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给我两百年,整个欧洲匍匐在脚下

引言

“有不少东西都能证明我们已步入晚年,而我本人就是证据之一。

尽管如此,我还是如五岁的孩童一般喜欢瞎子捉迷藏,年轻人,包括我的孙子,他们都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玩的时候才最有乐趣。我也还是那么爱笑。”——叶卡捷琳娜

通往权力之路,一将功成万骨枯

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生于普鲁士斯德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

从《通往权力之路》了解了叶卡捷琳娜,历史脉络清晰,从彼得大帝到伊丽莎白女皇至叶卡捷琳娜二世,能让读者能清晰了解到18世纪的俄国状态,触及18世纪欧洲各国的历史、政治的纠葛。

叶卡捷琳娜一个得不到母爱的女孩,带着家族的企图心来到俄国,青年时代也无法拥有爱情。

一个自小都缺爱的人,贫瘠得只有权力可追逐,她的世界自然惨不忍睹。

一个 德意志普鲁士贵族家的普通女儿,到远嫁到俄罗斯深宫的小媳妇,再到雄视欧洲大陆,引得无数启蒙运动思想家竞折腰的一代女皇,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

“大帝”之名。

在执政34年里让俄国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我好奇打开百度,同一时期清帝国是乾隆,戏剧性的两位还一差点打起来。

叶卡捷琳娜曾准备派遣远征军到清国,但恰逢俄国与土耳其战争爆发,俄国无力双线作战。

俄土战争结束后叶帝准备再次派遣远征军,但俄土战争刚打完所以远征军这事就作罢。

我在写作的过程会不自觉与两位杰出的中国女性作以对比,谋高位者、在高位上不易,很佩服这样的女性!

叶卡捷琳娜比武则天小了1105岁,比芈月小2千多岁。

书中略提到一些处理军事战略部署、宗教文化冲突、社会阶级矛盾、国际外交政治问题、农业、建筑、医学等,涉及面广泛。

仅奥恰科夫战役,两万名俄国将士和三万名土耳其军人阵亡!而这样血腥的战役不计其数!

取决于俄国沙皇的四处侵略的贪婪和野心,读过历史我才知道,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这种说法是多么可耻!多少恨!

不仅战场上血腥,攻下一座城后对平民百姓老弱妇孺依旧是血腥的屠杀……

俄国沙皇不仅对敌人屠杀,对占人口90%以上的自己的同胞农奴也是惨绝人寰的压迫,所以当时农奴的寿命多不超过45岁……

而叶卡捷琳娜饱读诗书,深受民主启蒙思潮的影响,和伏尔泰、狄得罗等一流哲学家、艺术家终生交好。

收购了大量的藏书和艺术品,建造了大量精美的宫殿……

她甚至“仁慈”地为罪犯减刑,因不堪其忍受酷刑……但是,在这一切美好后面,上演着无数无数残酷可怕的现实!

她活在权利的最高峰,却活在人世间的最低谷。

无法拥有人基本的欢乐和爱——没有母爱、没有爱情、没有子女的爱……只是一个可怜而贫瘠的女皇大帝。

叶卡捷琳娜时代的欧洲史是惊心动魄的,普鲁士的崛起,七年战争,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尾随而来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我恶补欧洲历史更清楚认识到叶卡捷琳娜的成就。

但是作者把叶卡捷琳娜大帝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从青年到老年,既有少女对爱情的憧憬,也有成年女性对待感情的认真态度,还有含饴弄孙的舐犊之情。

更不用说与启蒙思想的接触和对文化、艺术的保护。

《通往权力之路》这本书没有达到最好,没有在翻阅带来期盼,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好,作者的功力和态度,让我敬佩。

叶卡捷琳娜大帝的伟大不仅在于执政时她做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跨越式的平衡发展,还在于她完全平衡了自身感情与国家利益的平衡。

尽管她男宠多达十几位,尽管《通往权力之路》这本传记可作为模范情书大集,并不妨碍她是个伟大皇帝。

叶卡捷琳娜大帝作为一个男权时代的女性,取得了绝大多数男性君主都难以达到的成就。

除了她的天赋异禀,更是与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分不开,她必须比男人付出更多才能够驾驭那个时代的男人,才能驾驭那个国家。

同时也说明了一点,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是如果没有先天的三分注定,后天再怎么打拼也是无用的。

虽然后期只看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没看到其中的可取之处,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总体来说,她开创的开明专制盛世,确实是响彻千古!

叶卡捷琳娜:给我两百年,整个欧洲匍匐在脚下
/
/
/


叶卡捷琳娜:少了爱,一天也过不下去

或许爱有千百种,叶卡捷琳娜渴望的并非仅仅只是肉体上的欢愉,而是来自对方的友情、温暖、支持和智慧,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再多一分诙谐。

其中还应该包括一个男人对一位迷人女性的尊重。

随着年纪的增长,她需要证明自己风采依旧,仍然有能力拴住男人的心。瞧,她的需求和普通人又有何区别呢!

首先我要谈谈叶卡捷琳娜和彼得的婚姻关系。

其实,成功的婚姻大多靠相濡以沫的感情,如果没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和荣辱与共的利益都可以让二人拴在一起

但这恰恰都不符合这两个年轻男女,少年彼得好不容易将叶卡捷琳娜视作朋友,是她的不小心,嫌弃了彼得因天花毁容的脸。

使本就阴骘浅薄的彼得更加自卑敏感,并直接导致性无能的他根本不会再与这位名义上的妻子有更深入的接触。

彼得能够亲密接触的只能是无限臣服无限纵容无限崇拜自己的女人。

而且数次将对某个女人的喜爱说给叶卡捷琳娜听,满足他内心病态的自尊。

但在羞辱和贬低妻子的同时,因为自己对于政治的不感冒以及能力的缺失。

很多事情都需要叶卡捷琳娜帮他拿主意,作为自己权力获得的唯一来源——丈夫彼得,叶卡捷琳娜也是有求必应,竭尽所能去帮助。

互相利用互相厌弃,这种畸形的婚姻关系,绝不会出现在平凡的大多数身上,这也造就了皇室婚姻的神秘感和传奇色彩。

但是未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必须要感谢她的丈夫,历代的女性执政者,哪一个不是因为有着昏聩无能的夫君才有机会触底反弹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彼得与叶卡捷琳娜迫于担心伊丽莎白女皇的”阴谋”,不敢相爱产子。

无奈之下伊丽莎白暗示叶卡捷琳娜寻情人借种,还暗示彼得的侍卫向叶皇示好,同时,当彼得回心转意后发现了叶卡捷琳娜不是处女,两人种下心结相恨相杀。

不难理解,风流韵事易于永流传世!能被优秀的女皇看上的也绝非”凡品”,通往权力之路叶女皇自身的才智过人,才是整个人生线和国家发展线的。

如果你是她,你会在同样的时空状态里做出怎样的判断与抉择?

多情女皇与波将金相爱结婚了,历史没有重演,一切都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了。

叶卡捷琳娜写给情人的书信、情书,无不表明了她是个性情中人,在经历的几段感情中,特别是与波将金的相处,让我深受感动。

简直逆袭女皇的爱情史,既便有众多情人,她仍是一个古老时代坚守自己信念的性情女人

叶卡捷琳娜:给我两百年,整个欧洲匍匐在脚下
/
/
/


叶卡捷琳:对于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扬光大的重要性

在她逝后那段岁月里陆续涌现出来的俄国作家。

回顾她作为一个君主皇权维护者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对于文化自由、言论自由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有一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19——20世纪涌现的那些杰出天才,至今仍让人鼎力膜拜的神级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她,是不可能出现的。

如此看来,她的成就应在彼得大帝之上,彼得架起了骨架,叶卡捷琳娜注入了血液,使得这架生命体迸发出无限能量,让世界震颤!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英雄与历史,是相辅相成的。

从1744到1762蛰伏的这十八年,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一生中至坚至贵的岁月,正是由此,她开启了属于她的辉煌时代。

从古典时期直至晚近,出现许多文学大师,使得世界文学史的走向不得不变趋势,她就像历史长河中的巨石,河流仍会滚滚向前,但因为这些巨石的存在。

激流阵阵,抑或汹涌澎湃,总之,这些文化巨石在河流中留下了重重的烙印,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她的存在。

在随后的百年里这个国家滋养出了普希金、契诃夫、柴可夫斯基等人,这些人和作品都成了叶卡捷琳娜留给俄国的宝贵财富。

叶卡捷琳娜:给我两百年,整个欧洲匍匐在脚下
/
/
/


结束:

一个人的际遇、天赋、努力,种种因素汇集成了最终的样子,这就是生命的奇。

隐忍的老虎,想取悦主人,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诲,叶卡捷琳娜嫁给彼得后的那段分居时光将是一段暗淡无光的日子。

叶卡捷琳娜说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熬过这一生。

18年的孤独生活让她得以大量阅读。阅读对一个人灵魂的影响之大,叶卡捷琳娜推动了俄国朝着文化大国的方向走去。

她庞大野心,强大的征服欲,冷静而理性的头脑,识人用人御人,这些综合因数成就了她也成就了俄罗斯帝国。

她交友广泛,她以工作为乐,她热爱艺术,她就是——叶卡捷琳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