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这中间是由谁来传承的?

谚檎ZgKt6463


你知道儒家的孟子跟孔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吗?很多朋友认为他们是师徒关系,其实真不是。

咱们先聊聊儒家三位殿堂级的大神,分别是孔丘,孟轲和荀卿,堪称儒学思想史上的“TF boys”。只可惜,集大成者的荀子由于提倡“性本恶”一直被广为诟病,也正因如此,人们常会说孔孟之道,直接把荀子给“开除”了,所以荀子连孔庙都进不去。

实际上这三人分别代表儒家的三个发展时期,孔丘是春秋末期,孟轲是战国前中期,荀卿是战国末期,儒家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孔子的“仁”,孟子的“善”,荀子的“恶”。但是由于荀子“性恶论”的原因,使得人们多提倡“孔孟之道”。

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是整部《论语》的核心观念,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义”则为后来的孟子发展成为儒家的一个主要概念,几乎可以和仁并列,所以叫“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说仁是指一个君子的内在修为,义是指一个君子的处世之道。所以叫“仁内义外”,义其实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有句话叫“你不仁,我不义”,我们可以翻译成:

你的人品有问题,休怪我不讲道义。

问题来了,虽然说孟子自称是孔子的嫡系传人,但其实中间是有断层的,两人的中间差不多隔了179年,快两个世纪了。很显然,他们两并不是师徒关系。

所以,孟子到底如何传承儒家思想的呢?我们先来看孟子的一句话: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其实孟子就是孔子的头号粉丝,相当于“追星族”。

那么孟子和孔子有师承关系吗?朱熹觉得有,在他的《中庸章句序》里称孟子受业于子思,而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这个说法其实很匪夷所思,179年过去了,孔子的孙子居然活得那么久?如果你去查一下就会发现,二人的年代并不重叠。子思去世的时候,孟子还没出生呢。

所以呢?或许孟子的老师确实是个儒生,但是并不出名,当然也不排除孟子是天纵英才,自学成才。因为是极度崇拜孔子,加之又跟孔子的“仁政”思想相同,所有也就自称是孔子嫡系了。

这一点,很像有个叫郭德纲的相声艺人,非要投靠名门“侯家”一样,拿到个正规军的车票,即便一开始是个站票也行。

谁知,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郭德纲还真做大了,因为有了师承,于是成了“名门正派”。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理解为什么孟子为什么非要进入“孔门”了。加之,孟子也确实很给力,成了战国时期影响力最大的大儒,于是孔孟也成了最大的组合。

但其实二人之间还有很多儒生在孜孜不倦的发展儒学,比如曾参,子夏,颜渊,冉有,子思等人,只不过他们的名声和想象力都没有孟子大。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在孔子去世以后的179年里,儒家一直生生不息,但是没一个能打的,虽然都是推崇孔子的思想,但是影响力并不大。直到孟子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情况,使得儒家在战国时代能与墨家一并成为显学。

实际上,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徒弟们马上“分家”了,各说各话,互不相让。一直到孟子出现才重新讲儒学聚拢在了一处。

我们总结一下,孟子在思想上传承了孔子,虽然二人并没有直接到师承关系。但是二人在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举重轻重的地位,也正因此,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主张的统称,指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奉他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儒家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在世界上也有很大影响。

记载孔子言行即思想和主张的著作,是他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论语》,历来被视为儒学经典,被作为古人入学必读的教科书,对传承儒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著作,汉代即列为“七经”之一,唐代又列入“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将其和《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它也是今天我们研究孔子思想的最直接、最可信、最重要的

资料。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社会普遍接受。但由于他的思想和主张有利于维护社会统治秩序,在他死后,儒家学说最终得到重视和传播,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正统信条。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八儒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孟氏之儒”。

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受业于孔子的嫡孙子思的门人,他的思想正是通过子思而上继孔子。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其更加系统化,他也因此成为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孔孟之道”即由此而来。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出发,把儒家学说进行加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正宗。

……


一眼千年58


曾参,子思。前者是孔子高徒,著《大学》。后者是孔子儿子,著《中庸》。子思的学生有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