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羅嶺鎮:政策落實到底,生活滿懷希望

安徽網安慶消息 我叫汪孝博,今年26歲,家住宜秀區羅嶺鎮小龍山社區大塘組,家裡4口人,爸爸媽媽,奶奶和我。今年我已是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了。

2013年,我的父親汪洋患精神殘疾二級,需要常年吃藥,奶奶年事已高,八十有餘,沒有勞動能力,家庭所有收入來源依靠母親打零工為主,母親身體本來就不好。每逢開學繳費,母親都很為難,東拼西湊才能湊夠學費,早在多年前我就能感覺到上學給家裡帶來的經濟困難,正因我家生活困難,我父親向村裡申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4年,我參加高考,有付出就有回報,以優異的成績被安徽肥農業大學錄取,一份錄取通知書裡面包含的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喜悅,更有全家人的期待。但是,當我和家人看到這一份錄取通知書之後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本該全家人一起開心的瞬間,這會家人都在為了“學費”而憂愁,因為學費對於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實在過於昂貴,如果繼續上學,意味著父親就不能按期服藥。

就在家裡為我上大學學費焦愁的時候,小龍山社區工作人員一行人來到我家,瞭解了家裡情況,看到我家真實的困難,為了解決學費、藥費、收入低等問題,在這幾年,社區幫扶人章瑛娥同志為我家展開了一系列舉措:本科扶貧專項助學金,4000元/年;社保兜底2個B類低保,672元/月;我父親的殘疾補助,1520元/年;還有產業-養雞、小額信貸、土地流轉、享受醫療服務和養老保險待遇......這一系列的政策照亮了我們家前進的道路,給了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2016年,社區幫扶人就幫我安排在鎮裡的安慶春佳塑料廠打工,每月純收入3000元,我就有了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不用到處打零工,東奔西跑了。”我的母親楊龍梅開心地說道,“就業扶貧讓我們家脫貧有路,估摸著一年的收入,今年我們每個人收入都要超過一萬元了!”

2017年,我家光榮脫貧,當我的父親親手拿到光榮脫貧證的時候,一家人感激涕零,是政府的每一項惠民政策摘掉了我家貧困戶的帽子,是政府的扶貧政策,為我家披荊斬棘,走向富裕之路,生活無憂。

我慶幸,我出生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我要感謝黨和政府有這麼多好的民生工程政策,在今後的日子裡,一定不會辜負親人、幫扶人和政府的期望,心懷感恩之心,順利完成我的學業,將來用知識回報社會,以敬政府愛民之策。(汪孝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