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一談起“擇校”這個話題,內心就有些沉重。盲目擇校,對多少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啊!

我的一位朋友,育有一個女兒。夫妻倆愛若掌上明珠。從小到大,不吝金銀,送她學習各種才藝——繪畫、舞蹈、鋼琴、口才……

孩子打小活潑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很強。小學時,孩子成績優異,夫妻倆驕傲有加的同時,自然對她的未來充滿期待。因為孩子成績好,他們覺得應該讓女兒進一所“好初中”學習。所以,小升初時,孩子沒有按照電腦派位就近入學,而是進了一所 “好學校”的“重點班”,家也跟著孩子搬到了學校附近。

一開始,大人孩子都很高興。隨著時日的增加,孩子漸漸不適應起來。重點班內成績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孩子雖然也很努力,可每次考試排名都到不了班級前十的位次,她有些沮喪,有些著急。

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你不要只看班內排名,全校來看還是不錯的。”父母以成人的“淡定”心態安慰孩子——不能否認,父母的思考角度更為理性。

對於成長中理性大腦尚未發育完全(25歲才發育完全)的孩子們來說,這樣的大道理雖能聽懂也能接受,可就是不能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認知從而指導他們去正確行動——他們看重的還是自己的感覺。他們需要這樣的感覺:我很不錯,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值得被愛的,我是值得被關注的。

可在這個集體裡,她得不到小學時那樣的關注了。同學們羨慕的眼光沒有了,老師們溫暖的笑容少了,甚至家長的不滿也越來越多了。

孩子越來越焦慮,排名也越來越靠後。睡眠不好,脫髮,一到考試就來例假——到初二後半學期,孩子就出現了諸多身心症狀,排名也在班內倒著數了。

那一年中考,孩子考了470多分。這個分數,是進不了當地排名最前的三所學校(高中統招分數線分別是549、525、505分)的。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夫妻倆商量後決定:花錢上“好學校”!於是,孩子又一次進入了本不適合她發展的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中。三年後,結果可想而知——她沒有走進“985”“211”等名校,只上了一所二本院校。

——面對讓孩子在這所“好高中”裡苦悶了三年後的這個結果,不知你作何感想?

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孩子,你這個成績,在我們學校,一定能進一本院校。你不要擔心!”高一時一次期中考試後,我對孩子這樣說。

我說的話是事實,決不僅僅只是安慰孩子。

這個孩子參加中考的那一年,我們小鎮的學生中考成績上500分的有23人。其中的一大部分都擇校去了大城市讀書了,留在當地讀高中的僅僅有四五個,還分散到了兩所學校中。但三年後,我所在的學校一本上線人數為61人。其中,鎮裡的理科狀元——高考成績642的那位同學,中考成績也只有470多分!

你以為這是特例嗎?絕不是。

親愛的朋友,只要你留心你身邊那些不同“等級”學校的入學成績與高考成績這兩組數據,你也會發現許多這樣的案例。

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每年高考結束後,我們總被那些“好中學”的大紅喜報吸引著。

喜報內容一般為兩項:一項是一本上線率(從來沒有100%),其中明確標出上清華幾人、上北大幾人;另一項是總分或單科成績的全省(市、自治區)或地區(某某市)排名。

但這樣的學校從不把學生入學成績和高考成績的對照數據拿出來給你看——而這組數據才更真實,更客觀。

就學生入學成績與高考成績的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來看,我所在的這所小鎮中學,與就近首府城市鼎鼎大名的某中相比,年年都能勝出!

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你們學校,有一個學生沒考上一本,那就是失敗!”這是一位懂教育的領導在某次會議上針對那所著名高中說的話。

當看到一所普通高中一本上線率為15%,而人家“好高中”一本上線率時“98%”時,你會怎麼想?大多數家長看到的是現時的差距——“差距好大啊!”你會感慨。 “98%!好厲害啊!”你會讚歎。

只有少數家長能看到“歷史”的差距——孩子們中考成績的差距。一本上線率98%,那2%呢?難道當年有那麼一小撮“學渣”不小心混進了學校?

——我必須要說明,這樣的學校統計一本率時,只統計按照常規錄取的學生,像我朋友的女兒那樣,通過花贊助費進入學校讀書的“條子生”是不在統計之列的。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就像我們在生活中給予他們最好的物質支持把他的身體養得棒棒的那樣,我們希望通過選擇好學校,來讓孩子的知識更豐富,心靈更豐盈。

但像我朋友那樣,不從孩子的實際出發,一味地跟風盲從,顯然是不恰當的。如果她當初上一所普通高中,會怎樣呢?我常常這樣想。可惜,孩子的成長不能倒帶。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面對孩子的擇校問題時,一定要慎之又慎。

選擇“適合孩子的”比選“好的”,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

孩子有特質,擇校須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