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看不上的《游戏报》,“小报界鼻祖”是谁?

李宝嘉身处这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官场现形记》,尽管内容多有贬斥、谴责、揭露,笔调却是轻松幽默,油滑不羁的,所以颇受世人欢迎。这本小说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以讽刺的笔调描写了官场中种种腐败、丑恶的现象,生动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官僚百丑图,为后代的官场小说开了先河。

胡适看不上的《游戏报》,“小报界鼻祖”是谁?
/
/
/


小说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他从亲朋好友那里搜集来的真实故事、有趣传说,其中一些事例,不乏涉及当时的权臣如张之洞、李莲英等。《官场现形记》的问世,逐渐形成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高潮,一时之间,除官界之外,很多描写商界、学界、女界等“现形”之书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晚清时期,在特定的历史、政治语境下,中国出现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不再以科举为人生目标,转而以唤醒民众、改良社会为己任,李宝嘉就是其中之一。

胡适看不上的《游戏报》,“小报界鼻祖”是谁?
/
/
/


据说李宝嘉写作《官场现形记》之时,就居住在妓院丛集的劳合路。他曾特意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贴上了“老骥伏枥,流莺比邻”的对联,颇有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意味。

“老骥伏枥”出自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原意是指老了的良马虽然处在马棚里,却仍想奔跑。“流莺比邻”则出自司空图《诗品》:“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原意是指诗的艺术风格。

当上了“小报界鼻祖”

李锡奇说:“伯元愤于满清政治腐败……甲午惨败之后,国家瓜分之祸迫在眉睫,非大声疾呼,不能促使全国上下觉悟,而欲唤起群众,须以报纸为宣传利器。”

首先,李翼清逝于1894年,“伯元内伤门庭的多故,外感国势之阽危,慨然有问世之志”。

其次,李伯元1896年带母亲、夫人去上海,先在“西商”开办的《指南报》工作一年,后来才自己办报。

其三,李伯元初期自办报的格调不高,难称“唤起群众”。

胡适看不上的《游戏报》,“小报界鼻祖”是谁?
/
/
/


《指南报》是一本杂志,以新闻为主,在该刊《谨谢报忱》中,李伯元写道:“一以釆万国之精彩,二以增朝廷之见闻,三以扩官场之耳目,四以开商民之利路,五以寄寰海之文墨,六以寓斯民之风化。”

李伯元接手半年后,《指南报》转向文艺。

1897年6月,李伯元与袁祖志(清中期文坛领袖袁枚的孙子,曾任《新报》和《新闻报》主笔,曾为《申报》撰稿)合作创办《游戏报》,李伯元称:“游戏文字,古今人所共游,无足为玷。”

胡适看不上的《游戏报》,“小报界鼻祖”是谁?
/
/
/


《游戏报》影响巨大,学者魏绍昌先生称它“不仅在近代新闻史上最先确立了‘文艺’类这一报式,而且是借用报纸‘有闻必录’新闻原则,采用文学作品来反映国内外政治社会文化新闻的倡导者”。

《游戏报》“一时靡然从风”,被认为是“晚清文艺小报之巨擘”,李伯元也被称为“小报鼻祖”。

对于《官场现形记》鲁迅,胡适两大文豪并不喜欢这部作品。原因有三:

首先,李伯元行为欠检点,下笔多玩世之情。鲁迅认为李在“合时人嗜好”,其实他“以文字玩世,实借以醒世”。

其次,《官场现形记》写作较匆忙,不免粗糙。

其三,鲁迅、胡适秉持西方小说美学标准。

1906年,李伯元因积劳成疾,患肺病逝于上海,年仅39岁,无子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