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真正孝順的人多嗎?

沂蒙小詩


題主問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真正孝順的人多嗎”,再一個是關於“婆媳關係”的,那麼我不妨分開來說一下,先說這“百善孝為先”吧。

提主問“真正孝順的人多嗎?”,非常負責任的回答“多”,但是社會發展到現在,每個人對於孝順的理解也有不同,有些人認為我有錢,我不斷地給父母買東西就是孝順,也有人認為我聽父母的話就是孝順,再不然就是經常去看望父母也是孝順,不管是自認為的那一種孝順,都是從惦記父母的角度出發,說明這孩子沒白養活;但恰恰問題就出在這兒了,因為現如今的很多父母他們並不缺錢也不缺少物質上的享受,甚至有的父母還能倒貼給子女一些金錢上的幫助,於是當代孝順就起了變化,變成了“常回家看看”,從這點上看,今人的孝已經和古人有了很大不同,所以我就琢磨提問者的問題,“真正孝順的人多嗎?”很顯然,他是從“古孝”的角度發出此問,那古人是怎麼行孝的呢?

“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出自晚清近代著作《圍爐夜話》,它的意思是不管你幹什麼,“孝道”都應該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古人的孝是一種霸道的孝,是一種封建禮制固化出來的孝,於是乎,古代出“愚孝”是常見的事情,也就是說“兒女不應有任何違背父母的行為,孝是一種社會權威性的存在,兒女必須要聽父母的話不可有違,並且要傾其所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就是古人的孝,放在今天,實話實說,誰都做不到。咱先暫且不談“二十四孝”裡的諸多行孝故事,咱就說說電視劇《大宅門》裡的白景琦,因為這電視劇幾乎都看過,所以說的明白,白景琦是多麼精明的一人啊,但他偏偏在孝順上面“行愚”,不管白老太太說的對錯,他都畢恭畢敬地盲從,這在電視劇裡表現的特別突出,而就是因為不分對錯的盲從,他也做了不少讓今人看不過演的蠢事。

那麼現在時代變遷了,古人的孝還能不能“古為今用”,我個人覺得不實用,但你不要以為我在這裡是在抨擊“孝道”,要知道盡孝是一種完善人性“本體”的行為,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人必須要盡孝這沒的說,不管在哪個時代我們都應守住這個做人之本,但是有一點必須要說明,那就是隨著社會文明的進程、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通,“愚孝”行為已經被今人早已拋棄,所以我覺得題主的提問,就應該從時代的角度出發,這樣解釋起來才更有意義不是嗎。

那現代人應該怎樣盡孝呢?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現如今社會最鼓勵的就是“陪伴”,儘管很多人都不在自己家鄉謀業,但也要深深記住“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的那份念兒心情;要知道再高檔次的物質、再奢侈的吃食,它們都是沒有感情的,物質只是盡孝的一種次要表達,而絕不是盡孝的“主指”所在,只有子女來到父母身邊、親身陪伴父母,才可以給父母一份愛之回饋的大禮包,其實父母需要的就是這個。

再來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婆媳關係應該怎麼做?

一個女人嫁給自己的丈夫,於是婆媳關係生成,現如今的小兩口和以前相比已經好多了,以前都是一家幾代同住,那是一個屋簷下的婆媳關係,更難處,可以說家庭內部矛盾因婆媳不和而不斷出現,但現在都講究結婚以後另立門戶,所以婆媳見面的次數明顯縮少,因此婆媳之間發生矛盾的概率也相應降低了。一個禮拜或是更長時間才和婆婆見一面,如果做媳婦兒的還從中挑三挑四那是不是就有點過分了,而婆婆也一樣啊,就算對媳婦兒的某些做法持有意見,也不應該當面撕破臉。

按理說這樣的婆媳關係應該和睦了吧,但現實可不是這樣。有些媽媽認為,自己一手把兒子養大,就算兒子結婚也是自己的兒子,因此就特愛摻和人家小兩口的家務事;而媳婦兒認為,他現在是我的丈夫,我們是兩口子,這樣一想就對婆婆有一種排外心理,把婆婆當外人了,由此可想而知,就算不住在一塊那也是矛盾頻發。因為帶孩子問題、因為丈夫給他父母錢的問題、因為看不慣媳婦兒的毛病、因為出主意人家小兩口不聽等等,針尖對麥芒何時有個清?而身兼兒子和丈夫兩重身份的這個男人可就倒了大黴,往哪邊兒扭頭都落不是,這就是現實中的婆媳,兩個女人狠勁擠兌一個夾在中間的男人,其實說白了都是不開竅,一個疼兒子一個愛丈夫,但有這種疼法兒愛法兒的麼?

那麼當代婆婆應該怎麼做才能和兒媳婦搞好關係呢?

我覺得首先應該把關係理理清楚,兒子成家和未成家就是一個分水嶺,結婚前做母親的怎麼做都行,因為他只有兒子這一個身份,但結婚後就變了,他不但是你的兒子更是人家的丈夫,他有了自己的小家他長期待在自己的小家裡,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已經脫離了母體自行成長去了,那做母親的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對兒子事事掛懷什麼都管,那人家娶媳婦幹什麼的?

第二點:媳婦再親、再盡孝,也要保持三分禮待,因為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所以就永遠形成不了血緣紐帶,所以再好的婆媳關係也會有所隔心,這咱得實話實說不能誤導,如果你要拿媳婦真跟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想說就說想罵就罵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第三點:年輕人與上一輩定有代溝,很多行為方式不能統一,很多看待事物的思維也不一樣,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做婆婆的最好不要把手伸得太長,直接伸進小兩口的家裡去攪合,這沒好兒,另外新時代的婆婆在思想上也應該有所變化,多體諒一些年輕人,不要老挑媳婦身上的缺點,只要人家小兩口能夠恩恩愛愛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也就是了。

那麼當代媳婦兒又該怎樣與婆婆相處呢?

我覺得只要做到兩個字“理解”就夠了。

不要小看“理解”二字,有了它,處事敏捷思維通達的媳婦兒就會懂得老一輩兒的思維方式為何固化或者陳舊,理解能夠讓任何事情迎刃而解,只要心裡清楚、腦中明白,那麼你就不會做出讓婆婆不高興的事來。

比如說丈夫往父母家拿錢這個問題,而且還不是一個小數,那媳婦兒心裡肯定不舒服,但要知道那是他的親孃,你對孃家媽的感情是怎麼樣的他對她的親媽就是怎樣,那麼他孝順自己的親孃你又有什麼看不過眼的呢,再說自己的小家並不是拿不出這些錢來;再比如遇到婆婆給自己提意見,先別急著反駁,先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真做錯了,婆婆不會無緣無故的說你對不對,假如真是自己錯了,陪個笑臉認個錯很容易就過去了,幹嘛要鬧出個家庭矛盾來啊,如果婆婆誤會你了,那也要心平氣和地與婆婆解釋清楚,嫌隙一旦掀掉,不又是說說笑笑一家人了麼。

所以個人覺得只要做媳婦兒的能從“理解”的角度與婆婆共處,而做婆婆也能用寬厚的姿態對待兒媳,那麼婆媳矛盾是根本不會出現的。


喜歡養花的男人


歲月匆匆不饒人,

轉眼便是幾十春。

花木繁榮酬風雨,

養兒方知父母恩。

王祥臥冰為求鯉,

黃香扇枕且溫衾。

孝子忠臣傳萬代,

忠孝垂名自古今。


Jgq724


百善孝為先,真正孝順的人多嗎?孝順自己的父母,應該有很多的。但孝順公婆,我想應該是互相的,“人之初,性本善”,剛結婚過來的兒媳婦應該不會剛過來就兇巴巴,肯定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摩擦導致的婆媳關係的變化。



兒媳婦剛嫁過來,應該和婆家和睦共處、互相互讓、互相理解和包容。但也要看對方,如果自己的善良和包容能換來對方的理解、互相關愛,那就應該堅持下去發揚自己理解和包容的精神;否則,就千萬不要無限制地一味忍讓、委屈求全,那樣會導致婆家人誤以為自己傻瓜好欺負、得寸進尺,最終害人害己。

我剛嫁到婆家的時候,對婆家人我都是很熱情,家裡的家務大事小事搶著幹,拖地、做飯、洗碗,從不落下。家裡就一個洗衣機,婆婆總是把她和公公的髒衣服堆在洗衣機裡,一放就是幾天不洗。我要洗衣服的時候只好順帶幫她洗了,慢慢地全家人的衣服也是我包洗了。



經濟方面,我婆婆也是很有一套,開始有事沒事總拉我一起上街,看到什麼漂亮的衣服她都想買,可是她每次都說身上沒帶錢叫我先墊上,墊就墊唄,回家我也不好問她要,她也總是不會想起墊錢的事。久而久之,只要她一提出讓我陪她去逛街,我都怕,都找各種理由拒絕。有時實在拒絕不過,就陪她去了,面對幾百元一件的衣服,我只好實話實說,告訴她我沒錢了,誰知道她竟然說等我發工資了再幫她買。想想我一個年輕人,正是該打扮自己的年齡段,為了家庭開支,我自己一年都沒給自己買一件衣服,她一個六十多歲的人,家裡衣櫃滿滿的都是她的衣服,她臥室放不下了還拿來我臥室放,還不滿足,滿腦子都在想買買買。



要是自己掙錢或者問他自己兒子要錢買我可以理解,憑什麼問我要呢?結婚我看在他家困難份上沒拿一分錢彩禮,是我自己打工幾年存的錢給他當彩禮錢送給孃家,孃家給的嫁妝比彩禮錢更多。

自己打工幾年,捨不得給自己買衣服,也捨不得給自己父母買衣服,全部拿去給老公掙面子當彩禮錢了。現在,又憑什麼拿錢給婆婆鋪張浪費買那麼多衣服呢?

所以不是不孝,兒媳婦孝順公婆也是要互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