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七郎八虎,都是万人敌,为什么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用户104031846072


杨家将不是主帅,只是大将,在北宋的历史上,宋辽夏相对而立,终因燕云十六州丧失和朝政的腐败,北宋逐渐走到了历史的尽头。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到1125年辽被金干掉,宋辽对峙局面长达165年。有原来的南北对峙,演变成后来的宋辽夏三足鼎立,最后引金止渴于1127年自取灭亡。

战乱期间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北宋杨家将和南宋岳飞。

辽军屡屡进犯北宋重镇。虽然屡攻屡败,但是势头不减。公元982年9月,辽景宗去世,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有萧太后临朝称制。边将贺怀浦父子进言,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正是攻取燕、蓟的好机会,宋太宗信以为然,决定再度骑兵。公元986年,宋军兵分三路向北进发。

西路以潘美、杨业为正副将领,出雁门关,攻取云、朔、应等山后各州;中路以田重进为主将,由定州出飞狐,直取蔚州;东路以曹彬、米信率领主力军出雄州,目标为幽州。然后三军会师,再齐力攻打幽州。

而此时,辽军已迅速集结,正寻机干掉西路军。在这种形势下,副将杨业主张暂避敌锋,以偏师出寰州以东,配合云、朔守将,安全撤离两州军民。这个正确的决定却遭到

监军王王侁、刘文裕的反对,坚持要求杨业率军正面迎敌,还职责杨业畏敌怯战、心怀不轨。作为主帅的潘美竟然也默认这种错误的主张。杨业无奈,只得出战,临行前与主将潘美等人约定陈家谷布阵迎接。杨业出战便遭到辽军耶律斜轸的重兵伏击,且战且退,等转战到陈家谷时,满以为会来个出奇制胜的攻击。谁知道,怕死的潘美、王侁等人早已退逃。很显然,这些人是在利用杨业牵制辽军,腾出时间来自己逃遁。这既表现出军事败退路上的缺陷,也反映出帅军将领的人员安排的重要性。如此猛将,千年难寻,损失巨大,更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进程。

结果很明显,悲愤的杨业率领部下与众多的辽军拼死力战,全军覆灭。杨业被擒,绝食而死,杨家将的第一代就这样无声无息的陨落了。杨业素以骁勇著称,号称“杨无敌”。

他的死亡给宋军造成极大的影响,此次惨败后,宋太宗再也不谈收复燕云之事,遇到这样的皇帝也是名将们的悲哀。领兵打仗,将帅的任用决定胜负,而相信优秀将领的临战判断更是成败的关键。










神秘大咖风趣学堂


我国古代流传的抗击外族的话本、小说,以宋朝为最,比如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军等等。

这除了因为话本小说是从宋朝开始流行的之外,便是源于宋朝几乎没有真正的名将,所以只能在小说中过过瘾。

1,杨家将

杨家将,真实存在的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人,七郎八虎、八姐九妹都是不存在的,杨宗保、杨宗英这一代人也都是虚构出来的,当然身为杨宗保的妻子的穆桂英也就是假的了。

杨业本是北汉降将,但确实抗辽有功,史载其980年曾在9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第二次北伐辽国,史称雍熙北伐。杨业随军出征,最终被监军王侁威逼力战而死。

这,基本上就是杨家抗辽的故事,后世将杨业之死嫁祸于潘美(即潘仁美),孰不知潘美才是大宋开国的真正名将。

无法收复燕云十六州,不是杨家将的罪过,而是整个大宋的问题。

2,与我们常常想象的不同,除了开国时期,宋辽并非一直在打仗。

公元1005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以每年30万岁币换来了和平。

辽国几乎是我国历史上最守信用的游牧民族,宋朝每年给钱后,说不打仗便真的不打仗了。

于是宋辽之间实现了百年和平,直至金国崛起于辽国版图之内(1115年)。

既然大宋官家都不想打了,臣子们也乐的享受这“太平盛世”。

所以,杨业确实是一员战将,但七郎八虎均为传说,收复燕云更不是杨业这个级别的将领能决定的。

宋朝以文抑武,大宋官家虽然也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


心向青山


演义小说和历史史实是两个概念,七郎八虎是经过演义的小说人物并非真实的历史存在。

历史上负责抗击辽国的主力并不是杨家将,而是杨老令公的夫人家的折家将。

杨无敌

杨老令公原名杨重贵,他曾经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刘崇的下属,刘崇赐他国姓刘名继业。他的父亲杨信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其弟杨重勋追随杨信镇守麟州。

弱冠之年,杨业开始追随北汉刘崇,出任保卫指挥使,他骁勇善战,屡次立功后,升任建雄军节度使。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也为他赢得了“杨无敌”的称号。

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太原时,爱惜杨继业这位将才,曾重金礼聘于他。当太原成为一座孤城,败局已定时,杨继业劝谏刘继元降宋,以免生灵涂炭。顺利拿下太原后,赵光义召见了杨继业。并拜杨继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宋太祖班师后,杨继业兼领郑州刺史。

作为边将,对边关军务的熟悉程度无人能及杨继业,赵光义升迁他为兵马都部署。

辽军进犯雁门关,杨业带领数千兵马,自西陉出发,从小陉到雁门关北,从辽军背后突袭他们,辽军大败而归,几乎全歼辽军。此役之后,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兼领郑州、代州。雁门关一战,让杨业名扬契丹,辽军一望见是杨业的旌旗,都望风而逃。

作为降将,杨继业受到赵光义的重用的同时,也惹来了满朝非议,受到弹劾也就在所难免。赵光义将奏折密封后,发给杨继业。赵光义的信任让杨继业感恩戴德。

陈家谷一役由于监军王侁和主将潘美没有及时接应杨继业,造成他被俘,绝食三日而亡。

折家将

陕西府谷县城东北的府谷县,有一家族折[shé]氏。也就是杨继业的夫人的家族,《杨家将》演义中的佘老太君其实应该叫折老太君。她是折家将第三代。

第一代折家将折从阮,原名折从远,是折家军的开山的重要人物。

第二代折家将折德扆,他的女婿就是杨继业。

折家将传至第八代时,随康王衣冠南渡,病逝于长沙。

燕云十六州

自宋太宗之后,生长于深宫的皇子们,已经没有了太祖和太宗的尚武的精神。宋真宗的澶渊之盟的御驾亲征,也是被寇准生拉硬拽去的,从心中他是一万个不想去。当有机会澶渊之盟的时候,他是巴不得赶紧签署协议,以金元换和平,百年间宋辽之间无战事。

燕云十六州也就没有了收回的可能性。

杨家将之时演义小说而已,演义和历史史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上不行则下不效,宋朝廷的重文抑武之策,决定了武将没有用武之地,燕云十六州的命运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