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僕固懷恩是大唐鐵勒部人,安史之亂平叛之初,他在郭子儀帳下出任左武鋒使,到史朝義傳首京師,安史之亂平定的時候,他已經是兵馬副元帥了,是一位在平叛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名將。叛亂平定以後,按照正常程序,僕固懷恩該當是出將入相,走上人生巔峰了,可最終為什麼會選擇叛唐呢?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斬子立威 遠嫁女兒

唐肅宗至德元年,叛軍阿史那從禮策反數萬胡人,集結部隊,打算進攻朔方。肅宗派郭子儀前去應對,僕固懷恩在郭子儀軍中效力,正式開啟了他的平叛之路。郭子儀帶領的朔方軍,是當時唯一能和叛軍硬碰硬的勁旅,代表著大唐的希望。這接敵的第一仗,更是重中之重,所有人都把目光聚集到了這焦點一戰上,大唐太渴望用一場勝利來挽回頹勢了。

出人意料的是,大戰還沒開始,僕固懷恩之子僕固玢率先遭遇了叛軍,一場戰鬥過後,寡不敵眾,他就率領剩下的人投降了。接下來,他又趁敵軍看管不嚴,在夜色的掩護下,逃回了軍中。僕固懷恩見到他,完全沒有骨肉相逢的喜悅,而是對他斥責一番,軍法從事。僕固玢被斬以後,朔方軍軍心大振,再無人敢想投降這回事,以一當百,大破敵軍。

朔方軍先敗後勝的遭遇,讓朝廷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叛軍確實不好對付,大唐最強勁的軍隊都吃了癟,恐怕平叛之路非常艱險。

為了增加勝算,朝廷派敦煌王和僕固懷恩一起出使回紇,商量借兵平叛之事。二人不辱使命,為了鞏固契約,雙方決定用通婚來鞏固聯盟。回紇可汗將女兒許配給敦煌王,老可汗去世以後,登裡可汗即位,來大唐求和親,肅宗又將僕固懷恩之女賜婚給他。且不說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平叛犧牲,只這一兒一女至親骨肉,一個用來立威,一個用來和親,懷恩給大唐立下的這份“投名狀”就已然足夠貴重了。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縱兵劫掠 埋下禍根

懷恩自參與平叛以來,先後犧牲了兒子和遠嫁了女兒,此時的他對大唐可謂忠心耿耿。唐肅宗為了能夠快速克復兩京,決定增加向回紇借兵的人數,回紇人在幾仗下來,發現大唐對他們有很強的依賴性,於是水漲船高,坐地起價,想要借更多的兵,就要付更多的錢。

京城都沒了,府庫都被賊兵佔去,哪裡有錢呢?肅宗無奈,表示城破以後,回紇人可以合法劫掠,以充當酬勞。這個看起來和僕固懷恩,八竿子打不著的決定,最終卻影響到了他命運的走向。長安城破以後,回紇將領準備按照約定,對長安進行劫掠。被廣平王及時阻止,說道:“現在西京剛破,如果急於劫掠,東京軍民聽說以後,就會完全投靠賊軍,頑強抵抗,不利於我們攻取,等攻下東京再劫掠不遲。”,回紇將領覺得言之有理,就暫停了劫掠計劃。等到洛陽城破,廣平王和回紇人一起入城,為了免受劫掠,洛陽人提前備好物資,犒勞軍士。再加上朝廷對回紇將領另有封賞,洛陽也勉強逃過一劫。

朝廷在相州兵敗以後,又屢戰屢敗,丟了洛陽。等朝廷再次向回紇借兵,恢復洛陽,洛陽百姓就沒有好運氣了,回紇人大肆劫掠,殺人放火,十幾天大火沖天。朔方和神策軍,也以洛陽,鄭州,開封一帶為賊境,開始擄掠,直搶到百姓家徒四壁,以紙為衣。而這次官軍的主帥,正是僕固懷恩,由此他的惡名開始傳遍神州,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遭人構陷 百口莫辯

在第二次攻克洛陽之前,朝廷是發生了一些變故的,玄宗和肅宗相繼駕崩,代宗即位。新即位的代宗一方面要主持國喪,另一方面也想一鼓作氣,拿下叛軍。於是他就派人去回紇借兵,這次發生了一些意外。叛軍在多次吃虧以後,也開始接觸回紇人,史朝義派出使臣,想要和回紇人締結盟約,趁大唐國喪期間反撲,回紇人見利忘義,竟也同意了。

僕固懷恩臨危受命,前去回紇斡旋。前面說到,僕固懷恩之女嫁給了回紇登裡可汗,因此懷恩與回紇可汗有翁婿關係。懷恩等人向回紇人陳明利害,又許以重利,回紇人這才回心轉意,重新與大唐合作,攻打叛軍。

唐使和回紇人是有一番計較的,這裡的門道就在於出兵路線,出兵路線即為劫掠路線。回紇人想要從關中出兵,被唐使否決,關中是京城所在,怎麼可能讓這些虎狼之師肆意妄為。唐使又提出兩條路線,被回紇可汗否決,經過討價還價,最終確定了從太原,到陝州,渡大陽津,攻打洛陽。

在洛陽一帶發生劫掠事件以後,大唐與回紇聯軍繼續進攻叛軍,連戰連捷,叛軍將領紛紛投降。僕固懷恩害怕平叛以後,自己會失去隆寵,更甚至會發生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就留了一手。他向朝廷奏請,保留投降將領的職位,以安撫他們,對於朝廷,前後八年,平叛過程太過艱辛,只要河北不再出事,怎麼著都行,就同意了懷恩的奏請。被懷恩保全的這些叛將們,對懷恩感激涕零,都投奔到了懷恩的門下。

僕固懷恩的私心,被河東節度使辛雲京識破。他認為僕固懷恩這麼做是心有二志,懷有不臣之心。其實也沒有確鑿的證據,只是懷疑,就和李抱玉聯合參了懷恩一本。換句話說,如果朝廷真的把這些叛將都治罪,那麼新委任的節度使能不能壓制的住河北的這些驕兵悍將呢?這些驕兵悍將會不會因為看到老領導被處理,心生恐懼,降而復叛呢?一切都不好說,這事懷恩處理的沒什麼問題,朝廷也認可了的。

辛雲京與僕固懷恩無冤無仇,為何卻一口咬定他要反叛,置他於死地呢?我想,最有可能的是因為太原,河東節度使治所在太原。而我們前面提到,

回紇的出兵路線有太原,朝廷頒發的詔書也是要求僕固懷恩與回紇兵在太原匯合休整,然後論功行賞。辛雲京看到洛陽一帶百姓的慘狀,知道必須阻擋他們進入太原,而拒絕的理由一定得夠大,夠合理才行,那麼只能把僕固懷恩當叛軍來看待。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解釋無力 猜忌愈深

僕固懷恩與回紇部隊,按照約定在太原集結,辛雲京如臨大敵,閉門不迎,也不出城犒軍,一個勁兒的給皇帝上表,說僕固懷恩與回紇人要聯合起來謀反。懷恩也上表解釋,順便斥責辛雲京的抗命行為。為了進一步瞭解情況,皇帝就派駱奉仙為使,前去慰問。

駱奉仙先到太原,辛雲京贈予他厚禮,就為了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回去以後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幾句,促成懷恩謀反這一“事實”,繼而駱奉仙又到懷恩的大營,由於之前他和駱奉仙關係不錯,現在駱奉仙先去太原,引起懷恩不滿,在宴請駱奉仙的時候,懷恩就責問了幾句,直到喝大了,也沒談到正事。或許是懷恩想要留奉仙多住幾日,把事情解釋清楚,就把奉仙一行人的馬給藏了起來,駱奉仙等人一看慌了,先是被責罵,又被強制留下,以為懷恩要殺他們,於是就翻牆偷跑了。

這下懷恩有理也說不清了,駱奉仙回京以後,淨挑不利於懷恩的話說,懷恩也緊接著上表,跟皇帝解釋,繼而要求皇帝殺掉誣陷自己的駱奉仙,辛雲京等人。雙方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皇帝認為僕固懷恩功勞巨大,辛雲京也不能輕易動,萬一僕固懷恩有不臣之心呢?辛雲京可是第一道防線,因此就撫慰了一下雙方的情緒,把這件事給壓下來了。要按辛雲京和僕固懷恩的分量來看,代宗的不理會,其實已經是偏向辛雲京,猜忌僕固懷恩了。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最後的臺階 沒把握住

僕固懷恩由於不滿朝廷的處理結果,和朝廷的關係一度陷入僵局。由於魚朝恩,駱奉仙等人掌管禁軍,皇帝與大臣之間的往來信息,都由他們傳達,僕固懷恩也不敢貿然進京解釋,害怕遭遇不測。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吐蕃犯境,打進了長安,代宗皇帝倉皇逃至陝州避難。

這個時候,如果僕固懷恩能夠主動上表,要求帶兵勤王,或者說代宗皇帝能夠給他下詔,准許他來,那麼雙方的誤會自然會解除,只可惜猜忌這東西實在太壞,在無法確切給出判斷的情況下,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雙方都沒能主動邁出這一步,等吐蕃人退去,懷恩的問題重新回到桌面上,就變的非常棘手了。

代宗打算派德高望重的顏真卿,去招懷恩入朝,顏真卿的一番話,道盡了懷恩當時處境的尷尬。“陛下在陝,臣往,以忠義責之,使之赴難,彼猶有可來之理;今陛下還宮,彼進不成勤王,退不能釋眾,召之,庸肯至乎?”,就是說皇上蒙難,懷恩有理由起兵勤王,有臺階可下,即使責罵他,他也會來;皇帝回宮了,再招他,他會害怕被清算,再不敢來了。事情果然被顏真卿說中,騎虎難下的僕固懷恩,見自己再不能為朝廷所用,只能裹挾著眾人反叛了。

僕固懷恩一家四十六口為國捐軀 女兒和親回紇 最終卻為何叛唐?

結語

回過頭來再看僕固懷恩的經歷,他一度是郭子儀帳下最可靠的戰將,有點恃功而驕,也正因為這點缺陷,造成御下不嚴,發生劫掠百姓的事件。這個事件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後期與辛雲京,駱奉仙等人鬥法,都源於此。本該是平叛第一功臣,卻逐漸的演變成為第一叛臣,實在是可悲可嘆。或許,他應該效仿郭子儀,在受人誣陷的第一時間,辭去統帥職務,回家賦閒,也許這樣能躲過一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