有任何人誇讚,只有自己內心的滿足。小說家每天過著耗時又費力,瑣碎又孤獨的日子,卻還是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資格”,第二種解釋是“沉得下來心。”村上用“直截了當地扔到水裡,看它是浮起來還是沉下去”來檢驗“資格”。他認為小說家不能太聰明。太聰明的腦袋想的太快,寫的太急,有違寫小說中慢慢推進故事的感覺。小說家是把產生在意識裡的“故事”寫下來,但當筆落在稿子的一剎那,想法又有了變化。想法轉瞬即逝,會讓作者無法捕捉;想法太多,容易讓作者思維混亂。寫小說更像是作者一邊悠閒散步,一邊向讀者娓娓道來。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村上第一次寫小說,便取得新人獎,榮獲“小說家”頭銜。他覺得這是自己的幸運,沒有運用什麼技巧,格式,只是寫了自己想寫的故事就獲獎了。有人認為,村上的幸運是老天憑空降給他的。其實並不然,這份天降的榮譽來源於村上從小愛看書的積累。小時,他不愛看父親規定的書,盡挑自己喜歡的書看。高中,不想讀書的村上開始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並翻譯美國驚悚小說。考大學時,村上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大學後,他仍不斷投稿。村上總不厭其煩地翻譯自己愛看的書,常常說,“一捧上書就有種很愉快的感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胸中無墨的人,更是難以下筆。積攢的墨水,便是來源平常積累的讀、看、寫。

村上的第一篇小說,先是花了半年時間完成。他覺得不滿意,開始否認自己沒有寫小說的才能。很多人走到這一步便會中途放棄,而他一“軸”到底。寫不好,他便索性任著自己的性子寫。隨心所欲的寫作難,對沒寫過小說的村上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他決定改變思維方式,不用手寫,用英文打字機,試著用英文寫小說的開篇。英語單詞有限的他,便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講述內容。正是在這樣不拘一格,辛勤寫作下,村上找到了他寫文章的節奏。

成為小說家貌似很容易,一旦離開對書籍的熱愛,對寫作的堅持、思考、耐心,便會與它背道而馳。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第三部分、

然後,我們來看第三個主題:小說家是如何創作小說的?

村上總說自己不曾接受過專門的培訓,也沒有刻意培養習慣。看起來他寫小說就是隨心所欲,隨性所致。我們知道一首悠揚的鋼琴曲,需要音樂家日日夜夜地彈奏,不斷摸索音色和感受音樂。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也需要小說家刻意訓練,培養日常習慣。

首先,小說家需要多閱讀,不管是好書和壞書。在好書中,小說家享受經典;在壞書裡,小說家避免寫作漏洞。閱讀時,小說家可以拆解別人小說的框架,從基礎瞭解它;熟記美文的經典詞句,邏輯思維,更助於他們妙筆生花。

其次,小說家需要仔細觀察身邊的起落事情,現象習慣,各色人物,將它們記錄下來。村上剛成為公眾人物,便遭到親人的背叛,別人的利用,被人言不由衷地稱讚,毫無意義地破罵。村上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將這些負面材料變成素材,運用在他的創作中。

接著,小說家可以對所做的筆記作出聯想,擴展,或是深刻地思考其中的原因。不過,小說家不需要對是非價值作出判斷和結論,只需要將它們當作寫作的素材。在以後的寫作中,小說家就可以在自己的腦海中任意取用。被記錄下來的這些記憶點,往往會推動著小說的發展。

緊接著,很多作者會對小說裡的人稱變化,舉棋不定。小說一般用到第一人稱“我”和第三人稱“TA”,很少用到第二人稱“你”。用第一人稱“我”, 相當於用讀者的身份參與劇情推進,增加對劇情和人物的思考,容易產生共鳴,和作者共情。不過,在劇情中,“我”的視線容易受限,讀者看不到其他人的心理活動。用第三人稱“TA”,會讓讀者在劇情中所看到的角度更多更廣,卻不利於拉近和讀者間的距離。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然後,還有作者會對“小說裡登場的角色,是否以真實人物為原型”而矛盾。在小說中,角色推動劇情,還是劇情推動角色的選擇,會影響作者先擬定人物,還是先擬定劇情。每個作者的喜好不同,村上就喜歡根據故事情節,再讓人物一個個出場。這時的人物便會根據情節的需求,擁有特定的性格特點,他可以是真實人物為原型,也可以是憑空想象。

最後,“寫小說,要閱讀大量的書。寫人,也要了解大量的人。”小說家可以不需要很徹底地瞭解對方,只需掌握身邊人物的外貌言行,便可將他們添在素材庫中。

小說家多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有助於推動小說情節。小說世界也存在著好人和壞人,他們和現實世界的人一樣具有不確定性。相同的事情,因為不同性格,做出不同決定,形成不同命運。好人成了壞人,壞人其實是好人的轉折,常常使讀者沉浸小說中。

想要寫出受人喜愛,作品大賣的小說,小說家需要博覽群書,在書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小說中的人稱變化,聯繫著小說家和書中的世界,小說家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小說家還需要時刻記錄自己的經歷,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小說來源於生活,更還與生活。

第四部分、

最後,我們來看第四個主題:小說家的工作意義是什麼?

不愛學習的村上,一直做著自己。二十多歲的他經營著店鋪,品嚐生活的艱辛。有辛酸,也有快樂。在店鋪中,村上做著“一國之君,一城之主”。他不須行色匆匆去上班,參加枯燥無聊的議會,更不必對老闆點頭哈腰。不受約束,自由自在的村上,更適合無拘束的小說世界。

越大的自由,來源於更大的自律。不愛學習,卻愛看書的村上,在冥冥指引下,走上寫作小說條路。獨自摸索中,他找到屬於自己的寫文節奏。多年來,他憑藉對書的喜愛,對書的分析和理解,一直堅持走在艱辛的小說家之路。他將興趣成為了職業,並通過努力讓更多的人熟知並喜歡他的小說。

時常有人會問村上:“你到底為了什麼寫小說?”他說是為了自己開心。沒有壓力的寫作,是小說家和自己內心世界的締結。小說家筆下人物的每個思考,每做出的選擇,都會讓他們看到曾經的傷,有最不願想起的回憶,最不願做的選擇,最不願記起的遺憾。當小說順利進入正軌,情節自然發展,小說家的真實意圖也慢慢地顯露出來。為自己寫的小說,是村上的自我療愈。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做自己喜歡的,恰好也是別人喜歡的


作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時刻把讀者放在心裡。他知道,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他的根與某個人的根緊緊相連。小說家與讀者的心靈聯結,是彼此真實的情感在流動。

村上最喜歡他的書能在不同年代中傳閱。因為喜歡他的書,孩子和父親變得有話聊了,孩子和母親變得親密了,孩子和孩子變得理解了。小說,迅速拉近了人於人之間的心靈。村上通過收取和回覆讀者的信,也確切地瞭解到讀者在認真理解作者的作品,嘗試著走進他的世界。正是為了這些人,小說家必須要紮紮實實地寫好每一份作品。這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的職責。

寫小說,村上將愛好做成了職業。他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給無數人帶來心靈慰藉,給他人送去溫暖和感動,信念和力量。這,正是文學所在的魅力,也是小說家最欣慰的事。

下面總結一下這一講的知識要點:

1.小說家在別人眼中自由、行為怪異。他們不輕易改變、勤奮、努力,勇敢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執著地踏上小說這條路。

2. 成為小說家貌似很容易。他們更需要一直學習,沉下心,保持對作品的思考,才會在小說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3. 小說需要小說家閱讀大量的書籍,選擇自己的寫作方式,善於觀察和記錄,給讀者呈現一個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作品。小說家給予讀者生活新的感悟和力量。

4. 小說家是在可有可無,拐彎抹角的地方,發現隱藏的真實於真理。那裡有讀者對小說家的理解,小說家對讀者的努力。一本小說,凝聚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勇氣和信心。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聽完此書,你有什麼感想呢?歡迎你在頁面下方留言,分享聽書的感受,或者提出你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也希望大家推薦你自己喜歡的書或小說家。你也可以把這本書分享到你的朋友圈或微信群。朋友們,下一本書小說家再見。

【金句分享】(10~20句)

1、 當斷就斷,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的回頭路,這便是村上,也是村上的寫作之道。

2、他們可能自私、寬容、怪異,但他們更勤奮,更努力,更勇敢追求自己想去做的事情。

3、 小說這東西,無論由誰來講、怎麼來講,無疑都是一種兼容廣納的表現形態。甚至可以說,這種兼容廣納的特性就是小說樸素而偉大的能量源泉的重要組成部分。”

4、 他們往往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總算讓某句話的文意更加貼切了,此刻卻沒有任何的掌聲,也沒有人的誇讚,只有自己內心的意足。

5、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胸中無墨的人,更是難以下筆。積攢的墨水,便是來源與平常積累的讀、看、寫。

6、 小說來源於生活,更還與生活。

7、心靈與心靈的聯結,是彼此真實的情感在流動。

8、他知道世上還有比他更慘的人,但對他個人來說已經很艱辛了。

9、他不須行色匆匆去上班,參加無枯燥無聊的議會,更不必對老闆點頭哈腰。

10、筆下人物每個思考,每做出的選擇,都會讓小說家看到曾經的創傷,那裡有最不願想起的回憶,最不想做的選擇,最想忘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