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的風骨和氣節

中國文人的風骨和氣節

中國文化史上,有很多的文人不唯權貴,正直無畏,譜寫了一曲曲中國文人的正義之歌。

最遠者愛國詩人屈原,面對楚王的昏庸無能和姦臣當道,他不願與奸佞們同流合汙,憤而作《離騷》,抒發自己的一番愛國和正義情懷,最後投汨羅江自殺;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堅決辭去彭澤縣令的官職,寧肯遭受貧窮,其所著《桃花源記》為世人描述了一個人人平等、無剝削無壓迫、人人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現代作家朱自清頗有風骨,堅持民族氣節,寧可餓死也不去領美國的救濟糧;“人民藝術家”老舍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一怒之下身沉太平湖,寧可身死也不讓自己平白遭受侮辱,顯示了中國文人"士可殺而不可辱"的寧死不屈的高貴氣節。

中國文人的風骨和氣節

文化人最可貴的是他們的思想和精神。一個文人,如果沒有一點精神,作品再好,他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敬和佩服。文人的氣節和風骨是最重要的。在生死和尊嚴面前,他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在風暴襲來之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權貴面前,"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這就是中國文人的風骨!

中國文人的風骨和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