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三代是禅让还是政变?

嗳寳鋇


《史记》记载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人,“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从司马迁的记载推断,尧舜禹他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也就是说如果是禅让传位的话,也是他们亲戚间的互让。

尧把帝位让与有德的舜,舜又把帝位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开创禅让制他们间的和平禅让是后世史书中记载的主流观点,也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文人、统治阶级也大力宣扬他们的美德。不过,他们是否是真的禅让传位,渐渐引起人们的怀疑。

三王以来父子、兄弟因王权的争夺而互相厮杀的诸多例子似乎动摇了和平禅让的可能性,况且虽然尧舜禹之间是亲戚关系,但都隔着好几辈人,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骨肉手足间都会反目成仇。比如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为了争夺王位杀了自己的哥哥;素有千古一帝明君之称的唐太宗,也亲手射杀他的哥哥。像子弑父,兄弟相杀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很难让人不怀疑难道同样是人尧舜禹他们就有一点私心吗?

《竹书纪年》的出土记载了与传统观点相反的另一种真相,那就是尧舜禹之间并没有禅让,而是他们通过暴力争夺的方式取得帝位。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史官所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西晋时因一起盗墓案件而被发现。因书中的记载与传统史书记载有很多出入,很多的思想不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而被雪藏,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所知。其中,就有关于尧舜禹继位的记载。

《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书中记载尧因为后来才德衰败,舜发动政变囚禁尧,尧的儿子丹朱也见不到他。后来,大禹又逼迫舜,做了夏朝的国君。

《竹书纪年》的说法似乎更符合人之常情,人都是有私心的,普通人大多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不过,究竟是哪种说法是历史事实,还有待考证。现在的人的支持哪种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朕惊历史


我们知道,在太古社会时期,,出了三个有名的帝王“尧、舜、禹。”他们的天子之位都是由前任禅让而来的。尧和舜都没有把天子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禹成为天子后,就成立了夏朝。本来他也是把天子之位传给伯益的(颛项和少典氏后裔)。但是他的儿子启通过一些武力手段最终当上了夏朝的最高领袖。这也是禅让制过度到世袭制的标志。中国古代也正式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世袭制度。

尧、舜和禹他们自己都是有儿子的,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呢?原来在最开始的时候,天子的继承人都要由各部落组成的联合会选举产生,原天子有提名权(不能提名自己的儿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确立好了接班人了。

那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王权的不断加深,社会私有制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作为三个帝王(尧舜禹)的后代们,可能也想过通过军事政变使自己最终坐上“龙椅。”我认为都会有这种想法的。启不是最终成功了吗?

当然,在那个时代,禅让制还是社会主流的时候,继承大位的条件还是看谁的功劳最大大。不然,纵使你是皇帝的亲儿子也不行。

三代禅让,千古佳话

要问尧、舜、禹三代帝王是不是禅让而来的天子之位,我想说,那一定是的。

当然,他们选定的继承人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也都很支持。但是作为选定的继承人,也会考虑到前任有儿子之类的。虽然自己是法定继承人,但是也要稍微推辞一下,看看各诸侯是支持前任的儿子还是支持自己。如果不支持自己,自己当的也没意思,如果都支持自己,那自然更好了。于是 ,在尧或者舜死了之后,就有了下面两件有趣之事。

第一件,尧因为赏识舜的才敢,所以就叫他协助自己处理政事。后来舜干的的却不错,尧就宣告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尧死了,三年丧事过后,舜就避开他的儿子丹朱到南河之南去了。而那些诸侯不去朝拜丹朱,而是去朝拜舜,歌颂的也是舜。于是,舜在所有人的支持下就即天子位了。

第二件,后来,舜也是和他的前任君主一样。把天子位穿给了德才兼备的禹(大禹)。在舜死后,禹也是如法炮制,躲避舜的儿子商均。而那些诸侯亦是不去朝拜商均,反而去觐见禹。于是,大禹在众诸侯的支持下也顺利即天子位了。

我认为尧舜禹三代是禅让的天子之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王权的逐步加深,原有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就成为了必然。就像禹传位于伯益一样,禹的儿子因为夏朝王权的更为深厚,所以他借此培植了自己强大的势力。而伯益虽然有才,但是势力不足。禹传位于他之后,他也免不了被启(禹的儿子)把位子给夺了。所以,尧舜禹三代能够顺利禅让是有他的基本条件的。如果选的继承人势力比天子的儿子辈强,那么,禅让就能继续下去;而如果选的继承人势力比天子的儿子辈弱,那么,就算他再怎么德才兼备,位子也迟早被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就是必然要发生的事了。


朝阳白露


尧舜禹的时代,距离我们已经遥远,要想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也并无过多真实史料,只能靠零星记载和民间传闻。暂且就我说知道了解的,尧舜禹三代权利的传承,来说说之间的关系。

一、尧传位于舜

相传皇帝之后,在中原大地上,逐渐崛起了诸多部落,他们不管是人口、面积,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这些部落的首领,掌管着各自部落内的一切资源,并代表部落外出与其他部落进行谈判。到了后来,这些部落觉得,单独存在的话各部落之间会经常发生争斗,还不如组成一个部落联盟,从而避免争斗。于是,在经过一番上商议和讨论后,起初,推举了年纪比较大的“尧”做了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

后来,尧的年纪随着一天天增大,便产生了推选下一个部落联盟首领的想法。他的手下知道后,及开始推荐尧的儿子丹开,让他做新的部落联盟首领。可是,尧听了后,摇了摇头没有同意,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太过于武断,还喜欢欺负别人,并不适合当首领。

这时候,又有人推荐了一个叫做舜的青年人,说他品性很好,很热心肠,适合当首领。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对他考察了一段时间,最后发现舜确实是个能干且品德高尚的人,所以把部落首领位置传给了舜。


二、舜传位于禹

禹的父亲,在舜的时代就掌管水利事宜,不过为人没什么才能,导致中原地带洪水泛滥,百姓遭殃。后来,舜看不下去了,就把他的官职给撤了,经过别人举荐将禹提拔到了他父亲的位置,主管治理洪水的事宜。

禹是个能干事的人,在结婚后四天,就匆匆踏上了治理洪水的地方。他带领人们,走遍千山万水,查看险情,搬运石头,建立防洪堤坝。河道拥堵的地方,就亲自下水疏通。就这样,凭着他的聪明以及身先士卒,那些以前汹涌无比的河水,成为了缓缓的水流,不仅不再威胁百姓生活,还给农田带来了灌溉。

这一切,舜都看在眼里,认为禹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于是在临终前将部落联盟的首领位置传给了禹。


三、禹的传位

禹虽然治理水患及国家方法有佳,但是他在掌握了所有的权利之后,逐步开始有了私心,不再想学先辈那样选贤者而传位,他想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启。

在他老年时,人们纷纷推荐和他一起治水的功臣伯益,他担心自己儿子的位置不保。所以,禹先下手为强,给了伯益一个虚职,自己的儿子获得了实权。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启,立刻继承了权利,最后和伯益发生了战斗。结果是,启战胜了伯益,坐稳了首领。后来,启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是我们说的夏朝。


四、小结:

所以,尧传位与舜,舜传位与禹,这两代都是禅让,贤者居之。而到了禹,他有了私心,就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把禅让制变成了继承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