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来源 :地产八卦女

1

还记得以前看《绝命毒师》,老白和小粉决定合伙制毒的时候,有一段话印象特别深:

小粉:告诉我为什么你要做这行?

老白:你为什么做这行?

小粉:主要为钱。

老白:我也是为这个。

小粉:别开玩笑了。像你这么正直理智的人,突然临老撞邪了,这是要去搞破坏吗?这真太离谱了。如果你是发神经或者抑郁什么的,这些问题我得了解.....好吗?我是说这对我有影响。

老白:我觉悟了。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说实话,当时我听到老白说“我觉悟了”,内心还是很震撼的。毕竟一辈子教书育人,都快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要去卖冰毒,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赚大钱,这个转变不是一般的大。

类似的,在地产行业里也有这么一家企业,前30年在地产界的黄金时代,一直强调稳健、低调、长期主义,到了屡屡遭遇调控打压的白银时代,却反而“觉悟了”,要去大干快上提规模,立志做千亿时代的最后的“地产老白”,它,就是华宇。

2

我相信,对于华宇,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家房企。其实也难怪,华宇并不是各大排行榜上的常客。

而在重庆,华宇则是少数几家与龙湖、金科齐名的本地房企——论资历,他不仅是重庆的地产老大哥,在全国也算得上是老前辈;论地位,华宇在重庆则要排行到老四了,比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东原,还差了一个层级。

从发展历程来看,华宇掌门人蒋业华20岁就开始涉足建筑行业(1983年),23岁赚到第一桶金20万元(1986年),1995年,成立华宇地产。2006年,蒋业华以16亿个人财富跃居胡润百富榜总榜第203位,并成为重庆首富,华宇旗下的福源山庄、金沙港湾、林泉雅舍、北国风光、秋水长天及春江花月等著名楼盘,也均在2006年前后封顶。

不得不说,这一阶段的华宇,可谓志得意满、顺风顺水。

而对比龙湖和金科,同样是1984年,龙湖的吴亚军,还刚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鱼雷动力装置专业毕业,随后在前卫仪表厂一直工作到1988年;金科的黄红云,1984年还只是涪陵区一个工地上的小工,每天赚5毛钱。两年后,蒋业华都已经赚到第一桶金了,黄红云还只是某建筑公司的工程处处长.....1995年,华宇就开始建第一个项目,这比龙湖早了两年,比金科早了4年,且一直到2007年前,华宇都是重庆领航者的地位所在。

由此,论开局,蒋业华比吴亚军、黄红云的开局要好得多。

那么,开局如此完美,为什么华宇会落后于龙湖金科甚至东原呢?

一切源于蒋业华2006年登顶重庆首富之后,华宇选择了固守重庆,而金科和龙湖却已开始布局全国市场。到了2009年,龙湖在香港上市;2011年,金科股份也借壳ST东源在深交所上市,唯独华宇,却在此时开始宣扬稳健的开发增速,一直未登陆资本市场。

诚然,站在如今泰禾、福晟的案例看,稳健并非坏事。但是,2005年以前,华宇在银行基本没有多少贷款,2005年以后,贷款虽然有所增加,但负债率始终在70%以下,且日均存贷比(银行存款与贷款总额的比例)大于30%,这样的谨小慎微,固然让华宇获得了较高的运营安全度,但也让华宇错过了历史的大势,错失了成为千亿房企的契机。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类似的,在《绝命毒师》里,老白曾经是灰质公司的创始人,前途一片大好,却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错失了成为亿万富豪的机遇。

此外,从产品形态来看,华宇也一直是家族企业的格局:蒋业华以建筑业起家,对高层住宅比较熟悉,也比较中意好地段,因此华宇的产品线,在2017年以前,一直以高层为主,主打客群也都是刚需,不像龙湖金科那样客群全覆盖,缺少拥有高利润的成熟豪宅产品线。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华宇,一个“地段+高层”的忠实信仰者。华宇大厦是其起步之作,华宇广场是其成名之作,重庆沙区是其崛起之地。

因此,虽说“无地段、不华宇”,但华宇的产品档次并没有上去,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业界人士冠以“建筑商”而非“地产商”的称号。

有一位地产老前辈甚至在博客里说,华宇的成功,在于其善用A类地块做c类产品,而卖高于B类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A(地段) + C(产品) + A(知名度) ≥ B 。当然其卖高于B类产品的价格的同时,华宇作为一家不上市的房企,相对其他房企较少获得融资,能够维持地产百强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发展速度的,这是因为其在高层建筑的修筑上已经熟能生巧,对其成本控制及经济效益的把握已经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模式化。

3

时过境迁,地产大浪一波接着一波,眼看着自己此前的小弟,纷纷成长为巨头房企,华宇焉能不急?

于是,在被龙湖金科超出10年后的2017年,一向稳健的33岁华宇,

就像是厌倦了平淡日子的老白,意识到房地产黄金时代时日无多,开始有了“中年危机”,开始主动大规模扩张了。

也正是在2017年,华宇与旭辉结成巨头联盟,开启7城11盘500亿战略合作;

2017年,华宇大举全国化,曾在一天内大手笔斩获了苏浙区域8宗土地,还新进入了合肥、沈阳、长沙、武汉、宁波、余姚、太仓、常州和徐州等9座城市;

2017年,华宇将产品线由刚需主导改为由改善型、高端型主导,推出了御璟系,御澜湾、御璟江山,御璟湖山,御璟悦来等项目拔地而起......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2017年,就恰如老白的50岁生日,是华宇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年份。有不少媒体表示,华宇37年,前33年是积淀期,近4年才是爆发成长期。

对此,我还记得,在2017年的发布会上,一向低调的华宇,首次对外表达了对规模的诉求,称2017年规模做到150亿、2018年规模做到300亿,2019年规模做到500亿,2021年要实现销售额突破1000亿。随后,华宇便挖来了前龙湖职业经理人周德康,担任华宇地产集团总裁。

然而,尽管有牛人加盟,但根据这两年的整体市场行情,华宇的这一规模目标想要实现并不容易——不说去年的实际销售额并未达到500亿(实际只有434亿),单单算今年2020年上半年,华宇的流量销售也不过235亿,全年能否超过500亿都不好说,更别提明年过千亿了。

4

当然,我以绝命老白为例,并非是说华宇也会breaking bad,实际上,中年之后的华宇,从低调走向高调,从稳健走向规模扩张,只是其转变之大,与中年的老白何其相似。

而从另一方面看,随着越来越多的房企纷纷破千亿,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先行者,

华宇如果再不扩张,就真的要被“掉队”了。而向来,华宇人对“稳健”理解透彻,却对“变革”这样的词汇不敏感。

也许,习惯了稳健,就很难放开手脚搞扩张。华宇能不能破千亿,不重要,但它能够从1984年一路走到2021年,同时仍能跻身百强,保持不上市、100%由自己控股,这样实打实的成长战绩,在地产圈,本身也难得一见,也证明了华宇地产本身的硬实力。

绝命华宇的千亿困局

交流、爆料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加我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