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疫情期间遇到法律问题怎么办?西城公共法律服务不打烊,多举措满足辖区居民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助力疫情防控保卫战
公共法律现场服务需求全保障。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与司法系统原有服务窗口的整合,开通电话预约分诊,有需求的辖区居民可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服务,根据事项轻重缓急指导有需求的辖区居民分阶段、分时段到现场办理相关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既避免人员大面积聚集又充分满足疫情期间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公共法律热线服务全响应。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优势,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响应。升级改造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增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待席位,延长服务时间,聘请专业律师接听电话咨询,开发西城区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通公共法律服务助力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让数据 “多跑腿”,让辖区居民 “少跑路”。
公共法律网络服务全覆盖。广泛宣传引导辖区居民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场所,有法律问题可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或登录北京法律服务网、北京掌上12348小程序,既可以利用智能法律咨询、网上留言咨询、人工在线咨询和热线电话咨询等多途径咨询法律问题,又可办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最多跑一次”公证等相关事务。此外,北京法律服务网还开通了“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专区”,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速递和法律知识问答,供群众查阅了解。
打造精准化公共法律服务,筑牢疫情防控法律防线
发挥社区法律顾问一对一优势,织密社区法律防疫网。疫情期间指导259个社区签约法律顾问,积极宣传引导社区法律顾问通过社区微信群、咨询热线、法律服务网络等模式,解答社区居民法律问题,实现法律服务与社区居民无接触法律咨询。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助企惠民行动,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围绕公司企业、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基本民生方面的服务需求,统筹组织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服务资源力量,找准工作结合点,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暖企、助企、护企、安民、惠民五大行动,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有效性,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盼,服务保障复工复产,维护区域和谐稳定。
扩大法律援助受益人群范围,畅通法律援助渠道。对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军人、公安民警、志愿者等群体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依法实施法律援助并根据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对复工复产企业的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的,开通农民工服务“绿色通道”,免予经济困难的审查。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员工的法律援助申请,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优先办、马上办。对于因受疫情影响被企业裁员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暂时没有收入的劳动者,视为临时经济困难,在提供劳动关系终止的证明材料后,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据悉,下一步,西城区司法局将进一步统筹整合全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深化各项公共法律服务举措,坚持线上与线下法律服务相结合,推动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无缝衔接,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辖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