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长大的农民子弟,如何接过渐渐老去父母手中的锄头,把农业搞下去?

都匀猫头鹰


“农民子弟”是个统称名词,“老去的父母”、“手中的锄头”、“农业”等词汇也只是个统称名词,如果自己不是当事人,就别去担心这些宏观上的现象性问题,各人自扫门前雪,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些事不是某一个人该操心的。

我是农村出来的,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我父母是农民,那么我也就是所谓的农民子弟,而现在我的父母也奔6了。说句不好听的话, 虽然我有农村户口,但真的没资格接父母手中的锄头,至于所谓的农业的概念也就更无从说起了。

基于一些历史问题,我们家就是那种城里没房子、没工作,农村没宅基地、耕地的二无家庭,也就是说我空有农民子弟的帽子,却没办法接父母手里那把美其名曰的锄头。

而基于当下的农村实际环境来看,老一辈之所以种了一辈子地的原因,是因为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别的工作可以提供经济收入。但到了咱们这一代人就不一样了, 不种地可以选择外出打工、做生意赚钱,而且赚的钱并不比种地少多少,而自己拥有的耕地也可以在村集体内转包出去,虽然会少收一些钱,但综合来看还是划算的。

难道就因为自己是农民子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一定要接过父母手里的锄头,再次种一辈子地?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很多人说,农一代渐渐老去,农二代边种地边打工,而很多弄三代不会种地,意思说新老交替青黄不接,这对农村农业是个威胁。我觉得这就是杞人忧天,起码我去过的农村、呆过的农村,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但那些肥沃的耕地也没看到荒废,也就是说终究有些人还是要靠那一亩三分地生活。而且现在种地的方式也与以前不同了,一些种植大户每年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农三代会不会种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替农三代种地就好了。

子承父业虽然是好事,但也不是绝对的,不接父母的锄头,耕地就没人种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新农志


渐渐长大的第三代农民子弟,是不愿意接父母手中的锄头的,随着社会能发展,很多去了城里务工,但是很多为了尽孝道,也只好选择陪在农村父母身边,大部分没有学会种田,我个人觉得一部分人愿意住在农村,而有一部分人不愿意住在农村,而愿意住在农村的,也不愿意种庄稼,他们只是喜欢农村的环境,和农村的菜,最大可能就是种点菜,种点花花草草,喂点鸡、鸭、鹅。

就这位题主的问题,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农三代的区别,及一些看法。

(一)什么叫三代

1.农一代大概是指,土地改革前和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承包到户,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的那一批农民,现在基本己老了,年轻一点的也应该有五六十了,也有很多也命归黄土,这一辈人,日出为作,日落也不息,内心善良又纯朴,而大多也没啥文化,但对农村庄稼却有着他们无比丰富的经验,二十四个节气铭记于心,什么时候春耕播种,什么时候是雨季,什么时候收谷犁田,现在看来,他们都可以说是农村里的教授。即使再怎么勤劳,但也有一部分,每年都会有揭不开锅的日子。

2.农二代应该属于70后80后了,对农村的庄稼有一点小认识,随父母交过公粮纳过税,拿过锄头铲过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份农二代渐渐的走进大都市里打工,经商,对农村的事物渐渐变成了陌生,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在城里买房,安家落业,变成了半个城里人,慢慢的回农村的时间就比较少了。还有一部分,却留守在农村,他们勤劳朴素,但比起之前的农村生活,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会挨饿,不会挨冻,但时不时也会有不甘愿平淡,而想去打工的想法,却也因为尽孝道,舍不得离开父母,不愿意放弃家里的庄稼,内心就这么相互矛盾的过了几十年。

3.农三代应该就是八五年以后的农民了,祖辈都生活在农村,自己不愿干农村的活,而且对农业知识也不懂,随着时代的变化,国民经济富裕,这一代农民甚至心里时刻想着,有那么一天土地被征收了,自己和父母就不用种庄稼了,有洋房住了,其实这也是属于正常的心理,毕竟谁不想住洋房开豪车,而且还不用做很多事。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农村也科技化机械化操作。又因为北方和南方的地域不同,而且北方土地平整宽阔,而且土地肥沃,种的庄稼收成也高很多,现在北方基本上都是机械化种田栽秧,大大的减少了劳动力的付出,而南方相对来说,山比较多梯田多,不利于机械化劳作。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北耕南织才是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实作为农民,也不一定要接过父母的锄头,埋头苦干,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干,比如说经济型养殖业,经济型种植业,也是可取的劳作方式,南北产业互享,你耕我织又何曾不可呢!





重庆陈小厨


如果城里人能看得起农村人,别老是攻击我们农民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