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留短髮以後,剪頭髮的頻率明顯高了。這次想要理髮很久了,終於在昨天準備去找我來深的“御用”理髮師,卻發現理髮店已經關門了,大概是門面到期了?又或者是經營有困難了?不知道,反正沒有收到通知。本能的想:幸好沒充值會員,不然上哪兒找去?

但是頭髮還是得剪,於是在網上隨意團了一張,約在今天,每次換理髮師我都是採取這種方式,想著興許就能碰上一個靠譜的理髮師,雖然好像從來沒有成功過。

還比較幸運,這回真的遇見了一位很喜歡的理髮師,剪出了我很滿意的頭髮,並且一直給我分析我適合什麼樣的頭髮,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是難得的我見過的理髮師裡面,沒有吐槽上一任理髮師剪得多麼差讓他不好剪的人。光這一點就讓我心裡暗暗決定以後都要來這家理髮店。

付款的時候,他和很多理髮師一樣照例讓我辦個會員,說下次就可以打7折,我問,怎麼辦理?他說只需要充500元就可以了。

可以說我的內心活動和他說的“只需”,形成了無法對比卻又十分鮮明的對。

對我來說,花500塊充值一張理髮的會員卡,很貴,儘管我很想辦。所以我說這次我團購了券,下次來的時候我再考慮。

還好理髮師的理解,您已經團了就下次再來辦。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從理髮店出來去了昨天約好的畫室。預約的老師給我試講了一節課,居然發現我自己都能聽懂,瞬間對學畫畫的自信又提升了很多。

接著講課老師介紹了一些列我應該從哪兒學起,可以學到些什麼,最後告訴我費用:半年6650,並且說只要我認真學半年可以學到我想學到的東西。

我說我回去想一晚上,明天給他答案。他顯得比較著急,問我在考慮什麼,我說我在考慮價格。

是的,我唯一想考慮的就是:太貴。因為這是我目前差不多一個月的工資,而我現在還是個沒存款的月光族。

回家後,打開微信,收到那位老師發來的一長篇“算賬”的微信給我,算出來是摺合到每天才30塊錢,非常便宜。並且友情提醒我,給自己報一項特長當做2019年的禮物,總比下班後看手機強。

嗯,一切都很好,只是有點貴。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慢慢發現,生活中這樣的時刻越來越多——因為錢而猶豫要不要做某件自己很想去做的事情。

想要做的事,喜歡的東西,越來越需要金錢的支持,即便很多事情看起來不通過“有錢”也可以實現。

千萬不要說如果自己真愛一件事,就會不惜代價去做到,我只能說:有些人對生活未知的恐懼遠遠超過對眼前需要的“熱愛”,雖然這聽起來特別顯得無能和蒼白,但這就是我的現實內心。

所以,我開始覺得,錢真是個好東西,有錢真是一件極好的事,生而有錢真是一件幸福至極的事。

“有錢真好”這樣的念頭會時不時在腦中盤旋,怎麼才能賺錢這樣的念頭也會時不時在心裡騷動。看著朋友圈從心情分享變成百貨商場,也曾無數次動心。

但,對於有錢這件事來說,我不知道“有錢真好”這樣的念頭出現,甚至愈演愈烈,對自己來說是不是一件好事。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會有人說:

喜歡畫畫,可以自學啊;

想去健身,可以自己在家鍛鍊啊;

想學英語,可以自己背單詞,讀英語啊:

想增強專業知識,可以多涉獵,多自我練習啊;

但顯然,這些“可以”聽起來很輕鬆,可對我來說無法實現,現在對我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付費這種“代價”模式,去讓自己付出行動換回“金錢價值”,而這中間,錢顯得極其重要。

是的,我正處在極度依賴通過金錢這種“俗物”途徑來不斷滿足自己曾未被滿足的想象需求,而我卻感覺自己非常缺錢,這不斷的讓我去看到金錢的重要性,且深刻感受到賺錢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目標。

而同時我深覺現在的經濟收入是與自己的年齡不匹配的,這種不匹配不是源自外界任何的不公,皆是源於自己之前的選擇以及實際能力,這種認知間接性的讓我對自己產生沮喪。

當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撐物質需求的時候,不是隻出現激發奮鬥這一面,同時也會產生自我否定的一面,而這兩個面都在繼續助長物質慾望。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曾經覺得:生活吃飽穿暖,有朋友,有家人,有戀人就已經非常足夠,亦非常幸福的,想象最幸福最激動的時刻,也不過是有很多很多零食吃而不發胖而已。

這種狀態慢慢離自己而去了:快樂只關乎內在的感受的狀態漸漸消逝了。現在,快樂卻越來越多由外在的狀態(樣貌,穿著,技能)來決定......

會想要買很多不會穿幾次的衣服,也開始囤各種不怎麼塗的不同顏色的口紅,也變得護膚品買得越來越貴,也在各種包包香水面前開始駐足!

每每看見想買捨不得買或者買不起的東西,都在心裡告訴自己,努力賺錢,然後把TA們全買回來......

自己賺錢,為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想買的任何東西買單,然後享受得到後的快樂。

這似乎是很值得鼓勵的努力方式。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然而很多時候自己卻不太清楚,想要做的事情真的是自己想做的嗎?喜歡的東西真的是因為自己喜歡嗎?

物質帶來的心情刺激感,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慢慢上癮!一邊喜悅在自己一次次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中,一邊害怕這種上癮背後,帶來的轉變將是“變本加厲”,最終會因此遺失掉自己,遺失掉內心。

當然,一個人有物質的目標,且能為之激發出正向的生活能量的時候,那就不叫彌補匱乏了,那樣的人也幾乎不會有所謂物質與精神這種矛盾交織的困擾了,這裡探討的也不是這一部分人。

一部分人想做的事情也許是因為別人都在做,於是自己也想去做;想要擁有的東西也許是因為別人都有,自己也想擁有。我只是很害怕自己被大流隔離,被社會淘汰......

或者換種說法,害怕意識裡念想的生活和現實狀況相差太大,讓自己產生還控制不了的沮喪的感覺,也就是對自我的低認同感。

500塊的會員卡,和6650的繪畫班,對我來說很貴

時常會覺得自己在努力的想要活成大家都有的樣子,想要過著我看到的“水平線”生活。即便,我根本不知道,這種“水平線”生活是不是適合我,是不是我應該追求的,

那麼是我變成了這樣子,還是說我這樣的一類人變成了這樣子? 不得而知。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匱乏。我們的內心太過匱乏了,以至於只能採取通過物質或者其他外在刺激的手段來填補這份匱乏!

每天車水馬龍兩點一線的生活,漸漸讓生活變成了很無趣的模樣兒,如何讓生活變得更豐富多彩,生動立體一點? 我們這樣的人在熱衷著這件事,不得不感嘆真是花樣百態,路徑頗多。

我們期許這個“熱衷”能讓我們的生活質量至少看起來光鮮體面一點,如果再好一點可以是充滿能量的。一個看起來充滿能量的人,人們不會覺得TA內心是很匱乏的。

沒有人教過我們應該怎樣讓自己的內心豐盈,也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去平衡物追求與內心追求的平衡,更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真誠的去和自己相處。

一切,只能自我摸索。

然而,想要解決內心匱乏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想著擁有多少物質,用多少物質去滿足多少慾望,這些都只能是治標未能治本,無數明星自殺的案例就能體現,物質能讓人快樂的幾率太小。

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一定是對自我的高度認可。而一個人到底如何獲取對自己的認可?歡迎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