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電影《摔跤吧爸爸》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前每天姐妹倆早上五點起床,不可以睡懶覺,訓練內容廣泛,要求嚴格,性質殘酷。不可以吃含有酒精或者油膩辛辣的食物,很多東西不可以吃,如脆球餅。放鬆的時候不能看電視,禁止參加一切娛樂活動,就連好友的婚禮也不可以。要像男孩子一樣跳到河中荒野求生,磨練生存意志,凡事要靠自己。必須剪掉心愛的長髮,不可以在乎外貌,必須專注於訓練和比賽。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吉塔輸掉比賽之後整夜都沒睡著,心裡老想著這事兒。簡要分析因為父親的“強迫”,普通家庭的兩個女孩子的命運和摔跤這項男人的運動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隨著訓練的深入,姐妹倆心中對於摔跤的好感度逐漸升起,訓練的自覺性也越來越高了。由於各種“禁慾系行為”使得姐妹倆青春期旺盛的生命能量被收攝起來,被來自父親的“志向”所統領。所以她們才能夠專心致志,一往無前,乃至於渴望在摔跤場上和男人一決勝負。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我們看到這個時候的吉塔內心十分渴望比賽,並且這份對榮譽的渴求最終讓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全國摔跤冠軍。不容否認,她進入體育學院之前的這些艱苦付出都是“持其志,無暴其氣”的充分體現。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後進入體育學院後,有了新教練,沒有了父親的監督,吉塔的訓練比較隨意。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心絃的放鬆,加之室友的誘惑,吉塔墮落了:看電影,看電視,怠於訓練。吉塔晚上喜歡出去玩,各種方式放縱自己,開啟了瘋狂的夜生活模式。開始吃高油高糖的脆球餅,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相反,妹妹巴比塔克制住了。)逛商場、跳舞、留長髮、照鏡子、塗指甲油、關注外貌、關注男生(妹妹巴比塔卻在訓練)。經常與室友閒聊,變得花痴,和爸爸打電話顯得不耐煩,甚至於編造謊言。在訓練上只願意相信教練,認為教練的戰術好,不相信爸爸的土戰術了。

因為是全國冠軍,就說自己是學校最好的摔跤手,覺得自己可以教別人東西了。妹妹巴比塔獲得全國冠軍進入體育學院後,吉塔帶她去的是娛樂室,而巴比塔卻問訓練場在哪(差距啊!)。吉塔多次輸掉國際性大賽之後也沒有絲毫沮喪,一心塗著漂亮的指甲油。簡要分析吉塔作為全國冠軍考入了最高學府,這種光環讓她覺得學校的教練才是最專業、最頂級的。所以她開始驕傲、甚至否定父親曾經教給她的那些讓她獲得全國冠軍的戰術。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接連的放縱最終迎來了應有的代價,吉塔在多項國際大賽中接連失利,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時被爸爸用同樣的土戰術培養起來的妹妹獲得了全國冠軍,也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吉塔用各種方式的放縱來自暴其氣,當意氣不再穩固的時候志向也就丟到了一邊,所以她最終不能夠持守住自己的初心,自然成為了“常敗將軍”而無所羞愧。正所謂:氣散則志不堅,志去則氣自暴啊!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吉塔參加那一年的奧運會教練說有的人註定成為不了世界冠軍,拿個名次就足夠,不要輸得太難看就好了。爸爸始終相信自己的女兒註定是世界冠軍,贏得比賽將成為印度的榜樣,永載史冊。吉塔比賽前終於打電話給父親,聽到熟悉的聲音心理防線崩潰,開始悔恨自己之前的放縱。吉塔這一次自己主動剪掉了頭髮,開始專注於刻苦訓練,和妹妹一起回到了少年時。吉塔認清了教練,對父親給予充分信任,找回了自信和成為世界冠軍的志向。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最後的決賽,爸爸因為被鎖小黑屋而不能夠親臨比賽現場,但最終吉塔憑藉著自我的成長突破了對父親的依賴而取得了世界冠軍。簡要分析吉塔的教練絕對是一個人人喊打的角色,他所關注的並非是選手的榮譽和個人的成長,而是他自己的名聲和利益。點位的不同使得無數像吉塔一樣的天才選手被埋沒而變得平庸。來自爸爸的鼓勵和信任是吉塔精神上絕對的動力,而教練的每一句話似乎都在洩氣。

電影《摔跤吧爸爸》,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

提氣的時候則志向容易堅定,而洩氣的時候則使人意志消沉。哪一種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呢?可喜的是,吉塔一步步地在國際大賽中擊敗對手,進入決賽。在決賽中,最終驚險獲勝,一戰成名。所謂:氣一則動志,持其志,無暴其氣,方成正果啊!吉塔的三次命運轉折層次分明,成為了詮釋“志氣與命運”關係的最佳註腳。

志者,心之所止,志向是我們這顆心最終要停留的地方,它和我們的命運有著直接的聯繫。希望我們面對殘酷的人生始終都能維持飽滿的熱情,不忘初心,以志為導,求得始終,成就大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