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常常忍不住打孩子,事後很後悔,又打又後悔,怎麼辦?

積極家庭教育


孩子頑皮,經常闖禍,每次我都會氣不打一處來,回到家就把孩子給痛打一頓。

但是,打完以後又心疼,可下回看到孩子淘氣不聽話,還是忍不住……

怎麼才能從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呢?

想必很多父母都會是這樣的,尤其那些長期是單獨一個人帶孩子的媽媽們,更是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把一個孩子拉扯大,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除非,你天賦就很喜歡孩子,覺得帶孩子就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而且樂趣就在於,能不斷髮現孩子折騰各種事,自己有總能樂此不疲地去找出各種更有趣的方式來搞定他——在你的眼裡,這就是完美的生活,而不是搞定孩子之後,才能開始完美的生活。

忍不住打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是認為——

搞定孩子之後,才能開始愉快地生活。所以孩子一直在搞不定中,我們一直在希望進入愉快的生活,孩子的鬧騰就成了最大的障礙

。當我們無計可施時,打,就成了自然的選擇。所以,我們忍不住打孩子,就說明我們已經失去對孩子教育的能力,打,這個行為只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外表看起來是在教訓孩子,孩子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但時間長了,孩子也看明白了——其實媽媽打我,不是在教訓我,而是她情緒不好。

面對“忍不住打一頓”還是“忍一時海闊天空”的選擇難題時,媽媽們心裡總是有苦難言,酸澀難當。

A媽說:

“兒子寫作業寫得一塌糊塗,一點沒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就知道玩遊戲。情急之下用書砸到孩子的額頭,看著孩子腦門上的血印子,晚上心疼得睡不著覺。第二天,還要給孩子大大的補償。”

發脾氣到最後,心疼難過的還是自己。捨不得孩子受委屈,但是孩子不聽話,自己也委屈,這是左右為難的“糾結媽媽”。

“兒子寫作業寫得一塌糊塗,一點沒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就知道玩遊戲。情急之下用書砸到孩子的額頭,看著孩子腦門上的血印子,晚上心疼得睡不著覺。第二天,還要給孩子大大的補償。”

發脾氣到最後,心疼難過的還是自己。捨不得孩子受委屈,但是孩子不聽話,自己也委屈,這是左右為難的“糾結媽媽”。

B媽說:

“孩子不聽話,自己發脾氣總是不含糊,該打該罵一點也不手軟,連老公都覺得自己太強勢了。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絕對不能有一點的妥協。寧肯發完脾氣以後,對孩子好一點,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不聽話,自己發脾氣總是不含糊,該打該罵一點也不手軟,連老公都覺得自己太強勢了。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絕對不能有一點的妥協。寧肯發完脾氣以後,對孩子好一點,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B媽覺得自己的強勢可以改變孩子,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堅決要做一個手段強硬的“鐵血”媽媽。

不管是打罵以後後悔內疚的媽媽,還是將打罵貫徹到底的媽媽,都是在“為了孩子變得更好”的路上努力著。那麼,到底該不該對孩子發脾氣甚至打孩子呢?

我覺得,“發脾氣”其實也是一件挺正常的事。雖然我堅持認為“愛的教育”是對孩子最好的營養劑,但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和無法溝通,偶爾“唱白臉”能讓孩子有所警惕。適當地發脾氣,是媽媽和孩子之間的一個“危險警示”:我很愛你,可以容忍你,但是你觸犯底線的錯誤行為真的惹我生氣了。

發脾氣,一方面會讓孩子內心有所顧忌,就像風吹雨淋能讓小樹苗更頑強地成長;另外一方面,它是媽媽情緒的一種出口,也能夠在孩子面前展現更真實的自己。

孩子打了,就打了吧!親愛的媽媽們,只要你知道打完了,還會心疼孩子,其實對孩子是不會造成什麼心理創傷的,但也不會對孩子構成什麼有效的教育結果的。

那上千年我們老祖宗傳下了的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何理解呢?這可是說,打孩子不僅有教育的價值,而且還說出了其教育價值非常高,這是為什麼呢?

我找幾段相關的故事給大家說說吧。

“棍棒底下出孝子”,確實是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師長是可以用棍棒來教訓孩子的錯誤的,但這個用棍棒的教育,不是現代人想象的——拿著個棍棒可以亂打孩子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禮”規來打的。

“禮”是通理的,也就是說,既然是在教育孩子,那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教育的內容是要符合道理的,要按照一定的儀軌來進行的,絕不可是我們父母師長縱容自己當下的煩惱,隨心所欲的發洩情緒行為。

所以,我們一定要意識到,我們的情緒只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手段,因此一定不要讓情緒失控。

單純的批評和指責會讓孩子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你的態度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錯誤本身。

只有耐心、溫和而堅決的“發脾氣”,才是真正的“教育”。

發脾氣人人都會,但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正確地發脾氣”,達到教育的目的。

強硬只能刺穿孩子的堅固的外殼,只有溫和的堅決才能觸及他們敏感柔軟的內心。


優思理科王


你好,做為過來人,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家有熊孩子,被“氣瘋”是常有的事情,情緒一個不小心沒控制住,行為就特別容易失控。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情緒是得到了發洩,可你知道嗎?你從講道理,到訓斥,再到打,其實是會一點點的把孩子逼麻木的。更大的問題在於,孩子跟你學會了暴力宣洩的習慣,這會影響孩子一生。

所以,面對孩子,無論遇到何種情境,都該儘可能情緒平穩。

下次孩子不聽話,你不妨嘗試一下這麼做:

  1. 先努力平息怒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如果管不住了,就先離開一會。回來之後再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原則是,找準重點,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情緒。
  2. 收起你對孩子的控制慾並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請允許你的孩子是個不完美的孩子,平和地看待孩子的缺點,給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3. 如果孩子真的犯錯了,不要打可以換種懲罰方式。比如讓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情(做家務等),還可以禁止他們做喜歡的事情(玩遊戲等)。

希望從今天開始,你的雙手不再揮向孩子,別讓孩子帶著負能量長大。


分享有用的育兒經驗和知識,助您輕鬆成為育兒達人!歡迎關注@政媽育兒堂 !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政媽育兒堂


您好,我是一位美術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七歲孩子的媽媽。

教你一個直擊人性的辦法:你一直打孩子,有一天孩子大了很可能會打你,你受的了嗎?就問你怕不怕?

對孩子有敬畏心

其實,人只要對著一個自己不能控制的對手,不是極端憤怒應該都不會出手。你的潛意識就是覺得孩子沒有反抗能力,我們在極度憤怒的時候,就會對孩子出手,宣洩心中的怒火,以及生活的壓力。

但是,孩子會長大的啊。很多暴躁的父親,年紀稍大會被兒子反過來毆打,您這樣想想,怕不怕?還敢輕易動手不?相信你會有所忌憚。

這是從人性欺軟怕硬的弱點來約束自己,我想這還是有效的。

發現自己已經怒火上升的時候,盡力離開現場

無論是你輔導作業,還是陪孩子的過程中,你的火氣都是一點點來的,絕對不是一秒鐘上來的,因此,發現自己的火氣開始蹭蹭地往上漲,甚至有點控制不住的時候,請利用最後一點理智,離開現場,單獨待一分鐘,大腦會清醒很多,一場親子相殺的事件就此能打住了。

這方法我屢試不爽,家長們也可以試試。

沒事兒多看看書

育兒類的書籍多看看,就可以理解孩子為啥連簡單的題目都不明白。因為咱孩子大腦認知水平還沒發育到啊,你覺得簡單的,孩子不見得會。

舉個例子,你去學車考駕照,教練還被你氣得恨不得一腳把你踢下車呢。為啥呢?教練熟悉啊,覺得無比簡單的事情,你一個大活人咋就學不會?可是你也很委屈啊,剛接觸,就是反應不過來呀,換位思考一下,也要對孩子多點耐心。

放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誰都想自家孩子聰慧過人,可是大多數孩子都和你我一樣是普通人。咱們還是接納孩子都是普通人的現實,降低對孩子的心理期望,目標放在形成好習慣上,心理焦慮會緩解很多,脾氣自然就下來了。

其實呀,好習慣基本就等於一個好人生,從點點滴滴的小事情做起,看到孩子每一點小進步,我想,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