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如今打开抖音或者快手或者b站,总能听见许多非常红的古风歌曲,这些歌曲统称为抖音神曲,比如大火的《一拜天地》《鹃》《牵丝戏》《琵琶行》等等。这些歌曲当中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夹杂一些类似于京剧元素的东西,乍一听这些唱腔好像和京剧的唱腔差不多,但是细细听来,那就差得远了,如果说京剧是《清明上河图》,那许多流行的戏腔充其量也就是个铅笔画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发音位置差异大

京剧的旦角发音位置为面罩式发音,就是说发音位置聚集在面部。有一位歌手就是运用面罩式发音方式的,她就是邓丽君。感兴趣的人可以将邓丽君的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比较一下,你可以发现,邓丽君的发声方式和现在的流行歌手的发音方式就不一样。听邓丽君的歌声,你会发现你几乎听不到换气声,而且邓丽君的咬字非常清晰,就是不用看字幕也可以听得一清二楚。举几个例子《小城故事》《在水一方》。邓丽君这种发声方式就是借鉴了戏曲的发声方式,不用嗓子唱,而是大量的运用鼻腔共鸣,不用嘴换气,而是直接从丹田提气。

大家知道了这点,再去听京剧,就大概可以听出点门道来。而大部分所谓的戏腔歌曲,一种是用嗓子直接发声,就是用唱通俗歌曲的方式,来努力的飙高音,飙到感觉会唱破嗓子,用这种方式唱出来的戏腔会让人觉得非常刺耳。还有一种是用美声的方式发音,比如谭晶在我是歌手上唱的那段《苍天变了心》,典型的美声学院派唱戏方式,直接胸腔共鸣,和面罩式发音也没啥关系。用这种方式唱出来的戏腔也是飙高音,高到让听者感觉喘不过气。要知道京剧虽然腔调也很高,但是不是尖,不是刺耳朵。大家若是真的想比较一下,可以随意从网上找一个旦角名家的唱段,比如李胜素的,拿李胜素的唱和如今的流行的戏腔一比较,非常容易就能发现不同。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过于强调高音的京剧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那就是撒狗血。京剧唱腔讲究一个度,一旦过了度,那就不够中规中矩。可惜现在很多人都把唱京剧和飙高音挂上了等号。

还有,很多人都把李玉刚的唱看成是京剧,我要再说一下,李玉刚其实是歌手,他也是用唱歌的方式来唱戏,李玉刚的唱腔有些类似于谭晶的戏腔。

当然,我也没有说戏腔不好听,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有人爱听戏,就有人爱听戏腔。我只是在这里帮助大家区分一下京剧唱腔和戏腔,以后不要随便就把古风歌曲当成戏曲来听。

如何分辨到底是不是在唱京剧

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师傅指着街头吆喝的人和程蝶衣说,这个人是用的本嗓,喊的时间长了容易毁嗓子,而唱旦角用的是小嗓,这样唱不费嗓子。

唱戏是用丹田发力,嗓子一直几乎处于放松的状态,由丹田气经过鼻腔发声,唱戏时只需要控制发音的字符是否准确即可,所以一个戏曲演员可以在台上用非常打远的声音唱两个小时的大戏。这一点,是现在的通俗歌手做不到的。所以很多用唱歌方式唱戏的歌手,只要唱的时间一长立马浑身没劲,头冒虚汗。因为他不会使劲,只能瞎使力气。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京剧发声技巧科普

稍微了解一点京剧的,就知道京剧梅派非常讲究唱戏时不漏牙齿。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梅派的戏曲演员,她们唱戏时大多嘴开得非常小,而且越是唱高调门嘴开得越小(那些功夫不到家的戏曲演员当我没说)。就是争议比较多爱张大嘴唱的程派演员,唱戏时嘴也是紧绷的。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感觉她们唱戏就是一件非常不费力气的事情,原因就是她们掌握了非常科学的发声方式。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位歌手唱戏,她不仅唱得特别费劲,嘴还张得特别大、没有丝毫紧绷的感觉,那你就可以断定,她是在用喉咙唱戏。

如今网络上流行的戏腔真的是京剧的唱腔吗?二者有何不同

飙高音的歌手

准确的说,她们的高音都是靠吼出来的。

如果是自己感兴趣想要学习正规的旦角发声方式,那就可以试着把声音都往鼻子那里使劲,劲量让自己的声音比较圆润、有节奏的释放出去。或者再简单一点的就尝试去学猫叫,模仿猫的发声方式。至于如何分辨自己唱的是不是戏,除了我上面说的几点,大家也可以感受自己在发声时有没有用到嗓子,看声带的振动幅度大不大。若是嗓子几乎不怎么费劲,那就要恭喜你,你找到了正确的京剧旦角发声方式,若是感觉十分费劲,那就再努力找找,或者去听听专业的京剧的演员是如何发声的。如果要是不着急,那就可以听上一段时间的京剧,照着一年来听,听的时间长了,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真正的戏腔歌曲——梅葆玖先生的《梨花颂》,听梅葆玖先生的唱,那才能正真明白什么叫“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