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如果沒有被後金滅掉,會持續多久?

義門世家


不會持續太久,李自成能打到北京已屬意外,明朝南方各省軍隊實力依舊很強只是一直觀望貽勿戰機使闖王僥倖攻下北京,其實勤王之師很快到達,李自成沒想到能攻下京城根本沒有做好做天下的準備和人才,他的夢想只是想做一方諸侯


北歸貓


很高興探討,筆者讀過《李自成傳》,感覺到李自成真的是個堅毅卻自我矛盾的人物。

事實上李自成堅決反對明王朝的統治,即便朝廷數度加官進爵封一等公,李自成也絕不招安,但這又並不能說明其愛民,因為擄掠富商貴戚普通民眾也深受其害。

矛盾在於,李自成向崇禎請求割地為王,已經自立又稱王何須明王朝冊封,實際上是制衡起義軍內部的勢力,只有明王朝存在,李自成的影響力便存在!

大順軍的內部各路部將皆有統御,使得李自成的直系並不佔據優勢,否則不會出現劉宗敏拷打明朝士紳階級,並敢頂撞李自成的事件。

從西北劫掠,到京城的拷打,李自成的大順軍早已經失去士紳精英階層的擁護,而農民軍內部更加不具備治理的能力,東征明朝事實上是農民軍糧食短缺的無奈之舉。

外部即便不是清王朝,大西政權的張獻忠,首先就對李自成的稱帝表達不滿,得知李自成進軍北京,張獻忠才進入四川建立政權,清朝不入關,李自成與張獻忠必有廝殺。

張獻忠的優勢在於,張獻忠麾下是團結的整體,而李自成麾下雖聲勢浩大,卻分裂各有心思,加之蜀地路途艱難,兩者最後的勝者很難預料。



此外,南明政權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尤其是把握住經濟的命脈,明清國庫半數依仗江南支持,所以,常年交戰的李自成軍,若無法佔領南明政權必須走向衰亡。

所以,內部分裂勢力越發嚴重,遼東清朝威脅,蜀地大西政權的制衡,南明政權把握經濟命脈,這樣危機四伏下的大順政權能夠堅持十年絕對是奇蹟!


多臻貴


首先,開宗明義,從置於歷史大環境下的時代發展角度來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只有滅亡一條路,或是亡於南明、或是亡於清朝、或是亡於農民起義軍內部。

總之,大順政權會絕不會長久,它的滅亡或早或晚,有著歷史的必然性。

先來糾正一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不是被“後金”滅亡,而是被“大清”滅亡的。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立清朝。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建國號“大順”,同年4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吳三桂合兵擊敗李自成。1645年,大順政權在清兵兩路夾攻下放棄西安,李自成敗走湖北通城九宮山,被殺。所以,滅亡大順政權的是大清。

為什麼說大順政權是滅亡是必然,原因如下:

李自成志大才疏、目光短淺,失敗是早晚的事

李自成於米脂揭竿而起,歷盡艱險,五潰明軍,建國大順,登上勝利高峰。但統治者的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政權發展的上限,李自成缺乏宏觀的視野和格局,駕馭不了全局,在取得勝利後又盲目自信。李信兄弟提出的:“據洛陽以掃蕩中原,據中原以奪取天下”的正確方針沒有被採納。從陝西出發東征時,又一意孤行,完全沒有考慮清朝可能採取的干涉行動,犯了戰略性錯誤。攻下北京,臣將驕奢,昏招頻出,喪失民心。

因此,即使李自成一時能夠保持統治,但外有強敵壓境,內有急劇衰頹之勢,大順政權一次次失去戰略主動,失敗只是遲來早來之別。

大順政權內部矛盾重重,失敗是早晚的事

農民起義運動中,不同武裝力量之間的衝突,如李自成與張獻忠、羅汝才之間的矛盾重重,李自成使陰謀殺害羅汝才,徹底分裂了反明陣營。李自成軍內,農民階級與知識分子的衝突、起義軍知識分子之間的衝突,如牛金星與李巖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李巖、田見秀等人的正確見解得不到李自成採信,李自成對陝西籍將領十分遷就,大順政權內部“老營”等派系林立,互相牽制,新降部眾“朝秦暮楚”,大順隨時有分崩離析的危險。

所以,即使李自成一時佔據北京,也必然不會長久,一旦外敵來侵,脆弱的大順政權隨時會一觸即潰。

大順政權沒有施政綱領,缺乏治理人才,失敗是早晚的事

在李自成心中的是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他的理想就是要攻下北京,來一個改朝換代。所以他越是努力地攻城掠地,越是努力地推翻明王朝,實際上就越把自己更快地推向毀滅。

大順政權建立倉促,一直在打江山,沒有招攬足夠的人才,軍中多是草莽英雄。立國後又沒有系統的治國之策、善政之舉,官制、軍制尚未推行,且沒來得及施行輕徭薄賦、減免賦稅這樣的仁政,沒有施恩於百姓,讓李自成無法得到最廣泛的認同。

所以,即使李自成在北京繼續君臨天下,大順政權因為缺乏良臣謀士治國理政的具體謀劃,沒有打基礎保長遠的打算,最終也將走向敗亡。

大順政權強敵環伺,失敗是早晚的事

彼時,大清順治皇帝剛剛繼位,雄才大略的多爾袞輔政。大清經過皇太極的治理,統內蒙、降朝鮮,國力日臻強盛,兵強馬壯,清朝君臣摩拳擦掌隨時躍躍欲試南下,堪稱虎狼之師。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此時仍在明朝勢力手中,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將決定擁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續明朝,並且江南、福建、兩廣地區沒有遭受大規模戰亂,文華財富、田畝人丁的實力和厚度遠在大順政權之上。此時,張獻忠也進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張獻忠一向與李自成不睦。

所以,面對著虎視眈眈的大清,躍躍欲試的張獻忠,以及立足江南的南明,哪一方都把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作為眼中釘和肉中刺,三方包夾之下,大順政權沒有超出任何一方的絕對實力,失敗為之必然。

李自成昏招頻出,失敗是早晚的事

李自成剛愎自用,盲目自信,稱帝西安後,又聽納不進忠言,獨斷專行,從“起義英雄”到“封建帝王”的發展出現斷裂。撤軍途中,李巖等人提出去河南打開局面,建立抗清根據地,李自成疑心日盛,誤以為李巖是想背叛,李巖反遭猜忌被殺,丞相牛金星父子最後也秘密出逃。李自成眾叛親離,已成孤家寡人。

所以,面對大順政權大廈之將傾,李自成損兵折將,人心離散,缺乏力挽狂瀾局勢的人物鼎力輔佐,失敗是必然。

  • 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農民革命運動歸於失敗的結局一樣,李自成的失敗及悲劇毀滅具有必然性。李自成每接近勝利一步,也就背叛自己出身及代表的農民起義一步,美好理想最終也將遭到徹底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