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稿|滾蛋吧,抑鬱君


講稿|滾蛋吧,抑鬱君


文|金尚

我的第一本書《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於2018年1月上市。新書出版之後,收穫了很多的好評和讚譽,讀者反應空前熱烈。當然,——書裡的各種療愈之法,是我親身所驗證的。

創作這本書時,正是我抑鬱最嚴重的時候。那時候,我大概在不吃不睡不語不動的亞木僵狀態持續了一週之後,然後就吞158片安眠藥自殺了。自殺被救醒之後,在半夢半醒、昏昏覺沉中就聽到母親說:“閨女啊,你不能死啊,你死了,我和你爸爸老了誰來養啊!”‘’如果你死了,我一定要到你老公的單位裡去鬧,鬧到他上不了班………”

天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母親?即便把女兒逼成重度抑鬱了,也不肯放女兒一條生路;即便把女兒逼死了,也肯不放過最愛女兒的人………

我說過,我是一個資深小白菜、資深鳳凰女。

30多年前,父母極度重男輕女,不生兒子絕不罷休,把年僅6歲的我送給了親戚;後來,經過超生終於生出兒子之後,沒人帶孩子和做家務,又把我從親戚家要回來,天天帶弟弟妹妹和做家務;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學霸,上中學、大學都是自己考上的重點;父母當然不會白給我花錢,為了不讓我“忘本”,天天都是“感恩教育”,好像我活著的意義,就是將來有一天讓父母弟妹飛黃騰達;整個學生時代,父母只給我少得可憐的生活費,而且每次給生活費,我都像乞丐一樣的沒有尊嚴…….

2002年我大學畢業,當年因為工作壓力大,我得了副傷寒。我兜裡沒有一分錢,母親不肯為我花一分錢,眼睜睜看著我打電話給同學,向張同學借200元、李同學借300元、楊同學借500元,湊夠住院費。而在同一年,老家蓋起了一幢三層樓的小洋房。

2004年,單位分最後一批福利房,60平的房子只要2萬塊錢。母親“好心”借給我5000塊錢,我還給了她7000塊。而我卻被告知這套房子,要麼產權給她,要麼產權給她兒子。我在城區工作,那我住哪兒?我當然就不願意把房子給他們,後來母親就到處跟人說,說這套房子是她買的。以此來破壞我的名聲,用道德大棒來綁架我。

2010年,我生下孩子之後,父母想要以帶孩子為藉口,讓我把他們全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全部供養起來,外加幫扶一眾村民和親戚。在我坐月子期間,父母和弟弟三天兩頭到我家裡來鬧事,導致我暴發了嚴重的抑鬱症。在我最嚴重的時候,父母特盼望我自殺,好趁機敲詐醫院、敲詐我所在單位、敲詐我老公……

2015年,在我歷經九死一生、八十一難,歷劫康復回來之後。父親又找上門來說,讓我出錢供養他們一家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因為當年拼死生出來的三胎,除了啃老就只會啃老。然後我的抑鬱症就復發了,在最嚴重的時候,父母又特盼望著我去自殺,最好是去買個人身保險受益人是父母,之後再去撞車…….

歷經兩次抑鬱症,我終於非常清楚地看清了父母的嘴臉,於是用盡洪荒之力,真正的重新站了起來。

走出抑鬱症:

第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精神科就診,遵醫囑服用抗抑鬱藥物。

第二、要進行一些實實在在有用的心理療愈方法。這些心理療愈的具體方法,在我的第一本書《蘋果樹》和第二本書《抑鬱君》裡,都有著很詳細的講述。

第三、解決內心的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這是重點。

抑鬱症病人,基本上都有一個關於愛與恨的心理衝突,其實也可以說是生本能與死本能的心理衝突,或者說是親密與分離、愛與自由、愧疚與仇恨等,都是同一個意思。而這個愛與恨指向的客體,不管在現實中是指向什麼事物,其根本的隱喻都是指向父母。

很多人對父母都有著一個仇恨與愧疚的心理衝突,如果不能釋放這個仇恨與愧疚,抑鬱症就無法痊癒,同時各種慢性病、慢性疼痛也會伺機而來。

為什麼仇恨:你對我如此控制、你不允許我有自己的意志、你不讓我做自己、你把我當成一個工具、你把我當成了一個私有財產、你不愛我、你遺棄過我、你迫害過我……….所我,我仇恨。

為什麼愧疚:我不愛你、我不喜歡你、我不想與你親近、我不想和你呆在一起、我不想聽從你的安排、我不想成為你的私有財產、我不想要當你的工具、我想要遠離你………所以,我愧疚。

我能想到的最深的原生家庭的傷害,就是我這種情形。那個時候,一想到我的父母不愛我,從一生下來就不愛我,我就沒有活著的勇氣。在他們眼裡,一個小小的粉嫩嫩的嬰兒,他們眼裡看到的不是可愛,不是這個生命的價值,而是這個嬰兒將來會給他們帶來一張張的鈔票。在他們眼裡,這個小小的嬰兒只是一個工具、一顆棋子、一支股票。一想到這兒,我就自我毀滅得厲害,恨不得毀了這具肉身。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大腦天天都是麻木的,昨天認識的人,今天就不認識;全身到處痠麻脹痛不舒服。在哪個地方坐上個十多分鐘,起來的時候,絕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手和腳都麻木了。每天清晨醒來,大半個身子麻木得動不了,要用兩三分鐘才緩和得過來。

很多心理學家都說過,要想真正的療愈,就要接受真相,即接受父母可能不愛你的真相。可是,我試了很多次,一想到這個真相,就忍不住像播放電影一樣的,腦海中呈現出我自己的各種死狀。那時候,我想得最多的,就是哪種方式會好一點?是要撞車,還是要跳樓,還是要跳海?

直到我接觸了宗像恆次的SAT構造化聯想技術,鑑於這個理論比較複雜,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如果要說清楚,就要佔用大量的時間,我在這裡就簡單的解釋一下。所謂SAT構造化聯想技術,我的理解就是一個心理防禦機制,把那些不愛的真相,換成愛的記憶,並且是通過催眠植入的,所以病人會以為,那些充滿了愛的記憶,可能就是自己的真實人生經歷,由此又有了活下去的力量。除了SAT療法之外,屬於催眠系列的時間線療法,也和SAT療法有著相同相似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醫院裡要給病人開刀做手術,取腫瘤或囊腫,首先要給病人做體檢,以確保這個病人的身體能經受得住這一場手術,因為開刀本身也是一種創傷。如果病人的身體太虛弱,暫時不能承受手術,那麼就要給身體補充營養,增強體質。SAT療法和時間線療法,就是這樣的一種技術,在病人還沒有足夠的強大自體去承受人生真相的時候,給自體注入一些能量和生命力。 因此,我就用SAT療法和時間線療法,重構了一個充滿愛和溫情的記憶。

在大腦中植入一段美好的、充滿愛和溫情的記憶,並且讓病人信以為真。在這個基礎上,理解大自然愛著每一個人,宇宙愛著每一個人,家族潛意識愛著每一個人,人類集體潛意識愛著每一個人。當一個人內心裡充滿愛與被愛的感覺之後,自體就真正的增強了。

大自然之愛:我們一定要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另一對父母——天為父,地為母,或者也可以稱為上帝吧,一定是深深地愛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是上帝的孩子。我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那麼一定是得到過“父母”的愛的。

宇宙之愛:組成現在的你的一個個粒子,在137億年前就置身於一個被許多星星和銀河的光芒守護著的宇宙。這些星星和銀河的光芒,根據計算機的模仿實驗證明,有四種顏色,粉色、橙色、奶油色、金黃色,而這四種顏色也都是愛的顏色。可見,宇宙愛著每一個生命、愛著每一個生靈。

集體潛意識之愛:在人類的社會潛意識集體潛意識裡一定是愛子女的。在人類生命之初的90天內,必須要有愛的滋潤,沒有人類的愛,新生兒是活不下去的。你之所以能活到現在,那麼一定是得到過愛的。

當然,只是自體的增強,是不可能真正療愈的。真正的療愈還要來自於很多心理學家所說的,接受真相,看見真相。接受自己前半生悲慘的人生真相,哀悼失落的童年,哀悼幻想中的父母,哀悼曾經的假自我。只有完成這一完整的哀悼儀式,才能夠真真正正的療愈,擁有一個嶄新的人生,走向美好的未來。

所以,在對愛有了一個堅定的信仰之後,我們就可以正視一個淋漓的鮮血,直面一個慘淡的人生:父母可能不愛我。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這其實是一個對悲傷的哀悼。

在回憶過去時,也許會有千萬種感受湧上你的心頭,哀悼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哀悼是完結悲劇的終結力量,哀悼,意味著完整的體驗了生命中該有的情緒。

成年子女可能會為失落的童年而哀悼,因為他們從小就被當作是一個小大人,有時候還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充當父母角色的子女,不得不快快長大,他們跳過了快樂玩耍、充滿自由與好奇心的童年。

成年子女們也會哀悼那個失落的假自我,哀悼他們為了抓住父母的愛而戴上的一幅幅假面具。一段時間之類後,面具幾乎變得不可分辨了,即使是戴著面具的孩子本人也幾乎忘記了面具的存在。

成年子女可能會哀悼那個並不存在的理想化父母。儘管他們可能認為自己與父母有著親密的關係,但他們會忽然意識到,這是因為戴著假面具,把父母的需求擺在最前面,並且否認自己的需求。

哀悼過後,我們會意識到。你在童年時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並不是你的錯,並不是因為你很壞,而是因為你的父親或是母親在育兒過程中的種種差錯。過去的傷痛和傷害,不是你的錯,你毋須為此負任何責任。

完成上述步驟之後,我們就可以進行心的重建,重建一個健康快樂、幸福喜悅的人生。

1、 重寫人生劇本

2、 當下覺醒之道

3、 靈悟生而為人

這三個篇章就是我新書《抑鬱郡》中要闡述的內容,通過本書的梳理,還你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給大家念一段我寫的詩:

如果父母的結合沒有法律保障,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有種種基因和遺傳的病變,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的關係裡總是在互相抵毀和仇恨,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已經有多個孩子,還要繼續不斷的超生,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總是打著愛的的旗號,控制我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拒絕出生。

如果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溫飽不足,更談不上什麼孩子教育,我拒絕出生。

如果我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養兒防老,甚或要養一大群兄弟姐妹、親戚、村民,——因為我是整個家族“最有出息”的人。我拒絕出生。

生而為人,對不起。

然而,我已經存在。

生命熙熙為何而來,生命攘攘為何而去。

生命無法被預見,生命只是一場遇見。

在人類的世界裡,你把自己融入到黑暗中成為黑暗。

你曾經完完全全地以為你就是黑暗本身。

你來到人類世界,只為憶起你光的身份,

憶起你在人間的使命,憶起你為何而來,

憶起你幸福快樂、充盈豐盛的本然,

憶起你最高的思想和智慧

最高的生命鴻圖計劃………

生而為人,你值得!

金尚,一個溫暖而洞見的心理師。

資深鳳凰女、資深小白菜、資深抑鬱症康復者。

心理健康教育碩士,本科社會工作,7年學院派教育背景。壹點靈平臺心理專家、國家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校心理教師。

2018年1月出版《永遠成長的蘋果樹》,深受讀者喜愛和好評。

2019年上半年即將出版《滾蛋吧!抑鬱君》。


講稿|滾蛋吧,抑鬱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