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那年那月

朗誦:那年那月

點擊聆聽朗誦


<tt-audio>/<tt-audio>


那年那月

作者:張寶文

誦讀:王曉鶯


那年,乍暖還寒。

七八屆,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二批學員,我走進了校園。


那年,烽火連天。

南中國鏖戰正酣,作為第一批學生官,我來到了軍營。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第五十一支隊第506團。


舅媽送我到團部報到,團部駐紮在阿城市新華鄉。幹部股於副股長抄起電話,通知三連接人。三連在肖家屯,離團部大約兩三里路。通訊員,山東兵王洪江個子還沒我高,接過行李,不容分說扛到肩上。我跟在後面,望著他瘦弱的背影,心裡說不出啥滋味。


一起分到三連的,有六位學員:我,會修無線電的景殿軍,愛講笑話的陸佔恩,寫得一手好字的閆雲雙,小大姐呂霞,下鄉青年韓景泉。


朗誦:那年那月


轉過年,三月十二號,部隊出征。舅舅送的小木箱裡盛著全部家當,背上行裝,踏上軍列,向北,一直向北,目標直指大興安嶺。


數年以後才知道,自己當的這個兵,是搞建設的,不是野戰軍,離萬歲軍更是相距甚遠。也因此,一直沒有離開經濟建設主戰場,結緣改革開放四十年。


那年,重塑三觀。

剛過春節,團裡派吉普車送來了同期入伍老景的未婚妻。政治處意見很明確:結婚,萬事皆休;否則,按戰士復員。老景剛想說,我還是學員,不符合結婚條件。首長斬釘截鐵:特批!


結婚那天,大夥兒一起上手,買衣置被。我負責上灶,劃拉遍食堂,整出十一個菜。部隊隨後對我們進行婚戀觀教育,說要抓陳世美。乖乖,想沾便宜,門兒都沒有,就怕哪天被未婚妻找上門來,一下子給打回原形,身敗名裂。


朗誦:那年那月


那年,魂系興安。

三十五歲的四連連長李同慶不知得的什麼病,莫爾道嘎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他的身上、臉上,不再融化,戰士們捶胸頓足,卻無法挽回。彼時,他山東老家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正眼巴巴盼著隨軍。告知老李犧牲的消息,她辦了隨軍,卻從此未嫁,終老軍營。


那年,沒有硝煙。

呼瑪河解凍後,春、夏、秋三季,我沒有吃過一個雞蛋、一次新鮮蔬菜,沒有走出過層層疊疊的大山。二連一位技術員因為拉肚子,把自己永遠留在了興安嶺。三連七班長因為排啞炮,把自己崩上了天~~


那年,我寫的通訊《大興安嶺深處的墓碑》上了解放軍報,我也調進了北京。報告文學《中國,有支黃金部隊》出了書,部隊卻轉隸了。


朗誦:那年那月


那年,我把不同制式的軍裝壓進箱底,強忍淚水離開軍營。從此,一去不復返。


老景走了,小陸轉業去了牡丹江,雲雙成了師傅蔡工的女婿,呂霞分配到了吉林,韓景泉失聯了——


三排長梁俊也沒了,他那時總掐我的臉蛋,說能掐出水來。


文書王永久,見我舞文弄墨,奚落說你不行,我老鄉劉繼祥厲害。繼祥終成作家,害得我卻一直不敢鬆口氣。


還有憨厚的五班長楊景林,北京見過一面卻再找不到了;河北樂亭的朱瑞剛~~


夢裡幾回回三連,柞樹林依舊在,唯獨不見我的團。


朗誦:那年那月


從來不多話的王洪江,你在哪裡?白白淨淨的張副連長,你還好嗎?


戰友們,我在老營給你們敬禮了!


那年那月,那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腳印,那一行行淚水和汗水,那一套套國防綠和橄欖綠,沉在心底,縈在腦際。


四十年,亦兵緣,亦情緣!


老部隊撤銷了,但那份情結卻愈發強烈。抽空兒到哈爾濱走了一趟,看看老首長,會會老戰友,轉轉老營盤。


不為別的,只為心中那年那月,那人那山。


朗誦:那年那月

作者簡介:張寶文 原武警黃金部隊上校警官 現任中國誠通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著有報告文學《中國,有支黃金部隊》、散文集《我和歐洲有個約會

》等。


朗誦:那年那月

誦讀者簡介:王曉鶯,原武警黃金部隊一總隊少校警官,榮獲2次三等功,現任黑龍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會主席,榮獲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全國委員會金橋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