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不拉馬的士兵”,讓工作效率飛起來

古有濫竽充數

在中國的古代,齊國的齊宣王喜歡聽吹竽的聲音,而且一定要是三百人的大合奏,有一位南郭先生,本來不會吹竽,卻冒充高手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非常高興,便對其大賞特賞,結果時過境遷呢,齊宣王去世了,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和齊宣王的喜好正好相反,偏偏就喜歡聽人一個一個的演奏,這下南郭先生著急了,聽到消息後,慌忙逃竄,於是就有了現在廣為流傳的濫竽充數的故事。

剔除“不拉馬的士兵”,讓工作效率飛起來

現有不拉馬的士兵

不拉馬的士兵法則,這樣乍一聽的話,可能有點難以理解。這一法則來源於管理學界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

有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啊,這位軍官上任之後便下部隊視察部隊的訓練情況,這位軍官非常的細心,在嘈雜的訓練中,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在炮兵訓練中,總是有那麼一名士兵從一開始就站在大炮炮管下面,一動也不動,只是愣愣的站在那裡。

年輕的軍官十分不解,問其原因原來是在早先機械化不是很發達的時代,大炮是用馬匹來拉的,站在炮管下面的士兵主要負責在大炮發射後拉住馬的韁繩,減少下一次大炮瞄準的時間,但是現在大炮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了,已經不再需要這樣的一個角色,因為炮兵的操作規章沒有及時的調整,所以這個角色便保留了下來,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年輕細心的軍官將這一發現上報,還使他獲得了國防部的嘉獎。

剔除“不拉馬的士兵”,讓工作效率飛起來

明確分工,精減“不拉馬的士兵

在一個組織中,組織的分工明確,人人各司其職,是保持較高的組織管理效率的關鍵。在有科學有效的規章制度的前提下,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員工都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明晰工作範圍,才能減少推諉扯皮的現象的發生。

剔除“不拉馬的士兵”,讓工作效率飛起來

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在一個值日組中,如果沒有安排清楚該誰倒垃圾,該誰掃地,只是簡單的給值日組安排值日的任務,那麼勢必會亂套,以小見大,如果在一家公司中,對一個部門或一個團隊下達工作任務後,如果團隊內每位員工都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職責,那麼工作任務將會難以達成。

精減“不拉馬的士兵”,提高管理效率,讓團隊中少一些濫竽充數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