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六小龄童和《大话西游》周星驰哪个孙悟空扮演的更经典?

小明看看影视


电视剧和电影其实是两种艺术呈现方式,虽然都是视听语言,但受限于篇幅也就是时长,从剧本开发到真实拍摄过程中的摄影、美术、服装、录音、表演以及后期剪接、配乐等等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从出发点两者就是不同的方向,也就导致后面给观众看到的不同结果,故而不能简单的比较高低。两部作品都是公认的佳作,倒是可以从某些方面谈谈二者各自的优劣。

1.剧本。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文本的优劣往往已经注定了影视作品的结局。在剧本开发方面,86版西游记是由杨洁、戴英禄、邹忆青联合执笔,国家一级导演、一级编剧的组合在剧本的造诣上肯定没什么质疑的。86版西游记能够老少咸宜三十余年,说明在剧本上面绝对接地气,并不像其他三部名著那样与普通观众之间有一定的观赏障碍,说明在台词呈现上,不拗口,非常白话,这也到得益于西游记原著本身的线索其实非常简单,猴王问世,学艺,占山为王,大闹天宫,被困五指山,后面就是西天取经降妖除怪最后修成正果,它不像《红楼梦》那样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也不像《三国演义》故事线那么长,《水浒传》前期各种好汉们的独立故事小单元那样“复杂”。也就不会有什么“庙堂之言”“权谋机诈”和“卿卿我我”那些比较“文”的难懂的东西,《西游记》的故事环境就是崇山峻岭各种各样的妖怪,大多都是动物变的,它们除了想吃唐僧睡唐僧外,基本别无所求,而西游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就是孙悟空一路降妖伏怪,打不过就搬救兵,然后发现妖怪都是有背景的,被收服后继续前行。所以《西游记》本身就是视效、动作大片,没有那些文绉绉的台词,就是围绕着唐僧怎么被抓,孙悟空怎么旧唐僧出发,有点类似好莱坞的营救系列。所以里面有太多段落可以被改编成独立的商业大片。这也就是《西游记》较于其他三部名著被多次开发成影视剧的原因。你看央视后来出的西游记16集续集,打斗动作更加具有观赏性,观众们看的更刺激。这是《西游记》本身的优势,回到电视剧上面来,编剧按照《西游记》原著的情节,大致线索一致,把由于技术原因限制的那些故事情节去掉,把那些由于意识形态限制的所谓“糟粕”去掉,加上三位编剧的妙笔生花,这就有了我们现在都能看得懂的电视剧《西游记》。

而《大话西游》差不多是10年之后的作品了,这也可以算是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刘镇伟这辈子最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大话西游》其本质还是一个商业爱情片,只不过是挂着《西游记》的外衣。里面一些经典台词据说也都是刘镇伟当年为了恶搞《东邪西毒》而来的灵感。之前他还有部恶搞片叫《东成西就》。剧本方面,大话是分为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因为孙悟空要伙同牛魔王吃掉唐三藏,被观音惩罚,后得唐僧以命抵命换得孙悟空转世500年赎罪的故事,月光宝盒是500年后的倒叙,大圣娶亲才是故事的正片,我们也看到了至尊宝和紫霞感人的爱情故事。如果独立于电影本身剧情来看,大话西游其实是在讲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爱情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至尊宝也像周星驰其他作品中那些小人物一样,有人性恶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占据着主人公本身,可以说至尊宝和孙悟空互为映照,他在寻找自我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取舍。《大话西游》从电影鉴赏的角度来看,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可以探讨,这里不再赘述。单从文本角度,刘镇伟和周星驰这次合作可以说是一次珠联璧合。

2.与《西游记》原著本身的关系

很多人说86版《西游记》是一部儿童剧,并不是多么符合原著。但在我看来,86版《西游记》是最符合原著的一版西游记,多说一句,央视出品的老版四大名著,真的可以称得上最符合原著气质的四部作品。要知道,当时参与作为艺术顾问的那些可以称得上大师啊,他们可以说是研究原著最透彻的一部分学者。这里还要称赞一下《红楼梦》的创作团队,有勇气摒弃了120回版本的《红楼梦》,集合众人之大成奉献了一部最具原著精神的《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真是配得上原著的高度,要怒赞。回到《西游记》,我相信西游记背后也是有一个大师顾问团在把关,但大师顾问团的背后则是当时的艺术形态,而且名著改编的作品不是现在的民营影视公司出品,是体制内的央视制作,其背后当然有不可言说的政治倾向。《红楼梦》的主旨历来都是意识形态所推崇的,包括当时打倒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听着是不是和《红楼梦》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相似,都是封建、腐败、剥削阶级的象征,所以这种剥削阶级走向毁灭是意识形态需要的。不过之后的《红楼梦》改编我想很难有这个勇气了,大多还是会老老实实安装120回去拍。这也要感谢80年代那最后一批的文化大师们。《西游记》原著其实也是反压迫的一本小说,其深度不亚于《石头记》,但是一来是吴承恩本身也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但他设计那一套神仙妖怪的宇宙不太容易让观众或者读者抽离出来去深思别的,你要看原著也许能咂摸出点东西,看电视剧你肯定不会往那些深的地方想。许多人诟病电视剧人物的造型与原著相去甚远,确实是这样,野猪变成家猪,雷公嘴变成美猴王,沙和尚也没那么凶神恶煞反倒比较老实呆板,看不出是人是妖。视听艺术是允许二度创作的,我不相信即便技术允许,你也能找到一个一米2的矮子,但这样一个凶神恶煞充满负能量的取经团队你能看下去,孩子肯定是不敢看。原著里面有太多大尺度的画面都是少儿不宜,我并不认为把它们搬上荧屏就叫还原艺术,那不是艺术的真谛。现在技术发达了,郭富城、彭于晏、林更新的猴子也是以帅取先,黄渤演那个没多少镜头,不提。《西游记》原著的精神其实就是《大闹天宫》之前,对抗强权,对抗压迫,并不是六小龄童说的什么“不屈不挠,乐观向上”。师徒四人面和心不和,其实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罢了,取经路上也没少抱怨牢骚。但这些负能量、大尺度的东西你要呈现在刚刚改革开放的电视荧屏上,民众本就看不到多少片子,那这部西游记也许真会给民众的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之前梁丽版大尺度的《封神榜》就被禁了)。中国有多少人看过原著《西游记》,但大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他们理解的西游文化和猴王精神可能真就是六小龄童说的那样吧!所以这部《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原著《西游记》的美化版,相较于其他版西游记(看看日本那几部辣眼睛的)对原著的还原上,已经是最好的了。

《大话西游》其实就是借了西游记里的人物,日本拍的那几版西游记才是真恶搞,大话西游借了西游记这个外衣,甚至可以说不是吴承恩原著那个《西游记》外衣,因为在吴版西游记之前,其实民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关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西天取经的故事了,吴承恩其实也在大话西游。

3.配乐

电视剧和电影都留下了让人传唱的经典,许镜清在那个年代就玩起了电子乐,而且很与电视剧相得益彰。剧中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以及众多插曲《女儿情》等都是老少皆知的经典。《大话西游》中卢冠廷悠扬凄婉的《一生所爱》道出了人事无常的悲喜命运,其实从内核而言,我觉得大话的悲剧内核更符合原著《西游记》所表达的命题。敢问路在何方还是基于电视剧那种乐观拼搏的主题创作的。

4.表演

最后在说说表演,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现在那些演员都能称得上老戏骨了,可能在表演方法上电视剧那些演员受到的是话剧的训练所以台词功底杠杠的,印象最深的是观世音变成老和尚去点化唐三藏取经时那个老和尚的演员,气质太好了,尤其在庙堂上与李世民对话那场戏非常喜欢。

大话西游自不必说,吴孟达,罗家英都可以称得上香港电影中的最佳男配,朱茵更是凭借紫霞仙子一角成为大众情人。

再来说说主演的演技,六小龄童说过扮演孙悟空必须接受京剧猴戏艺术的训练,其实细想想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看看六小龄童之前的孙悟空其实还是多半像个人,不像个猴子,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才真像个猴子。所以虽然六小龄童现在毁誉参半,但是他演的孙悟空是毋庸置疑的经典。

大话西游中,周星驰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演至尊宝,并不是孙悟空,他更多赋予孙悟空人性的一面,“他好像条狗啊!”是这部片最好的台词,几个字就把悲剧氛围提升到顶点,也把孙悟空这个前后500年造化曲折的命运交代的淋漓尽致。星爷是真的演出了猴子身上的悲剧性格。


妮可桑君


肯定是86版《西游记》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更为经典。

从86到现在,我们看过太多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已经很多个,但是为啥就只是六小龄童的孙悟空让我们记住。

从扮相看,六小龄童老师扮演的孙悟空在造型上最接近美猴王的形象。尤其是老师的眼睛,非常灵动自然犹如火眼金睛(据说当时老师为了让眼睛这么灵动自然,他硬是长时间的盯着光看,盯着速度飞快的乒乓球看,空余小片刻看远方,看过长时间的训练才练就这样的经典出来)。

从形体动作上看,老师的动作非常轻盈利落,搔耳挠腮,撒波滚打,犹如猴子附体及其自然。连真正的猴子看到他,都会把他当同类一样!

一千个人看西游记就有一千个属于自己心目中的孙悟空!所以谁更经典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向往的综艺


大家都知道六小龄童出生于猴王世家,祖上四代全都在戏剧舞台呈现猴戏,他的父亲六龄童章宗义以饰演孙悟空著称,更被冠以南猴王的称号,可见其表演功底,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同时六小龄童为了演好孙悟空也更加刻苦努力,为了模仿好猴子的动作、神态他也下了不少苦功,正因如此他饰演的孙悟空至今都被奉为经典。

好像还获得吉尼斯纪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