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2020年,疫情是一面照妖鏡,讓很多行業無所遁形!靠收智商稅的行業瞬間瓦解,靠著精緻消費的行業不斷下行,非必要性行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需類行業也並不好。小編是食品行業的一員,深知現在食品企業照樣在水生火熱中!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近期和一些經銷商聊到生意。大致經銷商能夠明白以下三點:

1、差價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傳統的貿易商是進貨10塊,賣12塊。這樣的生意,似乎在未來都不可能存在,畢竟如此簡單的盈利邏輯,在這個高知識文化的年代,必然是行不通的。

2、渠道分化越來越嚴重:以前,在家裡想買東西大概率是去超市商場,但是現在買東西,有各種團購,各種網購,各種到家服務。所有人都覺得疫情後超市好做,但大多數超市依然是面臨倒閉,甚至是加速了倒閉之路。(食品佔據銷售額佔比較小)

3、地主的收益最大:其實在廣東,很多人投資就是買樓收租。一買一棟樓的人很多,甚至還是家族生意。這就是抖音上常常講,只能靠收租度日!但是我們延伸到租戶,他們大多數人也是貸款買樓,用租金養樓的模式去盈利。但是隨著地價越來越貴,租金越來越高,出租率不斷降低,很多房東也到了艱難的時刻。曾經的經濟模式,到現在房東已經成為了最大的獲益者!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未來的生意到底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從業者的路必將越發艱難。畢竟所有從業者面前擺著一個大難點:打工收死工資不穩定不說,還永遠無法實現基本財務自由。我希望分享自己以下的觀點,來說明未來生意和從業的狀態:

一、傳統的生意模式:

傳統的買貨生意是由需求集中形成的,比如一個城市吃糧油。首先是有一個糧油集中售賣點,也就是現在還存在的批發市場。這個市場靠著超大的影響力,可以吸引所有品牌入住,吸引很多有實力的貿易商入住。形成了區域性的輻射,周圍所有的小店也開始來跟這裡進貨拿貨。

產品的下沉靠著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為載體到了消費者。以前的生意模式都是廠家到渠道商到零售商最後到消費者。這個整體環節是無法改變的,並且所有生意都集中在這個整體環節中。靠著差價盈利!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二、疫情後對於生意的需求:

疫情後,生意將會出現幾個硬性需求,讓所有生意不得不朝著這個方向去改變:

1、降低成本:這裡的降低成本除了降低自身運營成本,更是需要降低整個鏈路的成本。比如一家烤魚店,今年因為疫情,生意減少,他在不漲價的情況下要繼續存活,就必定要降低成本。但是他的成本降低並不是自己用劣質,而是來自於養魚的人更加高效,送魚的人更加高效,只有上游兩個環節都降低了成本,烤魚店的成本才能下降。因此,2020年必定是消滅中間商的一年,一切脆弱的中間商都有可能被替代。

2、增加產出:一個公司50個人,如果每個人每天繼續工作8個小時,以前能創造60個人的工資。但是由於疫情,現在只能創造40個人的開支,對於公司來說,如果裁員就是惡性循環。破產又是對於員工和老闆的雙不利。現在需要做的是,讓原有的50個人繼續努力幹,工作12個小時,再創造60個人的工資,這樣才能讓員工和老闆整體生存下去。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這兩項東西是一直以來生意無法解決的問題,2020年將會迫使企業解決。

三、生意人平臺化:

隨著生意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流量的價值。也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平臺的價值,阿里巴巴不做生意,只做平臺。他創造淘寶,幫助商家有了一個全國性的購物廣場—淘寶;他創造零售通,幫助商家有了一個區域性的線上批發市場;他創造釘釘,幫助學生和老師有了一個開放式的線上學校!

近些年生意的發展都是平臺化。我覺得未來線下所有中大生意都是平臺化:

比如超市現在的模式是加夠累贅支出高,無法達到盈利。未來超市的模式,一定是我開超市,找好地方。然後讓所有品牌商入駐,有各自自己來陳列,做活動,自己定價的方式。比如調味品區域就是三個貿易商,各自佔據貨架和做活動。作為超市負責人的平臺商,只需要建設好良好的財務數據體系即可。這就是平臺。

生意的未來的作用一定是創造生意,讓別人可以在你的平臺上做生意,有充足的自由度。這就是阿里願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理解。因為你是平臺,你幫助生意人拉客流,降低成本。那自然最後你在商家盈利後,即可盈利。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所以未來的生意,主要依靠的是“收租”的模式,平臺如同批發市場一般,讓生意在此流通

四、工作者的變化:

隨著生意越來越趨向於平臺化,數據體系也將逐漸成形。加上平均學歷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自主,追求創業發展。畢竟不穩定將會是未來最大的穩定。

這種情況下,工作者將會都變成“創業者”。其實只要是你能自負盈虧的任何活動,都應格是創業的範疇。未來平臺越來越多,想創業不用自己花非常多的錢,找各種關係和拿貨突進。而是進入一個平臺,玩轉平臺,你就是創業者。

比如未來的超市,將會出現大範圍的承包管理。比如生鮮區域給一個人,曾經生鮮區打工的人可以承包生鮮區,自由定價,自由競爭,最後自負盈虧。而平臺的租金是一定要給的。

比如未來的餐飲店,將會出現由阿里本地生活幫助選址、人才招聘、貸款、流程提供、配送和用戶點評與一體化的模式。你如果想從事餐飲行業,直接加入本地生活的平臺,用最快最簡單的方式開始,考驗的是你的運營能力,這也是創業!


未來十年,所有大生意都是“收租”,所有的工作都是“創業”!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我不一一列舉。但未來的工作,將會越來越貼近“創業”。在平臺化不斷成熟的未來,全民創業,全面奮鬥將不再是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