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关注公众号【求知帮】,收听这本书的音频版


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认为,想让一个杰出人物成长起来,主要需要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产生兴趣。

第二个阶段是变得认真。

第三个阶段是全力投入。

第四个阶段是开拓创新。

首先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阶段,如何产生兴趣?任何一个领域从入门到最后成为顶尖,一定是自己对这件事情抱有兴趣和热爱。或许您会有个疑问,如果孩子没有感兴趣的方向怎么办?我们来看看波尔加姐妹中的大姐姐苏珊.波尔加对于自己是怎么对国际象棋感兴趣的。她有一次接受杂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我当时想从家中的壁橱里找一样玩具来玩,结果找到了一幅国际象棋。起初,我被那些棋子的形状深深吸引,后来我发现,下棋更让我痴迷,也对我提出了挑战。」聪明的听众可能已经猜到了,对于苏珊从壁橱中找到国际象棋这件事显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苏珊的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感兴趣的方向。把未来的特长作为初期的玩具,玩具总是让人开心的,这就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著名高尔夫运动员泰格伍兹的经历。伍兹的高尔夫生涯开始于他家的车库,父亲艾尔把 6 个月大的伍兹放在高凳子上坐好,然后一遍又一遍在他面前挥杆击球,伍兹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的击球动作,并用他的小手做出模仿的样子。等到 10 个月大的时候,伍兹就挥出了他的第一杆,他用一个小小的特制的球杆左手把球打进了墙上挂着的网中。那是伍兹第一个一杆进洞。两星期后,伍兹就发现左手对他不合适,转过身来用右手击球。两岁时,在电视节目《麦克道格拉斯秀》中和鲍伯霍勃一起推杆击球,并击败他。3岁时在赛普勒斯海军俱乐部的球场里打出 9 洞 48 杆的成绩。5 岁开始得到传媒关注,登上《高尔夫文摘》杂志。6 岁时曾因两次一杆进洞而被传为佳话。8 岁获得国际儿童高尔夫巡回赛冠军。很显然他的父亲也采取了很聪明的做法,因为儿童天生具有模仿父母行为的特性,所以打高尔夫的动作也潜移默化地进了伍兹的大脑里,我想这也是伍兹为什么在 10 个月大的时候就成功挥出了自己的第一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脑海中无形中演练了很多次,这个过程也帮他更容易地过渡到了高尔夫的实战,当他实战成功后更加激发了他对高尔夫的信心和成就感,自然而然兴趣也就更大了,因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当然也许您会说万一家长也对这个领域毫无了解怎么办?这时候还是有很多外力可以借助的,比如我的学生很多就是通过观看《最强大脑》或是了解世界脑力锦标赛或是看过我出版的书籍对记忆产生了兴趣。

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所以总结一下培养孩子的兴趣一种有效方式是:先通过潜移默化地形式让孩子对这件事物感兴趣,并且在他真正开始尝试玩法之前,帮着他做一些准备工作,一旦他尝试「玩法」成功,立刻给到他鼓励和肯定,加强他对这件事物的兴趣和爱好,这样他就更有信心进行更多成功的尝试。第二个阶段是变得认真。书中对于这个阶段是这么写的「一旦未来的杰出人物对某个行业或领域感兴趣了,而且似乎在其中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下一步通常需要到教练或导师那里上课了。」这个阶段我的理解是往专业化之前的预热阶段,孩子也由单纯地兴趣爱好向正规化训练靠拢,同时孩子的导师或是教练也会由比父母更加专业的人士来担任,通常会是父母能够找到的当地口碑比较好的教练,这个阶段的教练未必是需要在专业领域多么顶尖,除了在专业上能够给到孩子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一些展示的平台或是参赛的机会,然后对孩子在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一个预判。虽然书里的观点是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培养得当都能够成为那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在此我的观点有所不同,我觉得在把孩子真正地送去专业化发展之前,还是要客观地评估下孩子是否真正适合在这个领域深入发展的,我不认为把孩子送去国家队就都能成为世界冠军或是奥运冠军。因此我个人觉得这个阶段会是兴趣特长和专业化的一个分水岭,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把一门技能发展成特长,即便没有天赋,通过正确地训练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一旦走向专业化的道路,除了正确地训练外,对孩子的其他方面能力也是会有要求的,比如自控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等。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第三个阶段是全力投入。书中对于这个阶段是这么描述的「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导师或学校来指导自己的练习,甚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导师已经达到了他所在领域中的最高水平。」所以也就意味着进入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以后都是往专业级别发展了,这个阶段有些家长甚至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指导开启了举家迁移的模式。毫无疑问,专业化地训练会让学生进步最大,同时对训练的要求也会更高,学生在这个阶段关注的已经不再是今天学的开不开心,而是今天的训练我进步了多少。关于这个阶段该如何训练以及要注意的事项书中的描述不多,因此我想重点补充一点,就是如何确立训练目标。目标专业化地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一个大的目标。大的目标确定后,第二步就是要把大目标拆解成几个小目标,然后逐步实现小目标,步步高。

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在每天的训练当中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每天的目标是那种跳一跳能够着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的话,每天都不能完成目标,对于训练的积极性是打击很大的。太低的话,完成目标没有挑战,同时没有把你该有的潜力给激发出来。书里面提到一个词叫「走出舒适区」,就是当一件任务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不需要太费力就能完成,那就说明完成这项任务还处于身体的舒适区,这个时候身体也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和变化。只有当这项任务有些超出身体正常的舒适范围后,身体才会积极地调动各种激素和功能来应对眼前的这项任务,最终调整成让身体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这项任务。人体肌肉的形成正是这个原理,当你的训练强度不够的时候,身体只是会加快新陈代谢这些调节应对目前的训练量,这个时候身体不会有太大变化也就不会形成肌肉。随着你运动的强度加大,正常的身体调节已经不足以应付当前需求,这时候身体会启动一些特别的应激反应,比如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以及肌肉细胞的形成等等,最终肌肉长出来了,这些改变都是为了你更轻松地胜任当前的任务,让身体重新回到舒适区。所以适当地走出舒适区,能让身体和大脑的机能变得更强大。


第二点是训练的时候必须专注。当我们的大脑在学习一项新的任务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神经连接,大家可以通俗地理解当这些神经连接建立好了,也就意味着你学会或是掌握了这项技能,什么情况下这些连接会形成的比较快速牢固呢?答案就是当你专注的时候。我们也把专注时候的学习称之为主动学习,不专注学习时称为「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时在大脑中形成地神经连接会非常缓慢甚至不形成。比如很多学生找到我说想要提高记忆的效率,觉得自己总是记不住知识,这往往是由于被动学习造成的。比如很多学生背单词可能只是口头上读了很多遍,然而这时候大脑可能根本没有思考跟这个单词相关的事情,我们有一个流行词叫「不走心」,这可以称之为记忆「不走脑」。当然也有可能真的很认真地在记了,但是还是记不住,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考虑主动寻求一些更高效的方法了,无论是我写的还是别的老师写的相关的记忆方法书籍在网络上都是能很轻易地找到。一句话总结就是:当你开始主动学习时,你的效率就会高起来。另外当大家在学习一门重要技能时,非常推荐大家的一点是可以考虑闭关学习。

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我一旦开始训练,就会放下一些外部的事物,专心致志去提升自己的水平,看上去这样挺耽误事情,但实际上这样做效率是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林高手或是科学家搞研究的时候都喜欢闭关的原因。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也建议每天空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来完成这项任务,同时那个时间段类似于手机电脑这种干扰你的事物统统地都放下,让自己的训练和学习有专属时间,不然只是在有空的情况下才训练或学习,最后的结果是总有各种事情和理由让你无法坚持下来,相信很多人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训练的第三点注意事项是一定要针对训练情况进行总结。教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能够根据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从错误和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往往是促成进步的核心因素。我当年在训练记忆的时候之所以进步非常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记完一次,一旦出现记忆错误,我一定会停下来总结下,为什么会出错?是哪个环节还没有优化?下次如何改进可以不再错?随着这样的总结越来越多,那么自己训练的漏洞也就越来越少,犯错的概率也就越来越低。如果自己不具备这种总结和优化的能力,则需要寻求教练的帮助了。


教练因为需要教一批批的学生,可能在你那很难解决的问题,在教练那已经有了多套解决方案。另外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即便有一位优秀的教练,也不要完全被动地等待着教练来找你指出你的问题,而应该是把你的困惑或是问题主动告诉教练,这样教练对你的情况也会更加了解,因为往往优秀的教练是一对多,他很难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细节,因此在他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你主动去和他沟通你的问题,对你自己来说是收获最大的,之所以提出这点也是因为我们在教学生的过程当中这种被动等待的心理比较普遍。我更提倡的是无论你选择的是哪个领域或是有多么优秀的教练,都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性控制在自己手里。第四个阶段是开拓创新。对于这个阶段我想说的是厚积薄发,其实创新的过程往往没有出现过领域中杰出人物认为的重大飞跃,他们的进展,只有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 最后总结一下,很多时候大家眼中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天赋」往往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很多能力你现在还没有掌握,并不代表你没有这个潜力。一旦你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正确地训练,或许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下一位「天才」。


每天听本书《刻意练习》如何通过练习从新手到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