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登上微博熱搜,原來是香港演員李國麟(黃日華版本《天龍八部》中鳩摩智的飾演者)與16歲女兒手挽手逛街的照片。照片中,父女倆不僅手挽手逛街、還相互餵食親吻,宛如一對熱戀中的情侶。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內容無關

李國麟大概想表達的意思是父女感情好、父女情深。可這條微博卻讓網友們炸開了鍋。原來,大家都關注到了父女倆“嘴對嘴親吻”這件事。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有網友提出質疑:“16歲的女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還與爸爸嘴對嘴親吻,不太合適”。立刻有網友回應道:“我覺得樓上說的很對,看到父女倆的照片,我都以為是夫妻倆呢!”但是,也有網友表示想多了:“人家父女就是感情好!”

看到網友們的各種質疑,焦點就集中在父母跟異性子女該如何相處?愛孩子,相信是每對父母與生俱來的本能,可李國麟與女兒手挽手逛街、互相餵食、嘴對嘴親吻的一幕,著實讓眾人看著刺眼。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父親愛女如命可以理解,但隨著女兒的長大,肢體接觸也要有個底線。常言道:“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就算是血濃於水的親人,也要把握好表達愛的尺度與方式。任何超出範圍的親密,都只能用“變態”來形容。那麼,父母該如何與異性子女相處呢?

1、關於睡覺的問題

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獨自睡覺易著涼,於是一直讓孩子跟著自己睡,而不分床。臺灣女演員狄鶯就是這樣的媽媽,一直堅持與兒子同床睡了15年,直到兒子有生理反應,才意識到該與兒子分床睡。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若3歲以上的男孩每晚還與媽媽同床睡,而媽媽又沒有及時的給他樹立性別觀念,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認知障礙”。尤其是那些從小跟媽媽進女廁所、女澡堂的男孩們,潛意思裡會認為自己也是“女孩子”,將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般的父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在孩子2-3歲時就考慮要分床睡,5歲左右就會考慮分房睡。因為一般孩子5歲時,就會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差異,知道男性與女性身體結構的不同,此時分房分床睡,不僅可以給孩子空間,還更有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

2、關於洗澡的問題

3歲之前,父母是可以與異性孩子共浴的,父母可以利用洗澡的機會,教會孩子認識男性與女性身體結構的不同,讓孩子對性別的認知更全面。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但3歲以後,隨著孩子的性別意識逐漸加強,這時異性父母最好就不要跟孩子洗澡了,最好由同性父母幫忙。同時告訴孩子,小內褲和小背心遮擋的部位屬於隱私部位,是不可以讓人觸碰的,即使是爸爸媽媽,也不可以。若是有人觸碰,一定要拒絕,然後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你的。

4歲以上時,就可以讓孩子嘗試獨立洗澡,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3、關於肢體接觸的問題

很多父母喜歡親吻自己的孩子,就如李國麟與女兒一樣。在大多父親眼中,“女兒就是自己上輩子的小情人”怎麼愛都不過分。更有甚者覺得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所以可以對他做任何事。

16歲女兒與爸爸嘴對嘴親吻,看到這一幕,網友:我以為是夫妻倆

韓國一檔綜藝節目中,一位高二女生爆料“爸爸與自己太過親密,讓她很煩惱:只要與爸爸對視,爸爸就會親她;一起看電影時,爸爸不僅會抱著她;洗碗時,爸爸會模她的屁股;洗澡時,爸爸會幫她搓澡。”聽完女兒的爆料,爸爸卻不以為然的表示:“她是我的孩子,女兒的身體就是爸爸的身體”。

這位絲毫不尊重女兒、不顧女兒感受的爸爸,無法認識到女兒也是一個獨立生命的個體。當現場老師勸說父親應該尊重女兒時,這位爸爸生氣的反駁道:你算什麼!

美國育兒專家西爾斯曾經說過: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有尺度和分寸。只有如此,愛才不會成為變態的掩飾。

隨著孩子認知能力、性別意識的發展,一般在3-6歲時,就會知道男女有別,會抗拒異性看到自己的身體。6-12歲的孩子,會更加親近同性,遠離異性。12-16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會逐漸出現第二性徵,開始渴望男女之情,尤其是男孩比較明顯。因此,異性父母在孩子3歲時,就應該懂得“避嫌”,與孩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給予孩子有界限感的愛,會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呢?

1、讓孩子認同並喜歡自己的性別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孩子的性別就已註定。但很多父母因為個人的期望,喜歡將男孩打扮成女孩:穿上裙子,帶上常常的假髮、玩芭比娃娃等。殊不知,孩子最初辨別性別,就是從人的髮型、衣著上來區分,若父母“反著”來打扮孩子,將模糊孩子的性別認同,阻礙孩子性別意識的發展。

父母對性別的認同和喜愛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自身性別的認可。若媽媽長期在女兒身邊抱怨:“做女人真累,下輩子一定要當男人”這種觀點就可能讓女兒對女性性別的擁有悲觀主義的看法。其實,性別沒有好壞之分,無論男女,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2、給予孩子有界限感的愛,與孩子保持安全距離

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有自己不願意被對方觸及的地方,若是一方勢力過度延伸,必然會對另一方造成困擾。就如韓國綜藝節目上的這對“父女”一樣,爸爸與女兒間毫無界限感的愛,最終讓女兒煩惱不安。

當孩子還是嬰兒時,父母可以與孩子親密無間;但當孩子性別意識逐漸形成時,異性父母就需要懂得“避嫌”:不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不與孩子同床睡、不跟孩子洗澡等,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給予孩子有界限感的愛,因為一切沒有界限感的愛,最終都會走向傷害。

3、通過體育運動或愛好來凸顯孩子的性別化

父母可以讓男孩子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比如籃球、足球、長跑、短跑等;女孩子就可以參加一些跳舞、唱歌、鋼琴等。通過體育運動和愛好,來凸顯孩子的性別化,讓男孩擁有陽剛之氣,女孩擁有陰柔之美。讓孩子在運動與愛好中認識到男女性別的不同。

父母養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場愛與分離的修行,在該呵護孩子成長的時候,給予孩子最濃烈的愛;該退出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勇敢體面的退出,給予孩子有界限感的愛。真正的愛不是佔有,更不是控制,而是尊重,請勿像上文中的韓國爸爸一樣,打著“愛”女兒的旗號,為她的將來埋下隱患。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異性父母與孩子相處,需要保持距離嗎?

歡迎留言聊聊您的觀點。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