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式父母的一块最大的心病,也是这些中国式父母一生都为之背负的一个沉重负担。最近这场疫情中,中小留学生的回国问题闹起了很大社会反响。我们这里就来说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中小留现象。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中小留是一个简称,就是孩子还未成年的时候就送去国外的中小留学生,中国人近年来一直有句喊的很响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开始还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压的这些孩子喘不过气来,后来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腰包的充实,现在是直接把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们送到发达国家留学。这在当下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


中小留一直以来是一个当今社会引起很多争议的话题。本人一直是站在不赞同的角度的,原因是实在这些付出并不见得能和收益成正比,需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有的家庭是一生的沉重负担。


今天,一些做父母的或是因为手里赚到了一些闲钱,或是听了什么蛊惑宁可借贷也非得把孩子送到那些遥远的国度去镀金留洋,但关键是辛苦挣来的钱大把为孩子花出去后,却到底有没有镀到真金白银还是一个未知数。今天不乏无数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竹篮打水一场空,血本无归、欲哭无泪。孩子没学到什么不说,整个家庭还担上重负,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历史上最初的留学这个概念还是清朝末年,当年被列强打的满地找牙的清政府认识到了和西方的差距,开始放下架子向西方学习。清政府专门挑选了一些品学兼优,家庭富裕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学成回国者大有作为的不乏其人。不过也有不少望子成龙而一场空欢喜的例子。


听一个朋友的妈妈说,她的爷爷就是当年派送去日本的留学青年,学成回国后被派到如今称为福建省的地界做盐官,按说这个职位还不错,也是个肥缺,多少官员挖空心思还得不到这个职位。可惜人家爷爷受的是西式教育,不了解中国当时的官场文化,也看不惯当时官场之腐败污浊,上下人全得罪完了。最后愤而辞职回乡自己办了个私塾。


因为那时候还小,一直没弄明白,当年这位朋友的太爷爷是多大去日本留学的,去了几年,书读得如何,在日本是幸福之极,还是痛苦之极呢?反正最后最现实的结果就是,他太爷爷花了他父母大把大把的钱,然而并没有成为他父母希望的那种官场上能光宗耀祖的人,最后还是回乡来靠着父母的积蓄办起了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父母去世后,就靠教孩子读书识字糊口直到终生。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今天我们可以欣赏这位老先生的气节和风骨,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想,你要是是那位老先生的父母,内心作何感想?据说那位老先生的父亲就是因为此事郁积于胸、含愤去世的,去世前甚至曾叮嘱家人不准告诉这位儿子自己的死讯。


孩子的成长,起步确实非常重要,但起点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个成功人士,决定他成功与否的往往是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这段十来年的时间的历练和领悟,起点高确实有一定优势,但也只是进入成功大门的一块敲门砖,真正能达到成功更重要的是进入社会后自己的努力和对世态人情的练达。


目前据统计,很多名校毕业的海归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头顶上的光环还非常耀眼,领导也很重视,但很多一般三年后,如果你没有做出成绩,基本就会黯然无光。而每一个国家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这些从小就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海归往往在生活上难以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在工作上也和国内的同事也常常格格不入,这不可能不对他的事业产生严重影响。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最近在这场疫情之下,前段时间的英国小留学生回国事件已经闹的轰轰烈烈,一众父母们为这些孩子自己送出去的孩子的安全呼天抢地。近日又有3万多中小留学生滞留美国,美国目前疫情大爆发,眼下个个家长更是惊恐万状。国家虽然已经陆续开始接回这些孩子,但在家长们心中因这次疫情事件留下的恐怖阴影恐怕还得持续很久。只能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些父母送孩子出去的初衷我们都能理解,但真的是最好的道路吗?我们承认,西方的教育是有其成功之处,也有优越的地方。但今天的中国的教育其实在不断吸收和改进下,也没差到哪里去,公立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无不配备了无数好的资源和教师,只要关心得当,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一样能得到良好成长。还避免了无数不必要的风险。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现状是,教育如今成为了家长与家长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大比拼,大攀比,大显摆,无数家长为了孩子能上所谓好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就开始想出了各种办法各种招数去尝试去专营,现在更是送往了国外。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一个曾经教授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老教授说,在他身边,看到那些亲戚友人们为了把孩子送到杭州,上海,北京,甚至国外的好学校读书而四处乱串,托人,花钱找关系。因为他有些名气,甚至经常来找他帮忙,简直看的他眼花缭乱,烦不胜烦。而他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们都只能在他的眼前或者其父母的守护下读书,学习,成长,一样都很优秀。他总结道,孩子只要善加引导和管理,不比那些上所谓名校的孩子差。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孩子在成长时期,需要父母的守候,父母的关爱。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不是为了名声,为了脸面,为了虚荣,为了不切实际的远大理想,把一个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你还需要明白的一个简单事实就是,那些国家把你家的孩子接过去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绝对不是为了帮助你民族的崛起。我们知道,在这些发达国家去留学,所有开支算下来费用都是不菲的。据统计,2018年仅澳洲国际学生市场每年就产值三百多亿澳元。所以,赚钱才是这些教育机构的真正目的。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一般都会安排一个寄宿家庭,有的甚至是一个家庭看管几个孩子,每月拿取一定的报酬。你可以想见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在没有亲人无私的关怀下,他们的人生成长期一点点感受到的是被抛弃,被孤立,被冷落,被冷眼对待,最后是心灵的极度虚弱和可怜可悲。


这里不否认,有成功的,但是相对孩子所受到的心灵伤害,恐怕这不能叫成功。健全的人格也是孩子成长期的一个重要教育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个真实的事例。读后也许能让许多人反思。


一个朋友常居荷兰,因工作关系经常回国,一次回国一个老同学托他给在荷兰留学的14岁儿子带一些钱,这位老同学是一位单亲妈妈,在某企业做着清洁工,母子相依为命。当年她不知道听了谁的劝说,为了孩子一咬牙一狠心把房子卖了,送了孩子去荷兰留学,目前孩子寄宿在一家荷兰家庭里。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这位母亲拿出1500欧元交给他,说这是她两年的积蓄,还不断告诉了他孩子的许多事,说孩子很聪明,很活泼,很可爱。母亲说起孩子的时候那份神采飞扬和充满自豪的样子让这位朋友印象极深。朋友回到荷兰后,如约上门去拜访了这家人。


开门后,主人很有礼貌,很热情,他说明来意后,主人叫出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怯生生地看着他,没有打招呼,一直保持着沉默,甚至感觉非常怕生和怯懦。朋友觉得有些不对,好像这个孩子和母亲口中描述的孩子完全是两个人,于是只是礼貌地问候了主人,没有当场把钱给这个孩子。


后来,朋友专门把这个孩子叫到自己家,把钱给了他,并在家吃了一顿饭。孩子接过钱的时候,没有感谢,没有问候妈妈,依旧拘谨地保持着沉默,整个相处的时间里,犹如一只对四周充满恐惧待宰的小羔羊。在离开的时候在朋友百般追问下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回家。就独自转身跑走了。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事后,朋友心情很沉重。这位母亲倾家荡产、含辛茹苦地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把儿子送到国外留学,其用心之苦没人不为之感动。事后,朋友了解到,这个家庭并没有虐待孩子,确实尽到了一个寄宿家庭应尽的义务,孩子的这种性格形成完全是因为对母亲从小的那种依赖造成的,孩子在远离母亲的陌生环境和压力下已经变成了一个恐惧、孤僻、避世、自闭的孩子了。不知道这位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什么感想。


人性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文化,那就是在哪里都不如故土和自己父母身边好,今天散落在国外的那些无数中小留,住在别人的家庭里,看着人家的脸色,即便对自己再好,可那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无论如何也是挥之不去的。这些父母为了自己在攀比中出尽风头或那些虚妄的目标,把孩子置身于千万里之外的异国它乡,这些父母今天是否也饱尝到了进退两难的内心煎熬和无所适从的痛苦?


我们知道,照顾一个孩子需要花出的心力和精力是每个做过父母的人深有体会的,做这些"代父母"的人情价格是多少?可能是没法计算的。对于你支付的那些费用,如果真正尽心尽力的话,将是远远不成正比的。所以这些父母也确实没有权利怪人家不能和你一样对孩子那么无微不至了。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生物的排他性在动物中间一直存在,在人类社会中也一样存在。在这里,我们不必因为什么高大上的道德理由去否认。


这些中小留中很多是工薪阶级砸锅卖铁出"巨资"供孩子留学的,当然期待别人也掏心掏肺的对他们的孩子,可能吗?


给监护人支付的费用也就是监护人的冠名权,法律是上合法了。但还指望人家鞍前马后为你孩子事事奔波,事事到位,可能吗?


而这帮中小留的孩子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在成长中,他们最需要的是关爱,体贴,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和相亲相助,如果最基本的爱的前提都没有了,什么样的洋国家,洋学校还有什么教育效果和作用?我们的孩子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身体与心智的健康成长,而不是那些学位和某种价值观的思想。

今天的中小留,一个中国式父母的奇怪现象,真的应该和值得吗?


所以在这里,规劝下那些准备送未成年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们,一定要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听取下他们的愿望和诉求,观察下他们的自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否则的话,你浪费无数财力,送出去的是一个希望,而他日收获的很可能是一个绝望。因为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以后一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