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赫伯特·西蒙的十點人生建議

——國慶讀書筆記之四

昨天又讀了一遍西蒙自傳,讀完已經很晚了,今天補寫一篇筆記。

西蒙最初研究的是行政管理,後來先後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科學貢獻獎,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圖靈獎,還有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說自己是“政治科學家、組織理論學家、經濟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又是科學哲學家”。

這是我第三遍讀他的自傳了。這個自傳有個老版本,我讀過,記得比較薄,不知道是不是全譯本。中譯出版社出了個很厚的新版本,我去年讀了一遍,昨晚讀了一遍。

我直接跳到四問學習法的“用”到哪裡,替大家總結十點建議吧。不過這對你們來說,依然是第一步,我“聽”到什麼。

1 認識自己是認識自己的多種角色

西蒙認為“所謂真正的自己,不過是一種錯覺”(序p.9)。沒有真正的自己,只有各種情境中的自己。

2 用第三人稱幫助認識自己

關於第三人稱,請複習我上一篇文章。西蒙說:“第三人稱的稱謂讓我更容易回憶人生最前面17年的歲月。”(p. 3)

3 不要擔心不勝任更高職位的工作

“我早早地就意識到(至少在原則上)管理人員在組織機構中地位上升時,工作會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難。”(p. 106)

4 作為一個老師,如何判斷講得是否精彩?

“你只要看看班裡最漂亮的女生是否在專心聽講,就能及時得到學生是否聽的進入的反饋。”(p. 127)

5 招聘人要看“眼光”

“從那一刻開始,我也在招聘時加入了新的標準:智慧會在眼睛裡閃耀。”(p. 139)

6 別看報紙(以及朋友圈?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最佳利用時間的方式是完全不看報紙。”(p. 161)

7 如何在大學推行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書中翻譯為人文教育。卡耐基-梅隆大學打算推行博雅教育,西蒙發現問題在於老師們就沒有受過博雅教育。他的建議是,先要求所有老師們參加這個教育,四年之內要通過一個綜合性考試。

8 如果改革沒有發動起來,別生氣

“我向卡內基梅隆大學提出的給教工開設的學校,至今尚未建立起來。但我比較有耐心,意識到社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p. 343)

9 通過旅行學知識?不如去趟圖書館

“一個站在天安門廣場的觀察者(無論中國公民還是外國遊客),所能獲得的信息不會比一個在美國當地圖書館閱讀中國出版物譯本的人所能獲得的信息更多。”(p. 435)

10 榮譽也可以爭取一下

剛剛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時候,有人就對西蒙說:你10年之內能夠獲獎。西蒙自己也惦記上了。他因為跨越領域太多,怕別人忘了自己也是經濟學獎,有意識地加多了自己在經濟學領域的活動。有些活動,以前可能不去的,現在也去了。在第10年,他獲獎了。

我對西蒙的興趣沒有對馬奇大。讀西蒙,也是看看他怎麼寫馬奇。他對馬奇提得不多,集中在了一個地方,然後就沒有了。

馬奇曾經跟我談到博爾赫斯。西蒙也很喜歡博爾赫斯,還曾經專門跟博爾赫斯有個對話。相對西蒙,我更喜歡讀馬奇和博爾赫斯。

(這是“劉瀾每日一講領導力”在豬年的第217篇公眾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