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願意自己做個留守婦女還是讓孩子做個留守兒童呢?

檸檬不太萌a


留守婦女我一直認為是一個不太友好的稱呼。

無論是留守婦女還是留守兒童,聽起來都很扎心。就像我們之前把“阿爾茲海默症”叫“老年痴呆”一樣的不友好。接下來我想給她們都換個說法來回答這個問題:止語媽媽和止語兒童。

為什麼這樣稱呼?我給大家講講我的一些經歷。

我曾經是一名多年的記者,那時候採訪主要就是深入農村,看到很多很多這樣的媽媽和孩子。她們鮮活而友善,但你發現她們好像沒有自我。

丈夫常年不在家,止語媽媽要照顧家裡所有的事情,地裡的莊稼,公婆,孩子。孤獨,心酸,無助,這些我們常常去覺知或者面對的情緒,在她們看來,彷彿是一種自然而然,她們從不覺得這些有什麼好講的,是大家的常態。

止語媽媽常年面對的其實是非常多的煩惱:帶孩子的無力,自己沒有知識文化的彷徨,以及一年只能見一次丈夫的所謂婚姻還有農村裡東長西短的輿論世界。

這道題不是一個選擇題。如果是媽媽,肯定是希望能陪伴孩子又能陪伴愛人。在採訪裡,我們也看到很多因為留守變得開始厭學打遊戲抽菸打架的止語兒童。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跟別人不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內心的那份訴求去找誰訴說。

在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大政策下,止語媽媽和止語兒童正在好轉。因為一村一品等產業的帶動,爸爸們開始大量返鄉創業或者工作,媽媽們也能在家附近打份雜工。止語孩子會越來越少。

至於究竟選擇做止語媽媽還是止語兒童,依然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這是一個不能為別人做決定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








娜姐觀職場


假如真讓我選一個,我寧願選擇留守婦女,自己在家可以照顧孩子和老人,絕對不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兒童在成長中,需要父母一起陪伴和教育。我的現實生活中,老人和孩子都被我帶到外面和我一起生活了!


婷姐愛做菜


你為啥不多個問題呢,有人願意做隔壁老王咋整[呲牙][呲牙][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